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真正有效的教师评价政策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作为美国教育改革的领军者,田纳西州致力于构建基于表现的、严格公正的教师评价和支持体系。田纳西州教师评价体系历经三次布局调整,围绕基于学生成绩定义有效教师、完善课堂观察方式、提升评价反馈质量、平衡统一与放权等核心问题,从教师问责与赋权、个性化专业学习、循证决策三方面提升政策质效。基于比较的视角,审视田纳西州教师评价政策的方向调整、困境突围和变革路径,可为我国转型中的教师评价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构建课堂教学循证评估系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课堂教学循证评估的关键在于证据的生产和使用。美国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IQA)工具为循证评估证据的科学式生产、协商式整合和问责式嵌入提供借鉴与启示。基于循证的课堂观察评估通过收集证据、使用证据来回应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不仅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课程核心知识,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师循证教学能力,促进教学持续改进。发展基于循证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必将为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注入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评价政策已成为教师发展和教育变革的风向标。几十年间,美国教师评价改革在资格规范、效能问责、实践技能和价值文化四个维度不断完善。梳理不同维度美国教师评价政策发展的动向及问题,折射不同导向政策背后的理念支撑,从而加深对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师发展趋势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基于标准进行教育问责成为许多国家治理和改善学生学业成就、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美国把质量管理的标准和模式引入基础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投射出美国教育问责的制度变革与实践的创新:问责改革实现了从"过程"到"结果"的转向;标准驱动的质量管理;基于专业的教育评价;责任共享的绩效激励。  相似文献   

5.
在基于课程标准改革的国际化运动背景下,介绍了美、英、中等国的基本情况,从中提炼出基于标准改革的关键特征:课程标准是灵魂;基于标准的评价;基于标准的问责。考量这些特征赋予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需要教师建设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成为一个有评价素养的人,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美国基于标准的绩效问责制度经历了基于州立课程标准的制度探索、统一绩效问责模式、差异化绩效问责实验、基于共同核心州立标准的改革四个阶段。绩效问责理念由惩罚失败转向奖励进步、由重视外部绩效转向建构基于增值评价方法的内部绩效,设置了多维量化与质性效能评价指标、形成了"七位一体"的绩效问责模式。目前基于共同标准的绩效问责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对其规律及问题分析可对我国基础教育绩效问责改革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审视其数学/科学课程改革诸多经验的基础上,建构了中小学教师效能的各种评价方法。课堂观察方案是美国教育管理者评价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流方法。在设计与实施、内容、课堂文化、教学效果等维度设定了关键指标,以反映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典型特征。美国数学和科学课堂观察方案在高效课堂情境、师生角色上呈现的特征为我国理科课堂教学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分析美国数学和科学课堂观察方案在高效课堂学习情境,师生角色上呈现的特征与内涵,为我国数学和科学授课质量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弗吉尼亚州要求把学生成就作为重要因素纳入教师评价中,新指令不仅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改变了课堂观察的方式。长久以来,行政官员到课堂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观察,成为教师评价的基础。但是现在校长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上课时的表现,而不再仅仅观察教师上课的方式。关注点的变化反映了美国教师评价模式从输入模式到产出模式的转变。输入模式看重的是教师的培训、经验和授课方式,而产出模式则注重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学生成长了多少。弗吉尼亚州的教师评价,除了重视学生成绩,还对教师的专业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自由主义思想已成为美国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取向,且影响了教育法案和政策的制定,并推动着教师评价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美国教师评价改革形成了两个评价层次,包括注重教师绩效的总结性评价和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发展性评价。在此变化过程中,由于改革措施过于强调教师问责绩效、注重学生标准化成绩,使得美国教师评价改革面临着诸多挑战。鉴于此,我国教师评价改革应该汲取美国教师评价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规避教师落入“绩效式恐慌”和“数字化陷阱”的风险,保证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人们普遍认识到当前建立一个旨在促进学生发展、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学业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而学习主要发生在课堂之中,教师在课堂层面对学生的评价是学业评价改革的一个核心关注点。国外有些地方教师自己实施的评价甚至被当作学生学业评价的核心成分,作为选拔、认证乃至问责的依据。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再次强调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堂评价的权利,同时对教师的评价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为什么要对教师提出评价素养的要求?当前我国教师评价素养的现状如何?存在怎样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该如何提高自身的评价素养?是否存在切实有效的教师行动框架?等等。本期我们将聚焦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西悲剧善恶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多属于世俗伦理模式,在对善的执著追求和对恶的坚决拒斥中实现善恶分明的意图。古希腊悲剧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虽然也讲求善恶分明的原则,但她们所包孕的内容几乎没有中国古典悲剧那样强烈的伦理色彩。西方现代悲剧更是大异其趣,否弃颠覆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致使善恶界限趋向模糊,却对更高层面上的真、善、美执著的追求。中西悲剧善恶观念的差异,昭示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裁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刘强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6-19,25
传体具有以故事、史实发明经义的性质。传体著作内容上解释经文所涉及的历史本事,可视为“内传”,而“外传”体则主要是非历史本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柔性化与"学分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分银行”体系性质、组织体系及其主要职能出发,根据运行应遵循的原则,在建立相应的机制体系和主要工作流程等方面来认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柔性化。  相似文献   

15.
谢生保  谢静 《家教指南》2006,4(2):40-48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资料对水陆法会的渊源和形成,以及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水陆法会的状况作了论述.认为:水陆法会起源于梁武帝所倡导的无遮大会和创制的《慈悲道场忏法》.因北周隋代,世涉战乱,逐步衰落.中晚唐时,密宗得到了发展,无遮大会与密宗轨仪相结合的水陆法会,再度兴起,并非宋代始有水陆法会.宋代完备的水陆法会仪文,是在唐五代水陆法会仪文基础上修订编撰的.  相似文献   

16.
李文军 《家教指南》2006,(4):109-114
本文通过对庆阳北石窟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受窟前二级阶地阻挡和岩层斜层理向山倾影响,排泄不畅的地下基岩裂隙水,是北石窟寺洞窟岩体潮湿、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窟内空气湿度大,形成凝结水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治理措施,并对北石窟寺地下水治理工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令γ(G)表示一个图G的控制数,G×H表示图G和图H的笛卡尔乘积.现已有很多控制数的研究文章,参考已有控制数知识及笛卡尔乘积图Cm×Cn,Pm×Pn的控制数的相关结论,利用γ(Cm×Cn)≤γ(Pm×Cn)≤γ(Pm×Pn)这一不等式给出路与圈的笛卡尔乘积图Cm×Pn(m=2,3,4),Pm×Cn(m=2,3,4)的控制数.  相似文献   

18.
城市信息系统是专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和信息服务的空间型地理信息系统。在分析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城市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了见解,探讨了城市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现状,并对城市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同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重心的定义与质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严格的重心定义,并讨论了重心与质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现在的社会各界谈论最多的词汇,但更多的还是从经济上论述的,从经济以外来探讨全球化的内涵与实质的并不是那么多,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培养等问题,在教育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否以及程度如何更会影响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和谐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关注非经济方面,尤其是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师教育的转向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