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飞 《中国德育》2024,(5):71-73
故事化校园建设就是将故事作为一种教育教学的载体,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用故事来论道、引趣、燃情、启智、明理、励志、导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发,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最终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通过故事化校园建设,学校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协同式行动研究方法,研究者与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一起,结成研究共同体,从幼儿游戏与学习活动观察与指导切入,以"学习故事"为研究对象,分析"学习故事"的概念与结构、操作策略与建议,探究"学习故事"中蕴涵的教育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3.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几十年,引进和创造了很多新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等等,但是这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高职类院校学校面临的学校体育教学困境进行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从教学内容本身着手,构建多级别的体育赛事,建立"教-学-练-赛"、"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校园制度,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参加体育赛事,让学生体验到长期运动的快乐,从而让学校体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透过课程发展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之探究,旨在建立台湾地区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为下一波课程变革预作准备,针对K-12年级的中小学课程发展相关之学理基础,分别从课程理论与教育哲学、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文化研究、社会变迁等五个学理角度切入,先依据相关课程学理与研究进行文献探讨,分析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建构适合台湾情境脉络与历史文化的课程发展理论基础,并进而针对台湾未来幼儿园、国民小学、国民中学、高中职的"K-12年级课程纲要"之修订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5.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11):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四十一:互助组实验魏书生从1986年当校长以来,要求政教处把互助组工作落到实处。即每个教学班的倒数第一、第二、第三名学生都要由政教处给他们找一位任课老师或学校领导,师生组成互助组。老师帮助学生超越自我、管理自我、学会学习;学生帮助老师提高教育教学的技能。  相似文献   

6.
《江西教育》2016,(Z1):32
自2014年《江西教育》全彩出刊以来,江西教育的故事和人物越来越好"看"。为了展示更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美丽教育故事,《江西教育》将开设图片摄影栏目——"看"教育,并举办主题摄影大赛,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用照片讲述教育故事,用镜头捕捉最美瞬间。现开始征稿:一、参赛主题:魅力教育瞬间1.魅力人物。以学校师生为对象,突出人物的外在和内在之美。2.魅力瞬间。以学校师生、校园为对象,突出情节、行为、风景之美。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通过感悟小鸟"可爱"与"可怜"之对比形象、探究其悲剧缘由,创编故事结局,使学生懂得应该爱护鸟类并理解亲情的伟大。2.继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峰 《广西教育》2024,(4):107-110
故事教学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将故事教学法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可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二是巧用故事冲突,促进知识理解与应用;三是结合故事内涵,培养正确价值观;四是创新故事表达,引发探究热情;五是续编故事内容,发展逻辑思维;六是运用生活故事,发展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伊 《数字教育》2019,(1):57-62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核心,"美"是教育的品质与目标。普陀小学将"和美"作为学校鲜明的文化特色和个性形象,以"新东方1001夜"故事为载体,创新学习方式,致力于打造"一个有故事的学校",以"儿童立场生活眼光故事表达"为课程理念,通过学习文化故事,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梳理出不同的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0.
历史故事具有一定的传奇色彩,在历史教学中的 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形象记忆历史 重点知识与事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多元化的教学背景 下,教学形式的优化与创新是教师当前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中 学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改进教学措施’在历史 学科的基础特点上,通过历史故事来做好课前引入、课中理解 以及课后拓展。本文我将结合历史故事在教学运用中的优势 与特点’对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进行以下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辩是推理的运用,但与辩的目的相联系,甚至于为实现这种目的而采取一定技巧的推理,实际上已经成为辩的方法。《墨经》中所述“援”、“推”“辟”“止”“效”诸方法是辩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