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亲子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个人社会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儿童早期社会化最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社会化最重要的指导者.然而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状况使得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境,对儿童的价值体系、社会规范和社会角色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使留守儿童更好地实现个人社会化,社会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家长应强化家庭教育意识,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社区要作好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3.
肖建奇 《文教资料》2013,(19):128-129
家庭教育问题是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方面,父母与子女长期两地分隔,在交流、监护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再加上在对待留守儿童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存在明显不足,这些都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心理问题突出,情绪障碍就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之一。辅导老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孩子的认知,重建合理信念,使孩子走出了情绪的困惑并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人数越来越多。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缺少父母的关心呵护.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及监督管理.致使许多留守儿童在情感、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其子女与祖辈或者亲属一起生活。由于远离父母,正常家庭教育缺失,他们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如何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成了学校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为此,我校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价值观扭曲。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家长容易产  相似文献   

7.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工作原因离开家庭,留下孩子与隔代监护人共同生活,使得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我国留守儿童基数大,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其家庭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重点阐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希望教师和家庭共同努力,通过发挥自身作用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校。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子女与其祖辈或者亲属在一起生活。由于远离父母,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孩子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学习受到了影响。如何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由于双亲外出打工,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呵护,有的变得冷漠孤僻,自卑懦弱、行为怪异、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因为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性格变得桀傲不驯,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因此,作为存在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学校,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特殊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利影响。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建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机制、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由于城乡户籍制度等各种制度的不健全和经济收入偏低等因素,使得农民工子女仍然留在农村,并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难以得到良好的关注。自古以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品德修养和成长、成才起到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留守儿童的出现,其家庭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讨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时,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解决与父母一起流动的孩子在城里上学的问题。而对于那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却鲜有人予以足够的重视。不可否认的是,留在农村的子女的总数要远远大于流动到城里的孩子的数量,且这些儿童由于情感缺失引发了诸多心理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调查发现,当前老区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过度依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二是过分强调学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三是教育途径狭窄,教育内容片面.为此,家长和监护人要切实肩负起职责范围内的教育责任,为儿童倾注更多的关爱;学校要更多地关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网络,家庭、学校、社会相互配合、相互补位,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张续林 《甘肃教育》2014,(12):36-36
正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在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长期远离父母而缺乏家庭教育和亲情教育,留守儿童容易出现情绪、交往和人格上的心理问题,这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非常紧迫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重视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留守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应从学校做起。  相似文献   

15.
房文花 《文教资料》2012,(2):141-142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国家、社会与家庭关注的焦点。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宏观、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以及学习管理等角度,阐释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庄保雷 《教书育人》2014,(12):71-71
案例背景:“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这是国际基础教育界的一句名言。然而,随着农村父母的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孩子缺少母亲的关爱、父亲的呵护。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父母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使孩子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均是农民工子女,然而在国家政策、受教育质量、心理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机会等方面二者存在着显著差异.种种情况表明,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相比,是更值得关注的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8.
由于越来越多的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长期与子女分离,祖辈便成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以祖辈为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将在我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这种家庭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全社会都应该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而农村的中小学校和村级组织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形式的发展,农村中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了,至此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整日忙于务工,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过问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兴趣。有些想多关心关心孩子,但限于经济、路途等原因,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因父爱母爱缺失,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差,心理古怪、孤僻,成绩也不理想;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关注,要多和留守儿童沟通,和家长联系;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以便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同时为了让子女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随之而产生了另一个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现。本文将对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