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胡勇刚 《精武》2013,(18):3-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东汉时期的宫廷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东汉政权兴矗时期的政治主张主要采取对内大力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对宗亲王室及外戚的控制和防范;对外主要是针对匈奴及西域的政策,东汉政权采取以防守为主的策略,直至班超出使西域,大败北单于,边境才趋于安宁。此时东汉统治者的政治主张对宫廷体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宫廷中的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富舍民间文化艺术的体育运动项目进入到了宫廷之中,成为皇宫贵族们争相参与的体育活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东汉时期的宫廷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东汉政权兴矗时期的政治主张主要采取对内大力发展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加强对宗亲王室及外戚的控制和防范;对外主要是针对匈奴及西域的政策,东汉政权采取以防守为主的策略,直至班超出使西域,大败北单于,边境才趋于安宁。此时东汉统治者的政治主张对宫廷体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宫廷中的体育文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富舍民间文化艺术的体育运动项目进入到了宫廷之中,成为皇宫贵族们争相参与的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分层理论的视角对宋代体育休闲活动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宫廷皇族阶层的体育休闲活动引导了宋代体育休闲活动的社会风尚;平民阶层得到充分的孕育和发展,使其成为宋代体育休闲活动的大众版图的扩张者;士大夫阶层受到理学的影响,其体育休闲活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精神上的休闲.同时,宋代政治较为开明,各阶层经济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文化教育及价值取向的多元是宋代体育体闲活动兴盛原因.  相似文献   

3.
参证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考释各种游戏的渊源及其在唐五代的盛况与变化,对于唐代宫廷妇女及其宫廷游戏体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与参考价值.由于唐代帝王之好,以及应时、应节之风俗相尚,诸多游戏体育活动进入宫廷,为后宫妃嫔宫女所参与,唐五代宫词中有集中描写,体现出宫廷妇女宫怨之外的生活样式与情态.  相似文献   

4.
论体育的政治化倾向——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本身的内在属性,决定了体育政治化倾向成为历史必然.体育运动的国际性,使得体育无法摆脱国际政治风云变幻的影响;体育盛会的影响力,国家国际声望与凝聚力的需求,体育本身的发展需要,为体育作为政治工具实现政治目的创造了条件.体育在卷入政治的同时,会对国家政治和国际政治产生影响.在遵循体育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借助体育政治化,使体育事业发展更加理性化、人性化,更加符合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应该成为体育政治化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唐人的健美观念与唐代宫廷妇女体育活动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个封建社会,唐代妇女的体育活动最为兴盛,尤其又以宫廷妇女体育活动独具特色。本文对唐代妇女的审美观念,、唐代宫廷妇女的体育活动与封建社会其它朝代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唐代宫廷妇女喜好力健豪侠为特征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与唐人以女性的健壮丰腴为美的观念有着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宋代宫廷体育娱乐活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宋代宫廷中开展的体育娱乐活动进行考证.宋代宫廷体育娱乐活动主要包括球戏、摔跤、水嬉、狩猎及棋类等活动项目.这些活动促进了我国古代体育运动的开展,在当时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政治功能进行探索.主要结论:竞技体育具有搭建公共外交平台、模糊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界限、促成政治文化互补、推动人类价值观的融合与重铸、争取政治正义的政治功能.竟技体育政治功能的异化方面,认为竞技体育可以被用作社会麻醉剂,也可以被种族主义者和恐怖分子滥用.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竟技体育的正向功能,使其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从汉代社会活动文献和文物资料可以看出:汉代女性工作领域宽泛,社会上尽管有些公共管理领域排斥女性,但相对于后世,当时的女性拥有较高权利和社会地位.在宫廷、民间都有女子体育的痕迹.汉代女子体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性别意识不强;娱乐意识较强;社会阶层意识在体育领域表现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休闲体育是明朝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当时休闲体育文化状态:马球和蹴鞠在宫廷传播,为民间市井所推崇;棋弈休闲极一时之盛,为百姓平添了许多生活情趣;游山玩水休闲旅游赏心悦目,为人们带来了出游的乐趣;玩乐之后,吃喝养生演变为身心健康的保证.明朝经济的发展是休闲体育发展的经济基础,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是休闲体育的社会土壤;宋明理学哲理为休闲体育的生存提供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代体育活动种类繁多,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其不同阶层人士在体育活动中的服饰风格都会随着文化环境的变化而各具特色。从体育服饰以适应运动项目的特点和服务于运动中的人为主要视角,分析了体育服饰在国力强盛、经贸发达的唐代所独具的审美倾向和文明特质。  相似文献   

11.
产业革命后重视大众体育而忽视竞技体育,联盟下各地区缺乏统一,致使英国竞技体育发展迟缓.其后,国内政治斗争、经济危机和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竞技体育停滞不前.当代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和竞技体育本身的政治、经济价值促使英国进行竞技体育体制改革,加大投资,英国竞技体育逐渐走出低谷,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了好的成绩.英国政府正加强体育管理,明确奥运战略,期待在伦敦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运动与政治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与外交的结合源于自身的政治特征与政治功能.国家外交的拓展为体育外交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体育外交是一国政府所从事的对外体育关系的总和,服从和服务于一个国家的整体外交政策,体育合作和体育制裁是其两种表现形式.体育外交运行有不同的方式.后奥运时代,中国要处理好体育外交与总体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美体育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美体育管理体制在体育行政机构设置、体育组织与体育行政机构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三个方面存在差异,在重视以法治体、推动体育工作开展、使本国体育在国际政治中发挥作用方面具有共性.两国政治文化、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体育本身具有的作用和功能则是形成共性的关键.美国在建构体育管理体制方面的某些做法可为我国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体育标语价值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体育标语对体育文化传播的作用和意义,从政治、外交、竞技、人本等方面阐述了体育标语所负载的体育文化内涵.认为体育标语是政治化的表达、跨文化的诉求、竞技化的核心、以人为本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归纳分析法,对中国民俗传统体育与我国酒文化之间的关联印记进行调查研究.认为民俗传统体育与酒文化的结合场域主要存在于古代宫廷、祭祀庆典和平民生活三大环节,酒文化作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武术技术风格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在现代体育发展中也不时闪现出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6.
从竞技体育强国走向注重大众体育的俄罗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研究苏联时代和当前俄罗斯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的关系.苏联竞技体育因政治原因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空前发展,但这一成绩却是以牺牲大众体育为代价获得的.当今俄罗斯的体育改革以恢复体育行业结构平衡为重要任务.我国应关注当前俄罗斯的体育改革经验及其对我国体育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揭开历史迷障 开拓体育前程——体育与政治关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世纪50年代有关对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着手,系统概述了国内学者对体育与政治关系的不同认识,揭示了当代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原因以及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利与弊,并对如何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体育学刊》2001,8(4):10-13
从20世纪50年代有关对体育与政治的关系着手,系统概述了国内学者对体育与政治关系的不同认识,揭示了当代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原因以及体育与政治关系密切的利与弊,并对如何正确处理体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梳理了目前学术界对体育强国的认识分歧,并分析了造成这种学术分歧的政治和评估技术原因.政治原因有可能导致人们高估或低估中国体育的实力地位,而评估技术方法不一致又导致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体育实力地位是一国体育实力与他国体育实力相比较而得出的实力大小,并依此实力大小进行的国际排序.实力差距决定实力等级排序,但实力等级排序并不能反映实力差距的性质.目前学术界对体育强国认识分歧主要是由于评估标准不一致而造成的,一个是以竞技体育实力差的绝对量为标准,而一个是以实力差的结构性质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经历了注重展示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政治、国力为核心转向当前的多元取向.分析发现:民族性格、民族自信心、国际政治环境和中国社会的转型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