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奖励与惩罚是家庭和学校常用的教养、教育方式,分析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经典强化理论、分析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性功能,并分年龄段探讨了奖励与惩罚对儿童社会化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奖励与惩罚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2.
孟瑜 《天津教育》2007,(12):11-12
惩罚是指当行为者出现不好的行为时,给予他所不希望的处置方式,使他停止其不好的行为。在长期的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存在着奖励多惩罚少的现象,原因主要有三:一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以奖励为主,我们对学校人力资源激励的重心是放在“奖”上,不重使用惩罚;二是关于惩罚的理论研究未跟上,使学校管理者感到惩罚的实施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容易走入误区,不敢使用惩罚;三是惩罚比奖励更需要艺术和技巧,许多学校管理者不会恰当使用惩罚。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管理的效能。本文在此就学校人力资源的负激励——惩罚,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的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通过对其理论依据、奖励和惩罚的关系问题、关于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奖励误区和惩罚误区以及如何合理运用奖励和惩罚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4.
奖励与惩罚广泛存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奖励强化良好行为,惩罚抑制不良行为,一扬一抑,相辅相成,引导学生行为朝着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中,由于指导奖励与惩罚的理论依据较为薄弱,导致奖励与惩罚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行之有效。为了使奖励和惩罚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本文就其理论依据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奖励与惩罚两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这两种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种职业是太阳底下最神圣、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除了备好课,讲好课,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以外,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职责。对学生的优点要肯定、表扬、奖励,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批评教育乃至惩罚。奖励是对其行为的鼓励,而一般意义上的惩罚则是对其行为的抑制。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手段,不过奖励这种手段是正面的褒奖学生,运用起来很方便,副作用小,而惩罚手段的运用,则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果惩罚不当,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求学路上两件小事的叙述,分析了学校教育中奖励和惩罚的运用。认为奖励和惩罚具有同等但相反的效果,对于学习而言奖励往往比惩罚更有效。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运用好奖励与惩罚,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人都对奖励抱有好感,以为奖励总是好的,美国学者埃尔菲·艾恩却在《奖励的惩罚》一书中,抨击了在学校、家庭和企业管理上都广泛采用的奖励政策,揭示了奖励背后所隐藏的弊端。艾恩指出,“奖励也是一种惩罚”,他这样解释道:“奖励和惩罚只是一个硬币的两个不同方面一而且这个硬币还不值什么钱,我们更需要的是奖励和惩罚以外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奖惩功能的历史审视及其在创新教育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奖赏或奖励与惩罚广泛地存在于教育实践中,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对奖励和惩罚的功能及使用条件、要求有过深刻的论述,形成了不同的观点,给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但是,即使到了今天,来自观察的资料表明,在我国教育实践中,许多教育者在对学生实施奖励与惩罚时往往不是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出于权威心态、急功近利心态、报复心态和消极无奈心态,奖与惩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1]由于奖励与惩罚既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的今天,确定它们在教育中…  相似文献   

9.
奖励和惩罚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认识,两个极端的表现是要么认为奖励无所不能,要么就是谈“罚”色变。其实奖励与惩罚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言各自具有正向效应和负向效应。在教育中,应注意奖惩的使用艺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的正向效应,减少和避免负向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如何实施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的艺术问题.作者认为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的目的,是而且只能是使受表扬(奖励)批评(惩罚)的学生得到教育.据此,作者指出,实施表扬(奖励)批评(惩罚)时应该注意形式、时机、范围、频率等问题,使之成为一门教育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对儿童实施奖惩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奖励与惩罚问题的探讨,源于心理学界对强化理论的研究。长期以来,奖惩问题已被心理学界、教育界和管理学界作为研究的热门话题。借鉴这些研究成果,提出对儿童实施奖励与惩罚的心理学原理与策略。以期对教育者提高其教育水平提供帮助,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13.
奖励和惩罚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在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快乐教育一边倒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奖励和惩罚的实施效果,反思其背后深层的正负面影响,将有助于解决困扰家长、教师和校长的诸多问题。其实奖励和惩罚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奖励有时就是一种惩罚,而惩罚也可以成为一种奖励,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奖惩的调适策略,与学生充分沟通,超越控制思维,给予学生关爱,厘清何以奖罚和为何奖罚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强大的、自主的内在驱动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熟。  相似文献   

14.
关于奖励与惩罚,我们至少应当从以下三个层面去认识问题:一是奖励与惩罚是中性的教育手段。所谓“中性”就是其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好的”奖励可以极大地鼓励孩子、“坏的”奖励会产生诸如“捧杀”、溺爱之类的效果一样,惩罚也可能具有很好的教育性,或者是出现体罚而产生不良的效果。奖励与惩罚的教育性实现与否,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一教育手段的具体运用是否符合教育科学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性。二是奖励与惩罚是教师的专业权力。何谓“专业权力”?它是专业人士在自己业务范围内不受外行干扰独立自主处置问题的权力。就…  相似文献   

15.
奖惩明 方可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奖惩明方可行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高明书奖励和惩罚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管理、教育学生必要的和有效的手段,于是有的教师就认为只要学生表现好就奖励,做错了就惩罚,唯此能激发学生向上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和塑造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际上情况并不这样简单。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16.
运用激励手段要讲究艺术江苏省射阳县万隆中学吴运友,卢金萍在学校管理中,常用的激励手段有两种:奖励与惩罚。采用奖励手段激励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坚持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做到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第二,讲究奖励的效果。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四个...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中,教师常采取各种教育措施诸如惩罚、奖励来引导学生朝着教育既定目标发展。几乎所有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皆认为:奖励比惩罚好、表扬比评批好。然而,如果学校教育中完全摒弃惩罚,那也是很不合适也不可能的事。了解惩罚是如何影响儿童行为模式的,如何扩大惩罚的正面影响而减小负面影响,才是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当前,随着教育民主化的不断推进,无批评教育、奖励教育呼声高涨,而教育惩罚越来越被人们所摒弃,甚至有人把教育惩罚等同于体罚。其实,教育惩罚和教育奖励一样,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在了解教育惩罚的内涵、实质和功能的基础上,注意科学合理地运用教育惩罚,可以规范学生行为,促进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发展产生深刻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表扬、奖励是对学生好思想、行为做出的肯定评价,批评、处罚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  相似文献   

20.
课堂管理中的惩罚是指当学生表现出某一令人不满的反应之后,教师呈现学生所不喜欢的事物,或者撤走学生所喜欢的事物,其目的是降低该反应的发生概率。在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中,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多于奖励,批评多于表扬,否定多于肯定,从而导致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的出现。我们理应分析惩罚的负面影响,关注惩罚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