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五四”短篇小说的重镇,废名的小说有其独到的美学追求。不同视野下的《桃园》呈现出废名小说的多元内蕴。在对小说生命无奈的凄凉和时美好生活的渴望的双重解读中,我们能领悟到小说中的现代意义和独特美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因其不同的文学追求可以划分为“前期京派”和“后期京派”两个派别,前期京派以周作人、废名为代表,主体价值观念为文学上的趣味主义,后期京派以沈从文、朱光潜为代表,主体价值观念为审美乌托邦的文学追求,二者具有不同的文学和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3.
《菱荡》是废名的短片小说代表作之一。小说中陈聋子这一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处世态度渗透着浓厚的禅宗哲思,小说诗化的笔调和质朴幽丽的语言风格相得益彰,凝聚出小说印象式的整体氛围,共同表现出废名所追求的人性与永久的文学价值、静穆严肃的文学美感以及达到个人内心"无矛盾、无冲突"的美学观念。  相似文献   

4.
《桥》是废名的代表作,在文体研究中,它被称为“创格”之作。其创格之处在于他依托传统中国艺术精神,按照自己的趣味和对于文学、人生的理解,将故事、人物、环境等小说要素,赋予新的意义,以追求小说叙事的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曾是二十年代浪漫抒情小说流派的中坚代表,但他后期的小说却呈现出与前期迥异的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倾向,本文拟在着力分析他的最后一部小说《出奔》的同时,探索郁达夫文学观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白夜》作为“都市”小说,与《废都》有一致性:作家处于“边缘状态”,一方面他走出了商州;另一方面他还没有走进都市,都市不是他的家,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白夜》触及到都市的某些深层问题,冠《白夜》以现实主义作品是恰当的;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希望做的是现实生活与神秘文化的结合,所以,不同于他早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废名《桥·花红山》的修辞性解读,探询废名文本语言的想象旨趣和时空营造特征,以及废名小说叙述意象中的诗化意趣和叙述背后所驾御的传统文化精神,并对废名小说滞涩难懂的赋造局限作多视角的评价性分析。最后从文学诠释角度出发,尝试构设废名小说严丝合缝的阅读可能。  相似文献   

8.
“菱荡”和“聋子”是《菱荡》的两个关键性意象,“菱荡”代表着世俗、实用,“聋子”代表着“封闭”、快乐,二者共同体现着废名的追求和乐的精神世界。《菱荡》并非一般田园牧歌,作者的用意在自我修为,这与儒家修齐治平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废名小说《桥》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名的小说创作 ,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 ,讲究意味深长的意境。其长篇小说《桥》着力于层次纷繁而又融为一体的意境营造 ;以文为画 ,在画面中传达如诗如歌的境界 ;追求“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含蓄蕴藉的“虚境”美 ,对现代早期诗话小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莫须有先生传》是一部废名的精神自传;该书的写作,受到了《堂吉诃德》的深刻影响。解读《莫须有先生传》,不当以寻常小说看待,其体形式类似禅宗公案,而废名写的是一己(即莫须有先生)的参悟行为,反映了莫须有先生由参悟而彻悟,与本体同化,归于无限的精神升华过程。  相似文献   

1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始终关注女性的命运和她们的追求。她在早期的作品里主要塑造了一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后期的作品主要描写了普通女人的命运。曼斯菲尔德是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和体验方式、用女性的话语书写了女性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恶魔主义”发端的谷崎作品在前期文学通过设定一个虚构的世界,塑造不同缺陷甚至是“恶”之性格的作品人物,奠定了追求“永恒的女性”基调。残缺的暗示、对残缺的想象能够感受到日本的传统美意识,残缺彰显“美”,艺术地塑造女性魅力体现一种不完美的“完美”。残缺与永恒的主题成为谷崎美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韦一凡的中短篇小说注重反映时代精神的变革,将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与宏观历史进程相融合,艺术地再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壮乡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批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同时,描写民族风俗在新时代的变革,批判民族陋习和非人的封建礼教,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在艺术手法方面,善于设置巧妙的情节,节奏明快,富于戏剧性。  相似文献   

14.
以郑正秋、蔡楚生和谢晋等为代表的伦理情节剧电影,以伦理道德为叙事内容,以戏剧性的伦理冲突建构故事情节,以善恶对立的类型化人物为道德化身,以家庭的悲欢离合来寄寓国家和民族命运盛衰兴亡,强调对人性的揭示和对高尚情感的追求,具有社会性与娱乐性相交织的情感化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美狄娅和她的孩子们》是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发表于20世纪90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因其描写家庭故事的创作风格,该小说又被称作"家庭小说"。作者将西诺谱里家族几代人的故事置于百年历史背景下进行观察与书写,主要通过讲述人视角与人物内视角的不断转换与交织,勾勒出历史变迁、政权更迭下美狄娅家族的命运流转,以及以美狄娅为代表的女性的坚韧与对道德的坚守、新一代女性对自由的勇敢追求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6.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助现实未有之鬼狐来表现生活应有之内容,让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在虚幻的世界中得以实现,让人感觉到生存的希望,蒲氏笔下的妖鬼狐精也因此具有了更多的人的意志和理想。其中的《窦女》和《聂小倩》便通过鬼魂复仇和鬼魂报恩两个故事寄托了蒲氏对人世间的美好理想,反映了古代社会被侮辱被摧残的妇女对邪恶势力的顽强抗争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7.
本从生命化的角度,较为深刻地探讨与研究了沈石溪动物小说内在的美学意蕴。本认为,对动物小说内在生命化的美学追求,是沈石溪艺术创作永不枯竭的源泉与灵感。通过“猎狗情结”、“狼王意象”、“红奶羊境界”的美学归纳,把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提升到一个生命哲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清末中国境外的中文报刊其副刊也常登载小说,尤以文言小说为主。这对研究小说文献与小说史有着不可忽视的资料文献价值。文章通过介绍新加坡《叻报》上登载的小说,来证此说。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巨匠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他们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作品中对现实的高度概括,精巧的构思,真实的细节描写,都向读者展示了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风貌,而且在艺术上也体现了他们共同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20.
《三国演义》是一部运用汉字修辞方式很有特色的古典名著,它运用了拆字、并字、增笔、联边、借形等五种汉字修辞方式;《三国演义》中的汉字修辞具有鲜明的特点:所使用的汉字修辞方式比其他古典名著更为丰富,具有含蓄、形象具体、强调突出等多样化的修辞效果,还有塑造人物性格,艺术地推动情节发展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