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和跆拳道在黑龙江省10所高校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对武术和跆拳道的认知、兴趣、学习动机等,通过对跆拳道与武术在“道”与“德”、教学礼仪、认知水平、兴趣、学习动机的对比后得出,跆拳道比武术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跆拳道课程更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文章提出了完善高校武术教学的策略,对高校武术和跆拳道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跆拳道与武术比较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跆拳道与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出:古老武术整体上要优于古老的跆拳道;而今,跆拳道在世界的推广程度却优于武术。最后,总结现代跆拳道的发展给武术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武术跆拳道段位推广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武术与跆拳道段位推广策略进行多方面比较.在晋段模式、考评内容、等级标识、审批形式、段位特权上,武术与跆拳道相比具有明显的不足.建议武术管理部门适当借鉴跆拳道成功推广的经验,制定出适合武术发展的段位推广之路.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韩国跆拳道运动的推广途径、经验以及我国高校武术俱乐部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韩国跆拳道的发展经验对我国高校武术俱乐部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我国高校武术俱乐部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提出相关建议:深化国民认识,扩大宣传;增加学时,加强教练员队伍的建设;制定完整的高校武术俱乐部发展战略;加强武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涛 《体育科技》2010,31(4):31-37
运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对当前我国大众武术发展模式和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认为体育行政部门和跆拳道组织对大众跆拳道高效、有序的组织管理和支持推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人们健身、修身、娱乐需求的发展理念,适应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道馆式传播实体和经营模式,全面、规范、明确的段位制度是大众跆拳道发展模式成功的经验。而与之相比,大众武术缺乏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的有力支持和组织管理,处于民间自发的状态,习武谋生的陈旧观念以及乏竞争力、难以适应体育大众化、产业化发展的馆校传播实体;技击、套路分离的段位制度等制约了大众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甄彪  肖蕾 《安徽体育科技》2018,(2):10-14,20
以武术和跆拳道为个案.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态势分析法,旨在从服装、礼仪、文化、段位制、影视等角度研究武术和跆拳道“包装”传播的差异,期待能够发现武术“包装”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优势.同时也可以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为战胜对手奠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浙江省高校学生学习武术和跆拳道动机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卫防身"、"磨练意志"、"兴趣爱好"、"强身健体"和"健美体形"是浙江省高校学生学习武术的主要动机。而"时尚流行"、"磨练意志"、"自卫防身"、"考段位,获证书"和"强身健体"则是浙江省高校学生学习跆拳道的主要动机。通过比较两者的异同,借鉴跆拳道运动在国内外的发展策略,对促进武术运动在高校的良好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武术散打和跆拳道都拥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同属于竞技技击类武术项目。然而,二者的普及和发展现状在阳泉市却大相径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对阳泉市武术散打和跆拳道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认识到阳泉市武术散打的发展现状明显滞后于跆拳道,进而从二者的技术动作、练习方式、推广战略、武德礼仪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武术散打落后于跆拳道的原因,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武术散打在阳泉市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武术协会早在1997年就颁布了武术段位制,但近十年来武术段位制的推广力度不强,发展比较缓慢,其中原由很多。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的研究方法,从多角度对中国武术段位制产生的人文背景、推行方式、地位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通过与跆拳道段位制的比较,全面了解和分析武术段位制运行体制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对发展不乐观的武术段位制给予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及分析法,对武术散打、跆拳道及泰拳在发展背景、技术特点、竞技规则、礼仪规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三者在这几个主要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武术散打本身的特点,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散打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因此,建议散打在保持自身优势特点的同时,要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吸收跆拳道及泰拳在技术、规则、礼仪规范等方面的长处,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1.
“大树理论”作为一个激励人的理念,对中国武术亦有很多启示作用.文章主要运用移植法、文献资料法等将“大树理论”运用到中国武术之中,且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武术的“大树理论”:岁月磨砺的武术修炼、不动如山的武术信念、牢实坚固的武术根基、开阔向上的武术发展空间、阳光充足的武德环境.其理论旨在强调如果想要练好武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练习,以及吃苦好学的精神,这样才能打好武术基础,更重要的是教导人们习武德、遵武德、守武德的中国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2.
从远古到现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为武术积蓄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从古至今的武术文化和其显著的健身、防身功能使武术得以不断地发展。但是武术发展到现代,有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值得我们认真思量,即风靡全国的跆拳道现象。在校园里,不少青少年对跆拳道青睐有加,对武术却敬而远之,表面看这是一桩体育项目的选择事宜,而它的深层意义则是一个民族间的较量。文章从跆拳道和中国武术散打的发展史、礼仪、服装、习练周期及其段位晋升等方面进行对比,旨在通过对比试图找出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的不尽完善之处,并提出几点建议,为更好推动武术向前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中华武术“抱拳礼”和跆拳道“鞠躬礼”的不同文化基础对两种礼仪进行了分析,从礼仪文化内涵、礼仪文化价值观以及礼仪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表现三个维度进行了比较,最后,指出了中国武术礼仪发展的几点启示:关注人的精神价值;实现礼教与德教的结合纳礼入则;以赛促德,在武术实践中融入更多的礼教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4.
武术散打与柔道跆拳道运动的体育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比较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论述了柔道、跆拳道以奥运会为发展目标,进行文化改革和文化传播获得成功的因素,指出武术散打在恢复发展过程中,严重脱离了中国武术文化的衣钵,提出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符号特征,是武术散打国际化发展与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化学、哲学、比较学的研究方法,以"约束"与"自由"这两个哲学范畴中的概念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研究的切入点,以中国武术作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武术所形成的文化约束的内容,通过辨析"约束"与"自由"的逻辑关系,从而把握中国武术文化约束对中国武术当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归纳出约束是实现中国武术自由发展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以奥运项目为主体的情况下,在西方体育与韩国跆拳道、日本剑道与空手道、泰国泰拳等亚洲武技的激烈冲击下,属于中华民族的武术该如何生存与发展?是自生自灭还是在国家强有力的政策干预下得到传承与发展,是否对人类有所贡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中国武术进入学校必要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希望得到国家与各学校领导的重视,让中国武术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7.
劲力研究是一个热点,而且是一个长时间的热点,目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现状呢,文章就目前的这些研究进行了归纳。"劲力"是武术永恒的话题,很多学者、武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劲力进行了描述,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跟具体的武术形式是一个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前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武术劲力进行了分类并总结出"劲力"具有"整体性"、"集中性"、"和谐性"和"随机性"等特征,而"整体性"是它的本质特性。对武术劲力的产生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武术中的劲力是在中国传统整体思维观的思想指导下,人们通过长期的系统武术训练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跆拳道馆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的趋势,中小型武术馆校纷纷倒闭已成为事实。武术馆校必须去探索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生存与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中小型武术馆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术馆校朝大众化俱乐部发展路线,阐述其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并且针对未来武术俱乐部的发展进行了构思和展望,旨在为武术馆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功法是武术三种形式之一。在武术技术传承中,功法有其重要的价值。研究认为:(1)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传承的重要基础;(2)武术功法还体现了武术"内外兼修"的思想;(3)武术功法是武术技术从"假想"攻防到实战的"桥梁";(4)武术功法凝聚着优秀的武术技击招式。因此,在武术技术传承中要重视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