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进一步完善大学评价体系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梳理国内外大学评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从评价目标、评价类型和评价方法三个维度比较分析国内外大学评价体系的差异,归纳总结现阶段大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理念创新是当代大学发展的实践诉求,也是大学评价的改进方向,并从合理取舍评价体系及评价结论、树立正确的评价价值导向、优化评价的组织管理方式、明确政府及其部门的服务定位、回归第三方评价机构的社会监督本位、建立分学科的学科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完善学科建设评价工作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的分类、定位和评价不仅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而且关系到公众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选择和高校自身社会职能的发挥及其可持续发展。笔者针对我国大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三类人才”的划分为依据,按“资源与任务挂钩”的原则构建高校分类定位及评价系统的思路,以期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如何把握自己的办学目标有所启示,促进高等教育在公平环境下竞争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N大学1076名学生和368名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结果发现:师生在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处理方面的现实感受与理想状态存在较大差距,学生评教危机四伏,岗位和学科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各种判断。与此相应,建议学校构建包涵“为了改进、多元主体、分类评价、全程参与和基于证据”元素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科或专业和年级研制相应的学评教工具,加强过程监控,科学处理和及时反馈二次学评教结果;还专业的教学评价权给教师,并为教师的教学评价提供专业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当前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的指导思想等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无法引导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在分析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国家、专门机构、大学和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社会评价模式;要建立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要注重发展性维度,兼顾资源的投入产出等,以便建立与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在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的内容和结果以及评价标准的学科特色方面存在问题.要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让广大教师、教研员和大学数学教育研究者等多个主体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在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应该体现数学学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构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就业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和评价的指导思想等方面存在许多局限,无法引导研究型大学为国家培养精英人才.在分析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国家、专门机构、大学和社会组成的多元化社会评价模式;要建立科学的、具有操作性的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体系;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就业评价要注重发展性维度,兼顾资源的投入产出等,以便建立与研究型大学办学定位相适应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评价.  相似文献   

7.
创新文化 引领未来 探寻大学职能新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组织都有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但不同的组织,服务的内容与方式都有差别,准确定位与分工,是任何组织获得快速发展的根基。如果分工模糊或分工不当,势必职能错位,效率低下。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探讨,我们对研究型大学(以下简称“大学”)的职能会有新的理解,对大学与公司企业、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等其他社会组织的不同职能也会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以大学精神为魂,大学文化为基,创新文化,引领未来,这就是我们对大学职能的崭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大学的社会评价机制是保证大学的社会评价活动有效进行,使其功能得以实现的构造及其运行原理。按照内部功能的差异,它可以分为运行机制、动力机制与约束机制。当前,我国大学社会评价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行不畅、动力不足、约束乏力。完善我国大学的社会评价机制,在运行机制方面,应大力培育教育评价中介机构,加强多元社会评价主体的建设;提升现有大学社会评价机构的专业水平;完善高等教育信息公开和发布制度。在动力机制方面,要确立大学社会评价的地位,激励大学社会评价主体的积极性;给予大学社会评价机构必要的支持,特别是经费支持;加强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在约束机制方面,应加强评价主体的自我规范;加强法律规制与行业自律;建立健全专门的高等教育评价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9.
转型建设一批应用技术大学是对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因应,以其教师发展为主要策略的教师质量提升成为转型建设的关键内核。其中,包括教师发展观念的转型、组织与评价理念的转型、教师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教师发展机构职能定位的转型等。以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为方向的院校应建立起教师发展在理念与实践上的自觉,关注教师发展真实需求,理解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发展的内生性特质,建立起以院校为主体的教师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师评价方法的弊端,进而引出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新理念,并从评价目标、主体、过程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着重阐述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发展的定位、目标、激励等方面的意义,从而对教师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评价制度是对大学教师学术活动及相关工作的一种价值判断体系,多元化是其良性运行的合理基础。目前大学教师评价的制度同形削弱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也损害了大学社会功能的发挥。因此,需建立差异化的大学分类评估制度,引导大学合理定位;实行分权治理,调整集中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变评价的单向性,使大学教师评价制度由垄断走向共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评价目标、主体、过程等方面分析了发展性评价的特点。着重阐述了发展性教师评价在教师发展的定位、目标、激励等方面的意义,从而对教师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高职高专,在我国有着千余所,从业的专职教师有数十万之众!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基础上,作为人才培养的施教主体—专职教师该如何评价与指引,一方面关系着高职高专基本职能的发挥,同时也关系着高职高专专职教师发展方向。奖惩性评价目前是我国高职高专专职教师评价时所采用的主要形式与方法。但奖惩性评价存在着较多不足,如参与性不足、终局性评价等。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评价是教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教师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师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教师评价具有促进教学效能、教师管理方面的外在的附属性职能以及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本体性职能。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评价是教师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评价的本质是对教师工作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活动.教师评价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存在着两对主客体关系: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关系.从价值维度对教师评价的功能进行定位,教师评价具有促进教学效能、教师管理方面的外在的附属性职能以及满足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本体性职能.  相似文献   

16.
差异性评价是基于对幼儿发展差异性理解的评价,是教师在利用多种途径正确认识幼儿发展差异的基础上,在评价目标、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采取的一种差异性评价模式,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是有差异的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是对幼儿发展中的差异进行的评价;是借助各种不同的手段对幼儿进行的评价.差异性评价旨在建立理解型的师幼关系,提升教师和儿童的幸福指数,促进他们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研究型大学激励教师创新积极性、优化师资队伍、促进学科建设、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研究性大学中分类指导的综合评价体系的内涵,提出按照学科类别、人员类别、团队组成等差异制定不同的量化评价指标,并要考虑业绩量化指标评价和发展性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可持续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8.
"985工程"大学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主力军。以全国39所"985工程"大学为研究对象,从发展总目标定位、学科定位、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发展总目标定位趋同;追求学科门类齐全且忽视特色学科建设;类型定位分类依据不统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内容含糊、雷同且缺乏面向世界的气魄;服务面向定位缺乏侧重点且缺少引领社会发展的气魄,等等。合理引导并实现高校科学定位,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决策与学校自主定位的关系,建构科学、公正、多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服务评价:价值与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教师服务评价体现了社会价值、教育价值与教师专业自我价值等多重价值的组合。在操作思路上,大学教师服务评价应坚持以学科为本的总体定位,应选择校内服务与校外服务并举的评价内容,应确立量与质、社会性与教育性、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多维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20.
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及其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早出现于美英两国的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是适应教师专业特点和需求差异而建立的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教师区分监督体系.针对目前我国教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评价目标功利化、评价动力单向化、评价指标狭隘化、评价程序模式化和评价结果神秘化五大问题,区分性教师评价制度正好为我国教师评价改革提供了模式借鉴,对教师评价主体选择、评价对象厘定、评价标准制定、评价方式设计、评价结果利用等方面的探索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