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派诗人大都是“三美”主张的实践者,“三美”主张也成了新月派最突出的流派特征。过去我们一般都理所当然地重视主要倡导者闻一多对“三美”主张的实践。实际上,纵观贯穿新月派前后两个时期的徐志摩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徐诗对“三美”主张的实践更加尽善尽美。徐志摩在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三方面尤其是音乐美方面都体现出了超完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闻一多对新诗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三个方面 :主张诗应当富于时代精神和植根于社会生活的浓郁诗情 ;主张诗应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主张诗应当有艺术形式的规范。着重论述闻一多为建立新诗艺术形式的规范而提出的创造新格律诗的理论 ,并联系新诗的历史和现状 ,论述闻一多这一理论主张对新诗创作、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认为新诗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是因为有悖于闻一多关于新诗的理论主张。认为新诗应在继承民族诗歌传统的基础上 ,充分运用、发挥民族语文的特点和优长 ,借鉴外国诗歌的长处 ,学习和发展闻一多关于新格律诗的理论 ,以实现新诗的格律化 ,创造出新诗形式的艺术规范来  相似文献   

3.
张学强 《文教资料》2009,(16):112-1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他主张全体青少年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应创造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主张成年国民要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古典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现代性视野.他受“五四”精神的熏染,对内.重视对人的人格、心灵的探索;对外,认为文学批评应有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应注重对自身文化的张扬.又主张异质文化之间的交融。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主张用诗歌的“三美”主张来引导诗进入“纯形”的艺术,使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发展的道路。但闻一多的戏剧理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却很少有人提及。他认为在戏剧革新中重问题轻艺术的现象是戏剧发展的歧途,必须拯救现代戏剧,这一强调不仅及时纠正了当时的戏剧发展偏向,且影响着整个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论文将论述闻一多的戏剧观及其矛盾性,谈谈它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新诗史上,闻一多是受西方唯美主义影响的代表人物。文章从美的理想、美的本质、审美鉴赏三个方面对闻一多前期唯美主义的美学主张做了溯源式的探索,进而探察了闻一多接受唯美主义的过程和其美学思想不断完善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强纲领”是以布鲁尔和巴恩斯为代表的爱丁堡学派主张的核心理论.简而言之,“强纲领”的主旨就是主张对科学知识的成因进行社会学说明,其坚持的基本原则就是因果性、公正性、对称性、反身性.“强纲领”的本质是相对主义的,而且,它既具有哲学史上传统相对主义的一些共性,又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征,即拒斥科学理性、消解科学真理、解构科学方法、彰显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诗,读者常常被那优美的文辞与意境以及凄美的离愁别绪所打动。然而如果细细品读,我们就会发现,徐志摩的分别不仅是与康桥的分别,更有对过去美好理想的分别。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应创作于1928年(另一说为1920年,但本诗完美地体现了闻一多格律诗创作的“三美”主张,而“三美”主张是闻一多1923年在新月社时提出的,故不取此说)。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  相似文献   

11.
鲁迅倡导并领潮流左翼文学,闻一多曾反对并嘲笑之。他们的这种龃龉,主要在于二人对待艺术的态度不同。闻一多所取的是诗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艺术,鲁迅所取的是文人的态度主张艺术为人生。闻一多后来所以改变文艺观乃至世界观站在被其过去指为海派者的立场上赞扬鲁迅,这原因在于他们共同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尤因闻一多经历了诸多动乱和磨难,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使他看清了当时国民党政权的腐朽和罪恶。只有在这时,鲁迅才会像太阳一样,使闻一多终于沿着太阳系的既定轨道环绕运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闻一多对新诗的两个重要的理论要求:“纯形”的诗美理想与“克制抒情”的诗学主张,并阐明了这些理论要求之于新诗现代化历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徐志摩与闻一多同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唯美主义与浪漫主义等多元思潮的影响。对新诗,无论是理论主张或创作实践,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徐志摩与闻一多的诗歌同中有异,并且这差异还是很大的。就诗歌思想内容看,他们都主张诗应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在闻一多的诗创作里,始终贯穿着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徐志摩的诗大多是歌咏“爱与美”的篇章,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六年,闻一多在《晨报诗镐》上发表了《诗的格律》,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闻一多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这三种“美”作了努力的探求,被人们称为“格律诗派”。不过,如果认为闻一多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格律性强,这是不全面的、不确切的。闻一多留下的诗集有《红烛》和《死水》,《红烛》的一百多首诗符合闻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三美”理论内涵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提出中国文学创作的“三美”论: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后闻一多先生将“三美”理论运用于诗歌创作,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文所指“三美”理论为现代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继承前人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将“三美”理论运用到自身的翻译理论中,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的诗集《死水》是新格律诗在艺术上的典范之作,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歌创作的“三美”原则:建筑美、绘画美以及音乐美。《死水》作为这本诗集的代表作,不仅体现了诗歌三美的创作原则,同时也是中西艺术合璧的结晶。这正好印证了闻一多在对郭沫若的《女神》的批判中所说的话:“中国新诗……不要做纯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家如何看待多元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耶阿本德提出的“反对方法”,实质是主张多元方法论。化学家在科学发现和理论创造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的事实说明,费氏的主张具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huá),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主要作品集《红烛》、《死水》等。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在昆明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运动,对有些教授瞻前顾后的态度极为不满。这篇演讲辞正写于1945年12月“一二·一”惨案之后。本文通过“兽、人、鬼”三种形象的分析,鲜明地表达了演讲者的爱憎和立场。  相似文献   

19.
纵观闻一多关于文学艺术的一些评论文章,特别是一些诗评,我们可以见到,他一再强调的是,艺术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其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十分重视“选择”的原则。他曾说:“没有选择,便没有艺术”,也“无以鉴别美丑”。又说,选择,是“创造艺术的程序中最要紧的一层手续”。选择者,即对於古今中外的一切文化艺术,均要体现批判吸收的精神。闻一多主张要用批判的眼光,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他推崇自主,反对盲目崇拜和搬用外国文化。五四时期,我国文学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得到新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有些人便过多地否定民族的文学传统,甚至提出全盘西化的错误主张。在文艺领域,就以新诗来说,究竟怎样的诗才  相似文献   

20.
郭嵩焘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近代特色。这种近代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历史观上否定“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主张历史规律随历史事实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在体用(本末)观上既主张学习西方的具体方法,又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基本原则;三是知行观上的“知”包括了近代科学的内容“,行”突破了传统的道德践履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