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少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浆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0名少年耐力运动员,在5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浆AngⅡ含量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以血压(BP),心率(HR)作为参照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0W、150W负荷运动末血浆AngⅡ较安静状态分别上升20%(P>0.05)、53%(P<0.001);BP、HR亦明显上升(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在50W、150W负荷运动末血浆AngⅡ含量呈显著差异。提示:中等强度以上的耐力运动可促少年运动员血浆AngⅡ合成释放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
运动对血浆心钠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比研究了20名体育系男大学生与16名普通系科男大学生在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后,血浆心钠素含量的变化。测试结果:经过一次中等强度的急性运动后,体育系男大学生的血浆心钠素从0.6250.122ug/L上升到0.771±0.141ug/L(P<0.001);对照组从0.690±0.135ug/L上升到0.804±0.170ug/L(P<0.02)。两组间相比,普通男大学生血浆心钠素的含量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运动和训练对心脏内分泌功能有一定影响,对探索其生物学意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急性运动对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的影响以及它们在运动后蛋白尿生成机制中的作用。本文观察了大鼠大强度间歇负重游泳运动后PRA、AⅡ浓度的变化及尿总蛋白(TP)、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_2-mG)排泄率变化。结果发现:①急性运动可导致PRA、AⅡ明显升高(P<0.05;P<0.01),运动后尿TP、ALb、β_2-mG排泄率也有明显增加(P<0.01)。②PRA-AⅡ与尿ALb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5)。提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参与了运动后蛋白尿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少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运动条件下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变化及相互关系,采用放射免疫法对10名少年运动员,在5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血浆内皮素、心钠素的含量在50w负荷运动末较安静时分别上升8%、6%(均为P>0.05);150w负荷运动末较安静时分别上升14%(P>0.05)、15%(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皮素、心钠素在各观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合有关心功能指标提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是促血浆内皮素、心钠素释放的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5.
力竭游泳对鼠肾超微结构的影响和尿蛋白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大鼠长时间力竭游泳后肾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测定了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及尿中总蛋白、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排泄率变化。结果显示:力竭游泳后肾小球滤过膜(GFM)、肾小管皮细胞超微结构出现缺血损害改变;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升高(P<0.01);尿总蛋白、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的排泄率均升高(P<0.05);其中以白蛋白排泄率升高最明显,且与血管紧张素Ⅱ浓度呈正相关(r=0.66,P<0.05)。  相似文献   

6.
耗竭运动对大鼠肝脏线粒体能量转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SD大鼠递增负荷跑台跑为运动模型,观察了耗竭运动对大鼠肝脏线粒体能量转换功能的影响。应用极谱法分别测定了以苹果酸+谷氨酸为呼吸底物和琥珀酸为呼吸底物时线粒体态4呼吸速率(R4)、态3呼吸速率(R3)、呼吸控制比(RCR)、及磷氧比(ADP/O)。结果显示,苹果酸+谷氨酸为呼吸底物时,R4增加64.76%(P<0.001),RCR下降15.05%(P<0.001),ADP/O下降12.17%(P<0.01)。以琥珀酸为底物时,R4增力023.67%(P<0.05),RCR下降12.31%(P<0.05),ADP/O下降11.76%(P<0.01)。表明高能质子非特异性渗漏增加,氧化磷酸化偶联程度降低。以苹果酸+谷氨酸为呼吸底物的R3显著性增高41.14%(P<0.001),推测是由体内ATP水平下降,致使线粒体呼吸速率代偿性加快。以琥珀酸为底物的R3略有增高,但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耗竭运动后肝线粒体苹果酸+谷氨酸启动的呼吸及琥珀酸启动的呼吸都受到损害。而且,前者损害程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力竭性运动对肝脏线粒体呼吸控制及磷酸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SD大鼠递增负荷急性力竭跑台运动为疲劳模型,分别测定了运动后即刻肝脏线粒体:(1)以苹果酸+谷氨酸(M+G)和琥珀酸(S)为底物的呼吸控制:态3呼吸速率(R3)、态4呼吸速率(R4)、呼吸控制比和磷/氧比(P/O)。(2)H+-ATPase合成活力。结果表明:两种呼吸底物启动的线粒体R4(质子漏)分别升高64.46和23.54%(P<0.001和P<0.05),RCR和P/O呈显著降低(均P<0.05);M+G为呼吸底物的R3也呈显著增加(P<0.001),S为呼吸底物的R3略有增高(P>0.05);H+-ATPase合成活力降低14.40%(P<0.05)。研究提示,由线粒体质子漏增加导致质子电化学势能(ΔP)的降低直接影响H+-ATPase合成活力。  相似文献   

8.
测定12周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乳酸阈(LT)和耐力运动能力的影响发现,力量训练组尽管跑台跑最大摄氧量(Vo2max)或踏车峰值摄氧量没有改变,但以75%Vo2max强度持续踏车至力竭时间增加33±5%(P<0.001);55-75%Vo2max强度范围运动时,血乳酸浓度显著降低。耐力运动能力的提高与LT增高12%相关(r=0.78,P<0.001)。力量训练导致以30°/秒速率,下肢屈和伸等张动力峰值力矩分别增加31±5%和35±7%,同时,腿屈、伸及卧推的"一次最大测试值"(1-RM)分别显著增加30±40%,52±6%和20±4%。结果表明,力量训练可提高踏车耐力运动能力但与Vo2max改变无关,耐力能力的提高可能与LT和腿部力量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动对高校中老年教师血脂的影响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抽样检测了46名长期坚持锻炼的中老年教师血脂水平。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同但基本无运动习惯的中老年教师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运动组TC及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同时,将他们的血脂水平与3年前进行比较,发现运动组血脂升高不显著(P>0.1),对照组TC及TG均显著升高(P<0.001)  相似文献   

10.
多年体育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53名健康老年男性全身和一定部位骨密度及与骨代谢有关的生化指标的测定,揭示多年体育运动对老年男性骨代谢的影响。实验结果:运动组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在腰2-腰4、股骨粗隆、全身骨密度三项指标上明显高于天津市区正常30岁男子(P<0.001)。在两组双臂骨密度与腰椎、股骨三个区及总骨钙含量的相关分析中发现,除对照组双臂骨密度与wards三角区不具相关外,其它部位均与其双臂骨密度在不同的α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少年运动员恒定负荷条件下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 2 0名少年运动员 ,在 1 0 0W恒定负荷运动条件下的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血浆CGRP含量在运动 30分钟后即刻较安静时上升 1 9% (P <0 .0 5) ;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合有关心功能指标提示 :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可使血浆CGRP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恒定功率不同持续时间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恒定功率三种不同持续时间运动后,受试者 RBC-C3bR活性显著降低,其下 降程度与运动持续时间密切相关,亚运动 3,小时仍显著低于安静值。 15min和 30min 组运动后,受试者 RBC-IC花环率有增高趋势,但无显著性;而 45min组运动后却 显著增高,至运动 3小时仍高于安静值( P< 0. 05)。三组受试者运动后 15小时,二种花环率均恢复至安静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吴氏太极拳对老年人外周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对肿瘤及某些病原体感染进行免疫监视的重要成分。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自发溶解靶细胞的能力,而且兼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构成了机体抗肿瘤及慢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活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有密切关系。中国传统健身体育运动太极拳被认为具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能提高机体抗肿瘤及病毒感染的能力,然而对其抗病健身的机理还缺乏足够的科学研究,尤其是缺乏NK细胞活性方面的研究。本文选择在促进病体康复、益智益寿方面具有特别显著功效的吴氏太极拳为研究对象,对8名多年习练吴氏太极拳的老人(男性)练拳前后外周血NK细胞活性和NK细胞数量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观察了白细胞介素2(IL-2)及皮质醇的变化并通过它们与NK活性的相关分析讨论了吴氏太极拳练习影响NK活性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练拳后即刻NK活性升高67.29±32.61%(P<0.05),NK细胞数升高47.8±14.69%(P<0.05),IL-2%性升高40.88±11.30%(P<0.01),血浆皮质醇则下降15.82±4.05%(P<0.05),运动后zh各项指标都有相当程度的恢复,NK活性虽高于安静值,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显示,N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递增负荷耗竭运动模型为急性缺氧应激源,观察了SD大鼠急性运动至力竭后心肌组织和线粒体膜过氧化脂质含量,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变化和心肌纤维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心肌能量需求过高性缺氧应激后大鼠心肌组织匀浆和线粒体膜过氧化脂含量分别增高140.9%和39.4%(P<0.01和P<0.05),线粒体内膜NADH-CoQ还原酶活性降低61.6%(P<0.05),心肌纤维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呈缺氧损伤性改变。研究提示,急性运动缺氧应激后心肌组织和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变化与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单侧手摇或脚踩功率自行车运动时心率(HR)的不同反应。结果发现,在较低负荷时(25W),两种运动方式下的HR几无差别(P>.05);但随着负荷的增加(50W和75W时),手摇运动时心率上升得更高,和脚踩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和p<0.001)。以上结果表明,参与运动的肌肉群数量和大小不同,引起的心血管反应也有所差别,其机制可能和交感紧张性升高及更高的通气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过度训练时间与血乳酸值变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大鼠高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模拟过度训练并进行血乳酸值测定和运动时间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整个训练期间运动后血乳酸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后期升高幅度较早期、中期显著下降(P<0.05);每天的运动时间早期到中期逐渐增加,后期显著下降(P<0.05)。因而初步提出了血乳酸值下降的变化可能是过度训练的早期反应,运动能力提高的同时可能潜在过度训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少年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中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用放射免疫法对10名少年运动员,在50W、150w递增负荷运动中的血浆内皮索含量进行了动态测定。并以血压、心率做为参照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50W、150W负荷运动末血浆内皮索较安静状态分别上升8%、14%(均为P>0.05);血压、心率亦明显上升(均为P<0.001)。与对照组相比,血浆内皮索在各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揭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是促血浆内皮索释放的有效刺激。  相似文献   

18.
外源性补充辅酶Q 对肝脏线粒体ATP 合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递增负荷次最大强度跑台运动为模型,观察了外源补充辅酶Q(CoQ)大鼠肝脏线粒体CoQ10结合含量和H+-ATPase合成活力的影响。实验分为:对照组(NC)、CoQ补充组(QC)、运动组(NE)和CoQ补充运动组(QE)组。结果表明:外源性补充CoQ和运动应激均显著增加线粒体CoQ结合含量(P<0.05);QC和QE组H+-ATPase合成活力均显著高于NC组(P<0.05),且QE组显著高于NE组(P<0.05)。研究提示,外源补充CoQ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速率,改善电子传递与质子泵出偶联状况,提高运动中线粒体ATP再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9.
增量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增量运动过程中心电图的记录分析,研究了增量运动过程中心率变异性指标(SDRR、SDDRR、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增量运动过程中,随运动强度的增加SDRR逐渐减小(50W时P<0.05、125W时P<0.01),SDDRR逐渐减小(50W后P<0.05),心率变异系数逐渐减小;心脏内传导(主要是房—室传导)加快(150W时P<0.05);心室复极化量逐渐减小;运动终止后上述改变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20.
冬泳对健康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年龄41─60岁的60名长期坚持冬泳锻练者(观察组)和60名不参加体育锻练的同一年龄组者(对照组)分别测血压、心电图、血氧分析、血脂及心功能检查,发现上述各项指标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冷水刺激对血管的影响也显示出有良好的血管顺应性作用,说明冬泳能增强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耐受能力,增加心血管的顺应性,延缓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