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苏联之兴亡,较多人远则归咎于斯大林,近则归咎于戈尔巴乔夫,同情于赫鲁晓夫,而忽略了勃列日涅夫的责任。但正是勃列日涅夫为“盛世”的幻境所炫惑,中断了苏联的改革,错过了最佳时机。勃氏主政初年,还算勤谨宽和,力主稳定;尤其到1973年,中东战争和石油输出国组织国家的决定,使石油价格大涨。这令苏联这个富油国获得了一大笔财富。这笔意外之财,大而易得,  相似文献   

2.
<勃列日涅夫18年>翔实展现了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全貌,作者使用第一手资料解读并分析了当时苏联整体停滞与特权阶层形成之间的关系,尤其突出了对苏联解体造成的深远影响.该书在关于勃列日涅夫的研究上有开启之功,但恰因如此,也存在仍需学界深入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3.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期间"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有着否定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和惟意志论以及对苏联所处发展阶段再认识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认识到其重点却是宣扬苏联社会所取得的成绩,掩盖矛盾,粉饰太平。  相似文献   

4.
苏联剧变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评价苏共历届领导人?这在我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根据历史资料,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认为: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就患了重症,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彻底,勃列日涅夫又延误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执政时苏联已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5.
持不同政见者运动是困扰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党和政府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而私下出版物在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持不同政见者同苏联党和国家斗争的重要工具,不同政见者个人和组织的各种公开信、纲领,主张,以及苏联政府压制打击持不同政见者运动的大部分信息都在上面有所记载,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梳理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以空前的规模卷入国际事务的时期,是苏联推行扩张的对外政策发展到高峰的时期。正是在这个苏联称霸世界野心高度膨胀的时期,苏联耗尽了国家全部发展潜力.在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争霸全球的竞赛中,显露出种种不可避免的败北迹象。文章开刨了研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问题的一个新视角,从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决策背景出发.分析其扩张性对外政策的成因,进而看它对苏联国内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7.
知识分子问题是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苏共当局将知识分子视作“特殊的社会集团”,对那些敢于针砭时弊、敢于向当局提出批评意见的知识分子采取严厉压制的政策。本文从如何对“知识分子”一词定义入手,分析了苏联知识分子的构成、特点、勃列日涅夫时期知识分子问题的由来和发展过程以及错误地压制知识分子对苏联社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建兰 《天中学刊》2006,21(4):10-14
苏联不同时期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其族群意识的变化:列宁时代与斯大林前期实行向落后族群倾斜的优惠政策,这一政策导致非俄罗斯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而在斯大林后期至勃列日涅夫时期,民族政策的失误带来了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增强;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则导致了族群意识迅速向民族主义的转变。而苏联各族群族群意识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74年的历史中,勃列日涅夫时期往往受到人们忽视,被认为是一段无所作为的被应区的岁月.实际上,它是苏联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令全世界吃惊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以及90年代的苏联剧变,只是这一时期所积累的各种问题的爆发而已,它是理解90年代初苏联剧变的锁钥所在.尤其是它的意识形态,不仅特点鲜明,而且成为苏联解体的深刻的直接的原因,理应受到高度重视.一、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研究动列日涅夫时期的意识形态,有必要首先从总体上对它的基本特征有一个了解,而为此又必须把勃列日涅夫时期放在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   

10.
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直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前夕才告结束的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它的参加者大部分是一些具有创新思想和敢于讲真话的人。他们看到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弊端和社会弊病,希望通过民主化、公开性、言论自由来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克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然而苏联党和政府却对大部分同自己执政理念并不矛盾的行为严加限制和打击,结果非但没能解决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反映出的深层问题,反倒使持不同政见者运动久拖不决,为苏联解体和苏共丧失执政地位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11.
稳定是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特点,而正是这种不求上进的稳定导致勃列日涅夫时期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墨守成规,僵化教条,形式主义泛滥成灾。光说不做,粉饰现实,限制民主,无视世界发展潮流成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风气。在劳动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国家,主人们却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于是通过非正常手段要求民主、自由、权利的持不同政见者运动就成为伴随勃列日涅夫执政始终的重大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2.
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在贯彻集体领导,尊重苏联法律的存在,以及改善全苏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较之斯大林时期有明显的进步。但是,勃列日涅夫把握不住历史提供的绝好机遇,迎合苏联社会"在册权贵"的需要,一味从马克思主义书本中讨生活,窒息新经济体制改革,死抱住计划经济不放。在经济整体停滞,社会危机日益显露面前,以进入"发达社会主义"的臆想自我陶醉,最终把苏联引进死胡同。  相似文献   

13.
1964年10月,苏联的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这完全是克里姆林宫内部一次不流血政变的结果。在当时那个反赫联盟阵营中,勃列日涅夫这个人并不是最关键的人物,充其量就是个配角,他既不如同辈苏斯洛夫那样世故老练,精通马列,也不如较之他年轻的谢列平那么才气横溢,野心勃勃。他生性就是一个胆小的人,  相似文献   

14.
勃列日涅夫执掌政权后,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在与美国争霸过程中苏联出现了一个特权阶层--"军工综合体集团"."军工综合体集团"借助勃列日涅夫的支持,利用其特权地位,积极主张扩军备战."军工综合体集团"倡导的政策、主张促进了苏联的争霸政策、限制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苏联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包训国 《考试》2008,(10):51-53
从1964年10月到1982年11月,勃列日涅夫在其执政的18年里,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经济改革,前期的重点在工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苏联的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后期,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  相似文献   

16.
裙带官由婚姻的缔结而致,是婚姻关系掩盖下的政治利用关系。北宋裙带官现象可从两个方面来透视,一曰皇亲裙带,即由于和皇室的各种形式的联姻而取官位;一曰执政大臣之间的裙带;后者更是其主流及特别之处。一皇亲类的裙带官,往往势力显赫,官职甚高。宋人即言:“亲王南班之女婿,号曰西官,即所谓郡马也,俗谓裙带头官”。从宋初赵匡胤与大将勋臣约为婚姻,这一措施一直作为国策被继承下来。皇帝公主及亲王的女儿,例皆选尚驸马、郡马,这些为数不少的驸马、郡马们形成一个地位优越的裙带官队伍。洪迈曾叹:“本朝宗室袒免亲女出嫁,如婿系白身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七单元主要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提到了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一共五位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起过重大影响的领导人、细心的学生发现,前面四个领导人的时间能衔接上.而勃列日涅夫与戈尔巴乔夫之间有一段空挡期。  相似文献   

18.
苏联特权阶层:内涵界定、形成时间、角色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特权阶层是对苏联以权谋私的党政干部的特称,这个阶层形成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这个阶层实现了角色转换,抛弃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1989-1990年,东欧发生剧变,其中苏联的政策起了重要的作用,从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领导人在对东欧的外交政策中,犯了一系列错误,加剧了东欧各国的内部矛盾,最终导致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由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20.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1964年),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也改革了11年。上台以后,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其中,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