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通识教育理念,分析了通识教育背景下《电工学》课程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并在工程教育背景下提出了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电工学》课程教学发展的思路,旨在为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克服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措施。在通识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如下问题:通识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通识教育设置理念陈旧;盲目模仿他国通识教育模式,忽视不同教育环境差异;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误区,通识教育效果不明显。立足于我国现实的教育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理念和思路为:重视通识教育,更新教育理念;理性思考通识教育模式,因地制宜推行通识教育;科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升通识教育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通识教育也在高校中逐渐推广开来。通识教育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通识教育本身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学校、教师、学生等因素影响下,它的开展并不顺利。文章就我国高校中通识课程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通识教育课程指什么?目前,我国高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走出困境?围绕上述问题,文章首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内涵进行了界定;然后解析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内容构成、教学目的、教育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  相似文献   

5.
庞国斌 《教育科学》2008,24(2):50-53
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长期以来深受美国通识教育发展思想的影响。由于中美教育发展之间的不同与差异,我国当前通识课程建设正在面临着很多误区:自身特色不鲜明,盲目模仿痕迹突出;与通识课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不力;通识课程的目标尚有待完善;对通识课程中的核心课程重视程度和开发不够。我国当下对通识教育本真涵义的体认尚需进一步加强。有鉴于此,我国通识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亟需全面转换和科学确定。  相似文献   

6.
焦炜 《当代教育科学》2012,(3):17-19,56
现代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推行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基于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现状的分析,以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兰州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中存在的通识课程数量少、所占学分比例低、课程知识领域分布狭窄、通识选修课供需矛盾突出、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有三大困境制约着我国高校通识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其一是对通识教育课程在大学中的定位不清,通识课程发展空间受到公共必修课制约;其二,通识选修课面临内容杂、结构乱、质量差、地位低的困境,难以担负通识教育重任;其三,通识课程建设与管理受到现行大学组织制度的制约。解决了这些困境也就找到了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理工科院校在不断加强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常常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理性精神的培养,究其原因是我国缺乏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培养.而纽约理工大学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和实施方面非常成功且具有特色,对我国理工科院校开展通识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在开展通识教育时,我国理工科院校应当尽快建立国家层面或地方层面的通识教育统筹机构,坚守高等教育理念,尽快建立加强通识教育课程与课程组设置,消除人们对通识教育的误解,并加强通识教育的推广与宣传.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理念在理工院校的推广,促进了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系统性、完整性的发展,特别是在音乐学习方面,通过建设包括音乐鉴赏课在内的音乐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操.文章通过对理工院校大学生音乐学习现状的分析,剖析了音乐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对通识教育下音乐教育的作用和功能的分析,进一步提出音乐鉴赏课在音乐通识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高校尤其是理工院校音乐鉴赏课曲折发展的作用,依据音乐鉴赏课的内涵,提出了包括多元化教育、特色教程、第一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在内的音乐鉴赏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的本质特征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识教育概念及其内涵是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但其本质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针对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就通识教育本质特征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大学目前实际情况的可行的通识教育实施路径,阐述了如何把现有课程按照通识教育本质特征将其"通识化"改造成具有通识教育性质的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