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引言由水形成的环境美是天然的美。然而近二十年来,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河湖及相关水体的环境状况越来越差。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湖泊水库都出现了蓝藻爆发。蓝藻覆盖水系,引发遮光问题:水面覆盖蓝藻后,水草等其他水生植物由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引发缺氧问题:由于蓝藻夜间的呼吸作用消耗了溶于水中的氧气,鱼类等生物因为缺氧而死亡。水体恶臭及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化泛滥,给城市水体景观和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治理城市湖泊水系的蓝藻,解决富营养化问题(特别是降低磷的浓度)已成为当前环境治理的首要问题。国内  相似文献   

2.
近年因为蓝藻引发的污染严重影响各大景观的水体环境,为此,笔者着力寻找一种方便快捷的蓝藻治理方法,以稻壳为材料制作磁性活性炭来进行吸附蓝藻,产生的絮凝物利用电磁铁进行吸附打捞,打捞后的蓝藻絮凝物混合少量生活污泥土自然晾干作为城乡园林绿化土,将蓝藻富集的磷氮循环资源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减少治理成本,创造美丽干净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3.
太湖蓝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学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蓝藻已成为太湖的常客,每到夏天蓝藻都有不同程度的暴发,2007年的这次蓝藻暴发影响之大是前几次无法相比的,它严重影响了周边人民的日常生活,从而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蓝藻问题已不是第一次出现,而为何到蓝藻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生产了才引起社会各方的关注?本文将试图从生态伦理的角度探讨蓝藻暴发的深层原因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寻找出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螺旋藻又称蓝藻,属微藻类植物,在地球上已存活35亿年之久,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由于其身体呈长条形,细胞组织是沿着螺旋状方向排  相似文献   

5.
据报道,2001年9月9日,太湖爆发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蓝藻侵害,数千米湖面上漂浮着大面积蓝藻,岸边蓝藻浓得像油漆,岛洼里蓝藻达到15厘米以上,给当地居民行船和生产、生活造成不便。  相似文献   

6.
丁君平 《知识窗》2012,(1X):57-57
<正>全球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世界环境的污染。2007年震惊全国的无锡太湖蓝藻污染事件只是我国的一个污染缩影。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从教育入手,使全国人民都树立起环保意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学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是所有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原核生物的细菌、放线苗、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蓝细菌(蓝藻);有真核生物的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单细胞的小型藻类;还有没有细胞结构的各种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微生物由于个体小,基因组简单,有许多不同于高等生物的奇特本领和难以想象的特殊能耐。了解微生物的这些能耐对我们与微生物和平相处,预防它们的危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古老生物——螺旋藻,人们通过对它的再发现再认识,使当今人类普遍百临的环境污染、粮食紧缺和疾病威胁等诸多难题有了可靠的解决途径。 螺旋藻是出现于35亿年前的原核藻类,在植物学上的详细家谱是:蓝藻门、颤藻科、螺旋藻属(spirulina)。该属内有50  相似文献   

9.
李雪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9,(4):F0002-F0002
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简称HAB,也叫红潮)是一种全球性的海洋灾害,在北美洲、欧洲、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东南亚沿岸地区经常出现。近年来,赤潮在我国南海、东海、北海和渤海湾频密发生、令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和经济损失。而因蓝藻而形成的有害藻华现象,近年也令中国和其它地区的水库饱受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5(2):101-108
所谓生物固氮,是指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和蓝藻将大气中的氮转化成铵的过程.目前能固氮的生物,细菌有35属,藻类有21属,大约300多种.研究生物固氮,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重大意义.大家知道,氮素是组成生命的基本素之一.很多生物分子,特别是编码基因的脱氮核糖核酸及其转录产物核糖核酸和转译产物蛋白质都含有氮元素.氮素又是植物生长的主要肥料,地球上植物所需大部分的氮肥是  相似文献   

11.
太湖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已经成为各界关注和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如何快速有效抑制蓝藻的疯长势头,阻止水体继续恶化,更是刻不容缓。文章将就底泥生态疏浚和水葫芦治污这两种蓝藻控制应急方案作简要评述,建议可以结合两种方案的不同作业最佳时期进行综合应用,控制蓝藻生长,达到改善太湖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们把太湖水污染的元凶归结为蓝藻的肆虐,可是公正地说,人类的行为才是造成太湖污染的真正元凶。欲知蓝藻如何呈威,请了解蓝藻。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生物,包括人类,都是从海洋中最原始的蓝藻类单细胞有机体,经过几十亿年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演变而成的。所以,人不是上帝现成创造出来的,而是在不断地适应恶劣环境的艰苦历程中,逐渐进化成为“万物之灵”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第232期"双清论坛",本文分析了我国全维度数据与智能诊疗发展的前沿和趋势,从大规模人群队列建设、生物标志物挖掘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三个方面总结了近年主要研究进展,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机遇和挑战,探讨了未来全维度数据与智能诊疗多学科交叉发展目标和科学基金重点资助方向。  相似文献   

15.
藻类与水     
提起藻类,人们就会想到云南滇池和安徽巢湖等湖泊多年来发生的严重水华现象,特别是去年在太湖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蓝藻水华,直接造成了太湖周围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4月初,蓝藻再次提前现身太湖,在湖的西部和南部均又出现了大面积蓝藻。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苑》2013,(5):7-7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化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对蓝藻进行了改造,使其能生产出丁二醇,这是一种用于制造燃料和塑料的前化学品,也是生产生物化工原料以替代化石燃料的第一步。 研究小组利用网上数据库发现了几种酶,恰好能执行他们正在寻找的化学反应。他们将能合成这些酶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引入了蓝藻细胞,随后逐步地构建出了一条“三步骤”的反应路径,能使蓝藻将二氧化碳转化为2,3丁二醇,  相似文献   

17.
钱红燕 《科教文汇》2009,(36):198-199
本文结合新课程背罱下2008年、2009年江苏省生物高考命题的特点,从中分析命题趋势.通过近年实践和探索,较为详细地叙述了高三生物总复习的方法与策略,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8.
张秀刚 《资源科学》1992,14(3):76-80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种个体仅有300—500μm的微藻类水生植物,属于蓝藻门,由于其活体形似螺旋,故名。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螺旋藻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叶绿素、胡罗卜素和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在食品工业、饲料和饵料工业、医药卫生工业、航空航天领域都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因而其工厂化生产过程近20多年在世界许多地区都得到迅速发展。我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太湖蓝藻总有不同程度的爆发,对蓝藻爆发的诱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的基本理论,以及近年采生物脱氮技术和理论的新发展,简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Sharon),厌氧氨氧化(ANAMMOX),限氧自养型硝化反硝化(Oland)和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SND),并对污水生物脱氮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