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被采访者:亮亮的母亲 采访者:杨晓光新书片叶 问:“您印象中,亮亮是为什么变坏的?” 答:“我觉得是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初二以后,她开始喜欢看那些花花绿绿、男男女女的杂志。那些东西看多了,学习上就要分心,脑子里就要想别的。” 问:“您认真看过那些她喜欢的东西吗?” 答:“我没那闲功夫。再说,也没兴趣。我总觉得那些东西又假又苍白,是骗小孩的。那里边写的都不是老百姓真实的生活。尽是什么白领、大款、明星、宝马赛车,老百姓够不着的日子,那些东西看多了,不是白添烦恼吗?把人的欲望吊得那么高,整天生活在幻想中。…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     
我喜欢赏花,不管是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端庄的牡丹还是孤洁的百合;我同样喜欢开在山坳里、田野里那些不知名的小野花。我相信,凡是花,都该拥有尊荣。我喜欢绽放在人们脸上的笑颜;我喜欢朝气蓬勃、纯真可爱的学生;喜欢孩子们美好宽阔而又明净爽朗的额头;喜欢一双双活泼清澈的眼睛。我喜欢阅读学生的作文。那些稚嫩淳朴的语句,让我体会到天真的理想与非凡的感悟;那些亦真亦幻的情景,让我品尝到甜美而又沁人的温馨,让我沉浸于诚挚的友情、浓郁的亲情甚至朦胧的爱情。我喜欢看书,喜欢静静地读一小篇美文或者一段故事。在书里,我陶醉于那穿…  相似文献   

3.
“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认识很多字。”“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长得很漂亮。”“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很喜欢画画。”“我喜欢我自己,因为我唱歌很好听。”……  相似文献   

4.
90后的我     
我是90后,我们喜欢自由表现,不会发出像长辈们一样羞怯的“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呀飞呀,却飞又飞不高”的无奈和困惑,只会“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狂风一样舞蹈。”  相似文献   

5.
贺翼菲 《新读写》2011,(2):63-63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轻轻看着它的脸。”周杰伦的这首《蜗牛》我很喜欢,因为它正是写给那些靠自己的力量不怕风吹雨打,用沉重的壳作为自己保护伞的“蜗牛”们的。  相似文献   

6.
记得前几年我看的一幅漫画:地上是一排排的树桩,天空中几只小鸟排着整齐的队形,向远处飞去。当时喜欢小鸟的我,看着看着,不禁就哭了起来。爸爸问我为什么?我指着画上的小鸟哭着说:“它们不同我玩了。”爸爸指着画上的树桩说:“你看,地上的树都砍完了,小鸟没有家,所以它们就要飞走去找自己新的家啊。”听了爸爸的话后,我又责怪起那些砍...  相似文献   

7.
“粉丝”多指那些狂热地崇拜、追捧某些明星的人。你知道吗,我也是一名忠实的“粉丝”呢,不过我崇拜的不是哪位明星大腕,而是我的一名学生,我的家里现在还挂着他的一幅“墨宝”呢。  相似文献   

8.
我爸是主编     
10月12日晴每当别人问起我爸爸的工作时,我就会特别自豪地告诉他们:“我爸在XX杂志社工作。他认识好多名人!有的名人我还见过呢!”我这么一说,同学们立刻对我刮目相看,羡慕不已。我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众目睽睽下,我就是万众瞩目的焦点!然而,只有我自己最清楚。我爸在杂志社工作,这不假!我爸认识很多名人,这也不假!但事实是:我爸在杂志社里只是一个小小的编务!他认识明星,但明星可不认识他!我从来不说爸爸是“编务”,而是说成“编辑”,这样多体面。今天,又有同学向我要周杰伦的照片了,我一会儿就去磨爸爸,让他无论如何给我带回一张!哈哈,此事…  相似文献   

9.
“我是90后!”大街上一群欢快的少男少女在自豪地呼喊着。听到这句话,你也许会问:“90后这一代到底是啥样?”请跟随我一起寻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10.
我是90后     
汪侃毓 《新读写》2014,(10):22-25
很多人都说90后和00后的孩子比80后的心理更加复杂,比较爱奇思幻想,我就是这样一个90后的女孩。幼时,父母对我要求比较严格,我从一年级起就在外面学习游泳和剑桥英语。但是我不认为这是负担,因为我喜欢在水里的无拘无束和那些字母。我喜欢文学,我喜欢胡思乱想地创作,我已经写了几本校园微型小说,有侦探类和魔幻类,是供闺蜜间传阅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不是一个很会讨老师欢心的男孩,我热爱足球,但并不像别人那样整天围着体育老师谈足球;我喜欢看书,但并不在语文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我讨厌按照别人的意愿去做事,也讨厌给老师轮流拍马的那些人。我的成绩并不出色,甚至很差,老师们总是说我拉班级后腿,而同学们也嘲笑我说:“王晓天的目标就是不考倒数第一!”我讨厌那些人的目光,我没有朋友,我到处受冷落,我接受不到阳光雨露。但  相似文献   

12.
我希望     
师范还没毕业,有人问我:“你喜欢小孩吗?”我说:“喜欢呀。”“那你喜欢教师吗?”“也喜欢”“那你更喜欢什么?”小孩?教师?我言词闪烁。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永远是个孩子。是个孩子多好啊。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可以别具一格地妆扮;可以天真地炫耀自己的新鞋;可以自豪地获得老师的小红花;可以显得幼稚;可以蹦蹦跳跳。哦!做孩子真好,可以无忧无虑地愉快生活。有时候,我希望自己是个老师。是个老师多好啊。众兵包围,凛然如大将风度,多威风。可以得意地帮孩子剥开硬桔子;可以带领孩子“寻找春天”;可以成为孩子眼中的大画家;可以是孩子心中的保护神。哦!做老师真好,可以听幼儿唠叨不止地“老师……”“老师……”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主角     
我是90后,但不是“非主流”;我喜新厌旧,但不是“拜金族”;我有崇拜的人物,但不是“追星族”……想到这里,即使用再多辞藻修饰自己也逃脱不了我只是世上芸芸众生里一颗渺小的沙子。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上“花醉红尘”社区的时候,也喜欢上了一个叫花无双的女子。我叫雪落尘,这个名字是认识花无双之后取的。在此之前,我可能叫张三,也可能叫李四,这并不重要。以前我不常去“花醉红尘”,偶尔去一次,也只是翻翻别人回复我文章的贴子。翻着翻着,我就看到了一个新鲜的名字,接着就找到了她那些闲散淡然的文字,还有一张清纯如莲的照片,而且资料显示她跟我还在同一座城市。我决定留在这里了,而且还给自己取了这个同样古典而优雅的名字。花无双也经常挂在网上,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她的帖子,总是那么清新淡雅,又总是那么充满闲情逸致,好像整天都是…  相似文献   

15.
我就是我     
初中生/SS我的心如空中的风般自由,如树上的小鸟般快乐,如燃烧的火焰般热情奔放。我不喜欢循规蹈矩,变成爸爸妈妈所希望的“古典美女”。我不喜欢像其他女孩子那样学美声跳古典芭蕾,只喜欢摇滚乐,跆拳道。当淑女们正在被悲剧感动得泪流满面时,我敢说,我当时一定不在她们之列。那些时候,我不是正在蓝球场上和对手“针锋相对”,就是在足球场上和敌方拼个“你死我活”。总之,我的心是无比自由的。从小到大,我的座右铭就只有一个:“我就是我,我要做自己的主人。”我是快乐的,无论走到哪里,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我很容易就能从…  相似文献   

16.
我依旧追星     
你知道吗?我是追星族里一个挺合格的成员。我能一口气讲出“四人天皇”的年龄、血型、身高、体重以及爱好,比教学概念还清楚。说话我总爱带上几个广东语,把外婆叫成港台话“婆婆”,在什么名字后都喜欢加上个“仔”字,就连小动物也不轻易放过,叫成了“猪仔”、“狗仔”。我的小房间里更是贴满了明星画像,就连天花板上我也贴上了黎明、林志颖等偶像派的明星画像,这样无论站着、坐着还是躺着,我都能看见他们。我的房间简直就成了我和明星共同生活  相似文献   

17.
谈崇拜偶像     
不少家长和老师都坚定地反对我们崇拜那些新生代偶像。原因是既然喜欢偶像,就会买那些明星的磁带、CD、明星卡等,不仅浪费钱,而且容易玩物丧志,影响学习。我觉得其实不然。崇拜某些知名度高的人是种很正常的现象,更何况是那些有特长又经过包装的歌星、影星呢?不瞒大家说,我本人就是S.H.E、林俊杰的小歌迷。但我不会像大人们说的那样,因为崇拜偶像而沉迷其中,玩物丧志,顾此失彼。我只是买些磁带,周末无聊的时候在家里听听,使自己得到某种安慰和满足。但我从不买明星卡、明星贴画一类的东西,我认为买这一类的东西不值得,看完玩完就扔了,这不…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岁的年纪似乎很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对象或许是常借给自己橡皮的同桌,或许是任自己用笔戳也从不叫疼的前座,又或许是喜欢穿白衬衫的学习委员.每次看到他总觉得自己胸口像装了满满的滚烫的开水,“嗞嗞”地翻滚着,叫嚷着:“看我吧看我吧,我正看着你呢!”可又不敢真正叫出声来,只是在心中默默勾勒这份厚重又欢快的喜欢. 一天,忽然看到朋友QQ空间上传的一张照片,她捧着一束玫瑰笑得正开怀,照片简介里说这是她生日时她喜欢的人送的.回复她的大多都是和她差不多年纪的女生,有人惊羡,有人祝福.我也是其中一员,看着她言语中快要溢出来的快乐和骄傲,自己也止不住幻想:“会有人在我生日时送我一束玫瑰吗?送我玫瑰的人长什么样?帅么?高么?  相似文献   

19.
我想住一层     
喜欢孙悟空,金箍棒是我形影不离的玩伴——那时我5岁。喜欢哈利·波特,梦想有一天哈利·波特能亲手送我一根闪耀着金光的魔杖——那时我10岁。喜欢写东西,也许那些文字在别人看来不知所云、杂乱无章,但每天仍会在日记本上大书特书。把自己认为美妙绝伦的思绪倾吐而出,是一种别人不懂的享受。这就是现在的我。我叫陈柄舟,1995年1月31日,在普天同庆的大喜日子——春节这一天,我来到了世界上。喜欢一望无际的蓝天,喜欢波澜壮阔的大海;喜欢温暖宽容的家人,喜欢顽皮嬉戏的伙伴;喜欢创网,喜欢写作;喜欢英语,喜欢奥数;喜欢所有新奇有趣的事物,喜欢所有有意思的人……我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如果我的想法都能够实现,我希望灾区所有逝去的同胞能够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听了一些新课程指导下的小学语文课,耳边总能听到年轻老师们说出的一些同样内容的教学语,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些课堂“时髦语”有一些中看,却不中用。 “用自己的方式读读课文” 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请学生谈谈你“喜欢用怎样的读书读课文呢”。几个学生站起来声音洪亮地说:“我喜欢和×××一起读书”“我喜欢和小组一起读”“可我喜欢自己读”……坐在下面听着,我心里却在问:这是读书方式吗?这不是合作方式吗?老师面带微笑地告诉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吧。同学们齐声读了起来。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在演戏。在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