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师范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调查问卷>、<心境量表(POMS)>、<大学生压力反应测量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对1 354名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师范大学生经常锻炼群体的总体情绪状态比非经常锻炼群体的情绪状态好,呈显著性差异;在"精力"、"自尊"这两个积极情绪纬度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紧张"、"愤怒"、"疲劳"这3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在"抑郁"、"慌乱"这两个消极情绪纬度方面得分均低于非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非经常锻炼群体在压力的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在压力的行为反应纬度上的平均得分高于经常锻炼群体,但无显著性差异.经常锻炼群体在心理健康水平得分高于非经常锻炼群体,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技术观察太极拳锻炼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分成太极拳组(HTC,n=24)、高血压对照组(HP,n=16),另选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为正常对照组(NP,n=16)。HTC组进行12周24式简化太极拳练习(60min/day,6days/week)。在0、6、12周检测受试者的血糖、血脂、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以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ED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结果:太极拳锻炼前,HTC组和HP组SBP、DBP显著高于NP组,但EDD显著低于NP组(P<0.05),EID无显著差异。6周、12周太极拳锻炼后HTC组SBP、DBP较锻炼前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HP组;EDD显著高于锻炼前,并显著高于HP组(P<0.05);但锻炼前后EID无显著变化。结论:太极拳锻炼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受损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但对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对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农业大学2004级本科学生118人进行太极拳练习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学生经过太极拳练习后,在人际关系敏感、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项目上的得分显著下降;太极拳对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推广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验、田野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中老年妇女人群参加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后的健身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广场舞较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妇女体质指数影响大;太极拳和广场舞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心肺功能均有较大的意义;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肌力、反应时均有明显的效果;太极拳对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平衡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太极拳锻炼提高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社会上中年人普遍存在“上盛下虚”的时代病,本文采用实验对比法,研究太极拳锻炼对中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太极拳锻炼对提高中年人平衡能力呈显著性的良性影响,中年人可以选择太极拳作为终身的体育锻炼项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太极拳、健身走和广场舞对中老年女性的健身功效。方法:以万州老年大学60名女学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6周的实验锻炼,在锻炼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和血脂指标。结果:(1)身体成分指标中,3组锻炼者的体重、身体脂肪量(MBF)和体重指数(BMI)均有非常显著下降(P<0.01),健身走组和广场舞组受试者的去脂肪软体重及体脂百分比(PBF)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太极拳组受试者的PBF下降显著(P<0.05);(2)身体素质指标中,太极拳组的握力、背力、坐位体前屈实验均非常显著提高(P<0.01),腿力有显著增加(P<0.05),选择反应时有显著下降(P<0.05);健身走组的腿力提高显著(P<0.01);广场舞组的握力、坐位体前屈均有非常显著提高(P<0.01);(3)血脂指标中,3组受试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非常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广场舞组的TG下降非常显著(P<0.01),健身走组的甘油三脂(TG)显著下降(P<0.05)。结论:3种锻炼方式均有良好的健身效果,不同锻炼方式其健身效果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3组之间横向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功效实验组、空白对照组的老年人各100人进行太极拳锻炼前、后的相关心理健康指标测试,结果显示:太极拳锻炼可以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较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8.
郑传锋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46-48,58
为了探讨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免疫系统的影响,对陕西师范大学部分退休教师进行了6个月的系统太极拳锻炼,分别测定血清中IgM、IgG、IgA含量,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血清皮质醇(FC)含量,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的太极拳训练,锻炼后与锻炼前相比,IgG、IgM、IgA、WBC、IL-2、IL-6及血清皮质醇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太极拳锻炼可以很好地提高老年人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也为太极拳锻炼在大众健身方面的开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排舞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多维度的影响。方法:对太原科技大学1000名大学生进行SCL-90调查,抽取其中102名学生采用排舞教学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排舞教学干预实验。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心理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其中强迫、焦虑、偏执性因子方面差异显著,锻炼后感觉各因子也呈显著性差异。结论:排舞教学干预能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发生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极拳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对改善老年人焦躁神经症、躁郁症、神经质等症状效果显著;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改善女性躁郁症和男性神经质的效果非常显著;对心理健康总体情况的促进,女性较男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心理测量、实验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机理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显示:进行太极拳锻炼可以延缓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衰退,其影响因素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各个因素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纬度的效果要明显于生理健康纬度;锻炼组的认知能力优于对照组(最佳反应时除外);长期进行太极拳锻炼更有益于中老年人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建议加强对太极拳健身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太极拳锻炼者最好长期坚持集体锻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少年和成年男子业余跑运动员一次急性耐力运动后心率变异(HRV)变化特征,并探讨运动后HRV变化生理学意义。方法:少年(14.4±1.3岁)与成年(25.7±2.8岁)受试者各10名,进行1次90min、强度为95%个体无氧阈强度跑台运动。在运动前、运动后15min以及运动后6h测定HRV。结果:运动后15min,TPLn、HFnu和HRV各时域指标明显低于运动前水平,LFnu和LF/HF显著升高;少年受试者HFnu降幅、LFnu和LF/HF升幅明显低于成年受试者(P<0.05)。运动后6h,HRV各指标均已恢复,其中,TPLn、SDNN、HFnu和RMSSD有反弹的迹象。运动后HFnu相对运动前的降幅与受试者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645,P<0.01,n=20);另外,HFnu、TPLn相对运动前降低程度与运动前水平高度负相关(P<0.05,n=20)。结论:一次急性耐力运动后HRV出现短暂抑制现象,少年受试者运动后HRV降低幅度相对成年较低,可能与发育成熟度不同有关,急性运动后HRV变化可能是运动适应的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剖析了城市社区退休人群的身心特点,阐述了当今太极拳运动独特的健身、养身功效以及在城市社区中的推广优势,提出了在城市社区退休人群中大力开展太极拳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高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以50名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专家设计的太极拳运动处方进行近1个月的晨练,通过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观察分析,机能测定,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经过太极拳系统练习后的生理机能指标、身心状态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分析研究。实验表明:太极拳运动降压具有可行性。太极拳运动处方,简单易行,动作柔和,强度适中,适合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运动,它能调节情操,修心养性,达到降压的目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跟踪实验法,观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重要指标——情绪、情感及幸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太极拳运动后,中老年女性状态焦虑明显下降;紧张、愤怒、疲劳、抑郁、慌乱心境分量表得分和TMD分均明显下降,精力心境分量表得分明显上升;正性情感、正性体验的得分和幸福度总分均明显上升,负性体验的得分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神奈川地区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神奈川地区400名太极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访谈法,探索发展太极拳运动的一般社会学规律。研究结果认为:(一)在日本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初学者占较大比例;习参群体中以退休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家庭主妇居多。(二)习拳项目较集中于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和48式太极拳次之;其它各式及推手,习者甚少。(三)习拳举动机多集中于“健身”、“治病”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上。(四)对司拳效果的主观评价积极,证明太极拳在健身、医疗、康复诸方面确有明显的功效。以上研究,将为推动太极拳运动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氧运动后血乳酸清除速率与足球传球精准度关系,探讨疲劳对人体运动技能发挥的影响机制.方法:选择12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分别设计间歇性无氧运动前后30 m长传球与10 m短传球实验,记录得分(S)及运动前后得分变化率(DS%),同时采集运动前、即刻、3~11 min多点血乳酸(BIA),运动前后数据进行组间配对t检验,以DS%为因变量对X%、tmax、BLAmax、BLAmax/tmax、DBLAmax、DBLAmax/tmax进行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间歇性无氧运动后30 m长传球DS%非常显著性下降(P<0.001),10 m短传球显著下降(P<0.05);BLAmax出现时点呈正偏态分布,多集中在3~7min出现;BLAmax/tmax,DBLAmax/tmax为因变量与时点tmax呈曲线回归规律;DBLAmax/tmax对因变量DS%呈线性回归规律.结论:间歇性无氧运动后致长传球与短传球精准度下降显著,且对长传球精准度影响尤为明显;间歇性无氧运动后BLAmax时点越靠前,即tmax越小,血乳酸清除速率越快,运动员较复杂动作技能稳定性越高.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和气功都是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健身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太极拳和气功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使人们加强对太极拳与气功的理解,明确二者的异同点,从而有利于在健身过程中选择对自己更加合适的方法,并且更快的提高练习水平。  相似文献   

19.
急性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血脂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用DS-250型动态血压测量仪(美国产),观察休息日和运动日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测定运动结束后即刻、24小时、48小时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动态变化。结果:与运动前相比,一次急性太极拳运动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呈下降趋势,舒张压下降的程度更加明显(P<0.05)且更为持久,这种降压效应可持续18个小时以上,24小时后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一次急性太极拳运动后即刻TC、LDL-C浓度明显下降(P<0.05),HDL-C浓度显著上升(P<0.05);运动后24小时HDL-C浓度持续升高(P<0.01),TG浓度明显下降(P<0.05),LDL-C回升并超过运动前水平;48小时后TC、TG、LDL-C的浓度基本恢复到运动前水平,HDL-C浓度仍然较高,但与运动前相比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