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题与例文     
30×50=1500 50×30=1500 上面两道题的结果相同,所以30×50=50×30(数学第五册90页)。学习这道例题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两个数相乘,交换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一运算规律。常言道:“举一反三”。我们不妨借用这句成语打个比方。在这里,例题所担负的任务就是“举一”,这个“一”就是一条规  相似文献   

2.
“汽油的使用效率何时最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选修1—1(选修2—2)“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3.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第一章导数及其应用1.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中的一道例题.经过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实验区一轮的实验后,老师对这道例题有很多反映.相当多的老师认为,这道例题虽然新颖,但难度很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理解接受都有困难.下面笔者谈一谈这道例题的设计思路,并作相关说明,希望对老师和学生理解这道例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贵刊90年第3期,在《在三角教学中怎样组织单元练习》一文中,第15页末有一道例题做错了,原题和解答过程是这样的: 化简:sin~2(α-30°)+sin~2(α+60°)-sin~2α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式题》第二课时(见部编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三册66页)一、复习老师要求学生说出2×6÷4与35÷7×8这两道式题的计算过程。二、新授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揭示课题)。请小朋友看这一题(板书72÷8+3),这道连除式题该怎样计算呢?大家看书上第66页的例2,看过以后请你说出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把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问题。它是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把整数、分数、小数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的方法。这个过程,通常叫比的化简。如,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材九册第63页例1有三个例子,分别说明三种类型比的化简方法。14∶21=(14÷7)∶(21÷7)=2∶3,这种整数比化简方法是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1/6∶2/9=(1/6×18)∶(2/9×18)=3∶4,这种分数比的化简,只要将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分母最小公倍数,便得之。1.25∶2=(1.25×100)∶(…  相似文献   

6.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主要依据是乘法分配律。如例题:24×13=24×(10 3)=24×10 24×3=(20 4)×1 (20 4)×3=20×10 4×10 20×3 4×3,这一计算的过程实质上是乘法分配律的复合运用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确立“以算理指导计算”的整体教学思路,努力做到四  相似文献   

7.
教学归一应用题之后,书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辆卡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出发2小时行驶了1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又行驶了3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很显然,这道题是配合书上例题而设计编排的。学生很快想出120÷2×3 120和120÷2×(3 2)两种方法,当学生解答完之后,教师并没有到此为止,又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油的使用效率何时最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选修1-1(选修2—2)“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的第4节“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中的一道例题。经过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个实验区一轮的实验后,实验区的教师对这道例题有很多反响。相当多的教师认为,这道例题虽然新颖,但难度很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理解接受有困难。笔者认为,说这道例题难,主要是不适应这种类型的题目。下面谈一谈这道例题的设计思路,并对这道例题进行说明,希望对大家理解这道例题有一定的帮助。现在我们国家资源紧张、能源短缺.使能源的使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简易方程的学习情况,去年六月份,我们出了七道应用题,对九所农村小学52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考查。七道题中有五道选自课本第六一九册,另外两道是依课本第十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单元中的例题改编的。结果正确率只有58.8%,这使我们吃惊不小。分析错题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学习了简易方程以后,他们解题思路仍停留在算术解的水平上。如“小明4分钟走240米。照这样速度,他走840米要多少分钟?”它的方程解是:设走840米要X分钟。得方程240÷4×X=840或840÷X=240÷4。(能用第二个方程解的学生  相似文献   

10.
在教“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时,教师首先出示“1+ 3×2”这道题,全班大部分学生举手争着回答,一位学生说:“1加 3等于 4, 4乘以2等于 8。”教师把得数板书好,问学生对不对,他们都说对。这时,教师出示下图:   问:“一共有几个△ ?”“ 7个。”“怎样列算式 ?”学生各抒己见,说出了三个算式:1+ 6=7,1+ 3+ 3=7,1+ 3×2=7。学生观察这三个算式,发现了问题:看图写算式中的第三道算式与首先出示的那道算式完全一样,但得数不同,1+ 3×2=8是错的。错在哪里呢 ?他们全神贯注地自学例题,课堂鸦雀无声。片刻,课堂活跃了,…  相似文献   

11.
读下面的小诗,完成两道作文题(诗附后)。 (1)给同龄人朋友写一封信,转述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要求:①不要超过500字;②称呼用×××代替,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乘法分配律(统编五年制教材第五册第96页例7)教学过程: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学会了利用它们对有些计算题目进行简便计算。一、复习口算(要求学生说出简算过程及依据)25×194×4 24×125×88×5×4×5 125×4×25×8[评:复习简明扼要,如果在口算题的最后安排这样两道题:102×43、9×37+9×63,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代数》第一册(下)第143页“读一读”介绍了多项式除以多项式,由教科书第14页的例题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关系式:被除式=除式×商式+余式.巧妙地运用这一关系式,可以解决以下几种类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师 :下面复习比和比例中的第二个内容“求比例和化简比” ,你们认为应复习哪些内容 ?生 ( 1) :什么叫比值 ,什么叫化简比 ?生 ( 2 ) :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不同 ?师 :求比值和化简比容易混淆。生 ( 2 )提出的问题是复习的重点 ,请大家先回忆、思考生 ( 1)提出的问题 ,再独立解答P10 2的两道题。生 (板演 ) :求比值 :4∶25=4÷ 25=4× 52 =10化简比 :4∶25=2 0∶2 =10∶1师 :以上板演正确。请同学们先对照板书 ,阅读书上表格里的内容 ,比较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 ,后小组讨论、交流。组 ( 1) :求比值和化简比除了方法和结果不同外 ,还有在结…  相似文献   

15.
李晓渊 《湖南教育》2000,(18):44-45
一、尝试练习,发现分数乘法法则师:(出示三道分数乘法题并板书成一横行:×=、×=、×=)我们会求两个分数的和与差,那么这三道题该如何做?  生:我们没学过。  师:没学过?不错,分数乘以分数是没学过,但我们就不能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吗?  生:哦!化成小数后再相乘,就是(生讲师板书):0.6×0.9=0.541.4×1.5=2.10.2×0.15=0.03×=×=×=  师:现在,你们观察一下,所得的积与两乘数有何关系?  (稍等一会儿后,老师又用态势语作了进一步的启发:先用手指指向积的分子,然后又指向两乘数的分子。)生:积的分子是两乘数的分…  相似文献   

16.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69页“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例2:5.9÷(3.94+6.86)×0.8=5.9÷10.8×0.8≈0.55×0.8=0.44 在教学这道例题时,教师往往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计算结果“0.44"进行讨论。因此,学生根据数学关系符号“=”,误认为上题计算的结果“0.44"是一个准确值。 如何正确认识例2计算的最终结果“0.44”这个数呢?从局部来看,递等计算过程中“0.55×0.8”,不考虑“0.55"的数性(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这一步计算的结果等于“0.44”,它是一个准确值。但从整体来看,递等计算中“5.9÷10.8≈0.55”,“0.55"是一个近似值。一个近似数与一个数相乘,其结果仍是一个近似值。所以,例2计算的最终结果“0.44”应该是一个近似值,而不是准确值。  相似文献   

17.
练习是传授新知、巩固深化新知的一种重要手段。进行新授知识的教学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可分以下五个阶段设计练习题。 1.旧知迁移。这一阶段的练习题主要是新知准备题或新知导入题。例如,讲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相遇问题例1时,教师设计如下三道题。(1)速度、时间和距离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2)用简便方法计算出18×4+12×4的结果。(3)甲乙两个小朋友开始相距10千米.甲每小时行3千米,乙每小时行2千米,两人同时相对行走1小时后还相距多远?两人同时相对行走2小时后还相距多远? 这三道题中,第(1)题可为新授后总结出“速度和×时间=距离”进行铺垫,第(2)题为比较例1的两种解法提供了方便,第(3)题具有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初步理解“相遇”的意义和条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前些天,笔者观摩了一节数学课,课的内容是“排列(第一课时)”.课前老师进行了认真备课,虽然授课班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太好,但很配合,所以总的来讲课上得比较成功.但是,我对课中的一个小问题却总感到有些不自然.大概过程如下.老师在推导完排列数公式后,给出了两道例题:例1 计算:(1)A_(16)~3;(2)A_6~6;(3)(A_(20)~4)/(A_(20)~6).例2 已知 A_n~m=17×16×…×6×5,求 m、n的值.  相似文献   

19.
一次,有位教师在教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接着教学例题:解比例3:8=15:x,并板书如下: 解:3x=8×15(比例的基本性质), x=(8×15)/3, x=40。 正打算教学下一个例题时,有一位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还可以解得简单些!”对于这突如其来的问题,全班同学一愣,教者也不加思索地反驳:“这种解法已经够简单的了!还有哪一步可以简化?”该生很不服气地轻声嘟哝着:  相似文献   

20.
眼教学片段演(浙教版第七册数学教材)师(出示494×216):我们已经学了因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这道题你会算吗?(生竖式计算,板演,说说要注意的地方)师:把题目改成494×206,你会算吗?(有几个学生已经在说“中间0不用乘”)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生反馈:494494206×206×206×494生1:第二种简单,因为只要算两步就够了。师:那你认为这种方法要注意什么? 生1:百位上的2乘494时,积的最后一位要和百位对齐。生2:第三种简单,因为每一次都可以把进位的数字直接写到前一个数位上去。(如4×6=24,可以直接在个位上写4,在十位写上进位的2)(正当我想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