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年龄尚小,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因为小学生对学习没有足够兴趣,一旦遇到问题就害怕,这种心理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难,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研究,并对如何培养学生兴趣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2.
据调查,现在小学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发现这部分学生个性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将这些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的症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产生畏惧,学习的主动性低,甚至因为厌烦数学学科而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数学教师能够找到解决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方法,那么学生在面对数学难题和挑战时就能够迎难而上。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教育中,教学要保证其效果,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教学效果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使学生出现厌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现在小学阶段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发现这部分学生个性品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现将这些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的症结分析如下:急燥型。由于数学比较抽象,学生学习方法不当,再加之教师教法陈旧,因势利导不够,因此部分学生对数学没有兴趣。另外,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若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心理,则会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造成不可扭转的伤害,故小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环。鉴于接受小学数学教学的学生主体为七至十二岁的儿童,小学数学教学侧重于趣味性与生活性。其中,趣味性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至关重要,关乎接受小学数学教学的学生主体对数学的理解与兴趣。本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的研究以抽象概念形象化为核心思想,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为思路,和学生进行互动为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21,(62):58-60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常常出现思维障碍,长此以往,甚至出现厌学心理。对此,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从实际学情以及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的认知与数学知识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而情境教学活动的展开便为此提供了新思路。文章以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为出发点,对情境教学展开深入探究,旨在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8.
小学正处于学生学习思维形成的初级阶段,开展有效的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很多学生由于空间想象思维还不够成熟,对纯粹的数字和概念知识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进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造成一定的困难。于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可以改变这样的现状。本文主要从当前的实际教学情况出发,从多方面论述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的教学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基础,加之小学数学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厌学心理。所以老师在教小学生数学的时候,要找一些符合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的情境,让学生感觉问题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毕竟学会知识是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从实际出发的问题,创建贴近小学生生活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出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情景创建的意义和一些方法措施展开讨论,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一门严密性、连续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毕业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毕业班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数学基础,优化和改进数学教学方法,通过因人而异、分层施教、因需而导、逐步提高等方法,消除学生因学习任务较重而产生的怠学、厌学、弃学等情绪,使教学活动更能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感实际和成长实际,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主动投身于教学活动之中,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笔者在小学数学毕业班教学中,注重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改进和优化毕业班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被认为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就成了数学教学心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数学材料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要有效地解决这一矛盾,必须着眼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实际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是由问题构成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总是以“问题中心”的心理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还处在形象思维的发达阶段,数学教学的抽象性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实施激趣法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激趣法激活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学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最基础的阶段,对学生之后的数学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数学思想方法难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渗透。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方向,对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渗透方式进行具体探析,以期弥补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下完成的。其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情感这条主线,因为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气氛中,能够消除紧张,抑制厌学情绪,使精力持久旺盛兴趣饱满。愉悦的气氛也使学生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自己几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体现,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要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充分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环境,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导致学习成绩较差,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种厌学的情绪,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在改变他们厌学心理的过程中,需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学校、家长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配合,群策群力,一起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不再感到枯燥无味。那么,这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以后,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进而摆脱学困生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赵忘军 《天津教育》2023,(22):83-84
<正>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学习数的认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分数、小数、几何图形、面积、体积等内容。小学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技巧,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为后续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恶或抗拒的现象,包括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与学习相关的环境等方面的不满和抗拒。小学生数学课堂厌学指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弃或不敢面对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象力有积极、重要的影响。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标准中被明确地提出,足以说明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是新理念下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找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数学教学活动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组织教学活动,进而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经过数学教学活动,得到一些亲身体验。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使数学教学接近学生的生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入学习数学的角色,体验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