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创作中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佛教不同宗派思想入手,探讨《聊斋》创作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复仇者的属类、身份、年龄层次和复仇动机、目的、原因以及复仇方式和手段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水浒传》、《聊斋志异》在复仇描写方面的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张伟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3):118-120
《聊斋志异》作为言小说在清初坛异军突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明清以降的社会思潮、时代风尚和小说本身的演进是其客观原因,而蒲松龄的主观因素和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是其突起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聊斋志异》是一部“鬼狐大观”,其作者蒲松龄凭借自己杰出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人生经历,满含一腔孤愤,幻化出奇人、奇情、奇境、奇趣。作者高超的幻化艺术使这部旷世奇作达到世界神异幻想小说的高峰。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名著《聊斋志异》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构筑以善美、自由为核心的理想人格世界,理性思考人性深层精神欲望,系统剖析人性其他优缺点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孙亚男 《鸡西大学学报》2014,(5):103-104,110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香玉》一文中创造出"一妻一友"的双美模式,试以此为立足点,从其对"双美一夫"传统模式的继承与创新、两个世界的对立、"双美"中的男权印记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叶生》是《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方面的一篇优秀作品。此篇小说情节千回百转、跌宕起伏,在短短的篇幅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文化意义,真实地再现了明清以来读书人的生存状态,有利于深入理解蒲松龄的思想,有利于了解和把握《聊斋志异》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促织》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代表篇目,其刺贪刺虐的深刻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的《史记》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在褒贬精神的继承、人物故事的运用、行文笔法的模仿、语言的借用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蒲松的《聊斋志异》时常给我们透露有趣信息的,往往不是那些歌颂“爱情自由”的名篇,如《金陵女子》便是,我们知道王渔阳只给《聊斋》少数篇目加了批注,他偏偏就注意到了这短而不起眼的一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