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扬 《考试周刊》2012,(78):144-144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导入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精彩的导入可以为我们开启一道精彩的课堂教学之门.因此。教师一定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工作。在本文中,作者简单阐述了实验导入、实例导入、激趣导入、复习导入四种高中物理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方式.希望能够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黄杰 《宁夏教育》2013,(9):63-63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样一次对学生的批评,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是一次考试后的试卷讲解分析课上,平时学习成绩平平,表现一般的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用试卷折飞机。我“恨铁不成钢”,当即在全班学生面前狠狠地批评了他。当时我想,这样严厉的批评,也许能刺激他一下,使他自我反省一下,  相似文献   

3.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课堂充满了思维碰撞,课堂导入便是第一次碰撞,要想把课上好,这第一次思维碰撞必须是精彩的。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我谈一谈几种新课的导入方法。一、欣赏导入,美轮美奂案例一:我执教市级公开课三年级《风》,为了上好这节课,备课时我看了许多《风》的课例,导入部分,大部分老师选择了电风扇吹动纸条这一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突破、超越呢?我对教材、学生进行了深入分析: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同的风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4.
曾经参与我校—位老师市级竞赛课的教学设计,在导入设计时,我建议采用语文课的方法,以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再以散文似的美妙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但遭到了另一位老师的质疑,他认为思品课的导入有别于语文,应该直接简洁,这就引起了我的思考:思品课应如何导入?通过不断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只要以“美”的观念来设计导入,无论用哪种方法都未尝不可。本文结合多年的初中德想品德》教学实践和调整反思,对如何以“美”导入作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5.
张华 《考试周刊》2013,(91):53-53
<正>从教近十载,我起初对课堂导语设计一直持保留态度。总觉得那是哗众取宠,浪费时间,还不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复习的情况来得实际。因此,我在导语设计上很少下工夫,想起来用,想不起来不用。进入实验三小后听了不少示范课、公开课,通过与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对比,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导语呢?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查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27):67-68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构思巧妙、设计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未入其课而先知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究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这一环节还存在很多不足,课堂导入往往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其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导入设计,本文从初中数学课堂知识导入出发,探究导入设计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吴开霞 《学苑教育》2012,(21):69-69
要想上一堂精彩高效的英语课,导入环节的设计安排非常重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采用开门见山法、以旧带新法和情境导入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的导入方法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生活是我们教学的一方沃土,它不仅是"教"的营养源泉,还是"学"的实践阵地。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步,"开门红"是我们最理想的教学状态。为此,我想结合自身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从"生活"这片沃土中挖掘资源,汲取养分,以生活设计课堂导入,让我们的课堂既能"上接天线",符合课标要求,又能下接地气,充满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于波 《广东教育》2006,(4):62-63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更加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尤其是多媒体引入课堂后,导入的设计更是五彩纷呈,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反思:一些精美的课件和精彩的语言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教学结果。追根溯源是因为教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心理因素,其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感受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我在给高一年级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一课时,原设计用影视资料《列宁在1918》的片段导入新课,尽管这一定能引起评课教师的共鸣,但转念一想,学生都是80年代的人,距离这段历史太遥远了。于是我修改了设计,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我参加了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会,听了6节展示课。这6节课中精巧的教学设计、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及学生的精彩表现都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摄取了其中5节课的“导入”镜头,借此谈一谈对小学品德课堂“导入”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课堂导入环节是所有教学环节中的"先锋",它的设计成效直接影响着教师自身教学角度和学生学习掌握情况。要想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升,教师首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环节。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提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诸多要求,其中较为重要的便是导入内容是否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进程环节间的连贯性,更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为学生提供自主自愿的学习机会。而具体课堂导入可以考虑从旧课复习法、问题设置法、多媒体使用法这三个方式进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叮铃……叮铃……”上课铃响了。班主任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课表这节课我班不是上生物课吗?早听班上同学们反映,生物课纪律糟糕。正好现在我没课,不妨去看一下。于是,他悄悄地向教室走去。当他走到离教室还有两三米远的时候,就听到班里有人在唱歌。班主任一听这歌声,而且还是上课时间,心中的怒火一下就燃起来了,冲进教室就把唱歌的那名同学从座位上揪了出来,开始大声批评起来“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上生物课?越来越大胆了!你想不想学好了?就你这样五音不全还想唱歌?想进音乐学院呀?你做梦去吧!想表现是不是?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堂上一个设计优良的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让学生集中精力,充满兴趣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样一节课,导入设计的有效和无效差别很大,那些低效或无效的课堂导入只是一种浪费,然而目前中学数学课堂的导入设计尚有诸多不足,导入的效率不高。要真正提高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有效性,应从教学的创新开始,力求数学课堂的导入讲究实效,它并不只是看老师对于导入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具有针对性,还要看导入内容是否与本节新课有关联,学生是否有兴趣,能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否真正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它往往有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把握学习目标、接近与学生情感距离的作用。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已经掌握并运用了多种的课堂导入方法。今天,我来说说其中的几种:一、故事导入法如《狮子大王》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  相似文献   

15.
课堂导入环节对于一节高中英语课堂来说非常重要。有句俗语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的确如此,好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高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明确本节课的具体知识内容,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对于一名成功的教师来说,我们要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所建树,就必须注重英语课堂上的导入艺术。下面,笔者就把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所运用得非常纯熟的几点做法拿出来供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课堂的导入对于一节课的重要性,只有注重导入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设计良好的导入,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相似文献   

17.
管理学基础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较多的偏重于理论知识,很多教师在教授该课程时都感觉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难以达到课前的设计,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往往在课堂开始阶段就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内容上.文章通过讲述课前导入的重要性和难点,结合管理学基础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探讨适合管理学基础教学的课前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也曾经看到过很多的有关于如何体现美术课导入方式的最优化的文章,讨论美术课堂导入的方法等。而今天我着重想讨论的是美术课的导入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等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导入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型微课的应用价值,分别从挑选适宜微课导入的教学内容以及合理选择导入的方法等方面,提出小学数学课堂导入型微课的设计方法,优化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导入对于一节英语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这样说导课艺术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效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常采用开门见山法、以旧带新法和情境导入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的导入方法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