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迎芳 《考试周刊》2014,(19):186-186
幼儿时期,开展美术活动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操作力,所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非常重要。玩色游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他们喜欢的美术活动形式,会使幼儿有不一般的绘画体验,鲜明的色彩变化将强化幼儿的色彩敏感性。各种颜色组合变化产生的丰富的色彩画面,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还将为提高孩子们的美术素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的儿童好奇心强,特别喜欢鲜艳亮丽的色彩,在美术活动中,认识和运用色彩对幼儿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也是一种乐此不彼的活动。一幅色彩鲜艳,构思巧妙的儿童作品总是离不开色彩的装饰,假如没有了色彩,那么,孩子们无法将自己眼中五彩的世界跃然纸上。因此,培养幼儿运用色彩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3.
幼儿艺术教育是根据幼儿艺术发展的需要和特点,通过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音乐、美术等艺术熏陶,帮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建立起以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从而提高其审美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完善的教育。一、幼儿通过想像与体验来把握艺术,通过感官操作活动来从事艺术活动艺术活动不是靠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的,而是靠想像来进行的。由于象征能力的形成,在幼儿眼里“万物皆有灵”“万物皆有情”,这时,占据其精神世界主导地位的是带有情绪性的想像。这种精神世界里的自由的、个性化的想像就是儿童最初的审美…  相似文献   

4.
美术活动是一种有行、有色、有情节的艺术活动,它主要通过画、做等操作性活动来进行,对萌发幼儿的美感、陶冶幼儿情感,对促进幼儿认识、智力及创造性能力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美术活动中的撕贴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布局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幼儿能够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撕贴把自已头脑中的丰富想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5.
幼儿在没有接触文字之前,往往通过形状、色彩等来认识世界,而美术则是一门运用形状与色彩来造型的艺术,这正好契合了幼儿认识世界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注重对幼儿的美术教育,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幼儿通过美术活动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色彩是美术课程的核心,它可以提高幼儿对审美的认知以及色彩的感知。就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力与表现力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旨在提高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想像是创新的源泉。想像力比技能、技巧重要得多。为了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随心所欲地大胆表现,画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们从小班就开始组织主题绘画活动,进行想像能力培养训练。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是挖掘幼儿审美潜能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及艺术情操的关键期。加上幼儿天生具有好动及好奇心理,喜欢明亮、鲜艳的色彩,因此,开展美术活动时应根据幼儿自身特点,开展富有个性化及创新性的活动,如滚珠画、吹画等。通过在美术活动中不断培养幼儿的对色彩的鉴赏能力、运用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为今后的美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玩色活动是培养托班幼儿对美术活动兴趣的有效手段。我们在了解托班幼儿绘画心理的基础上,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着手,使玩色活动成为幼儿对美术产生兴趣的切入口。活动的开展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用喷画的方法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将颜料按一定比例调匀倒在喷壶中(喷嘴松紧可调节)。幼儿可拿喷壶对着瓷砖或白纸任意喷画。喷出的画散开的犹如一朵大烟花,细长的如同一道道美丽的彩虹。这些大块的色彩给孩子的视觉以强大的冲击,激发了他们对色彩的兴趣,为玩色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亲子美术活动是亲子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小班幼儿对色彩敏感,喜欢随性、自主地进行涂鸦创作,以及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形式新颖的美术活动感兴趣等特点,我们开展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亲子趣味画活动,积极引导家长、幼儿共同参与,激发幼儿的美术灵感,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沟通。一、注重内容选择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1.
美术,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喜欢涂涂画画、喜欢鲜艳的色彩,正是这种需要的表现.在儿童美术活动中,绘画是最主要、最常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刘玉秀 《甘肃教育》2020,(2):136-136
一、贴近幼儿生活内容,激发幼儿美术创作兴趣教师可以从生活中提取幼儿熟悉的教学内容,总结出可以激发幼儿创作兴趣的经验,激励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主创新、不断产生丰富想象力,调动幼儿的全部感官和审美智慧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秋天的色彩"中,为了能够创造性地表现出每个幼儿心中秋天美丽的景色,我们大班组织了秋游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2009,(5):33-33
教师的启发提问是引导幼儿绘画创作的关键;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对于明明的想法,一开始要给予肯定,要保持和保护幼儿的想像和思维。“幼儿美术活动的目的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美术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独特手段,其根本价值是激发幼儿兴趣,将幼儿内心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美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纸浆画是其中的一种,通过手工和绘画的两种活动,幼儿将自己的创造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教师遵循幼儿美术教学的规律,尊重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纸浆画活动的开展与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发展,并且能够让幼儿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对幼儿全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既是幼儿愉悦的游戏,也是幼儿接受知识的途径。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我们认为: 一、绘画是线条和色彩组成,各种形体总是件随着不同的色彩而出现,形和色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3岁至6岁的幼儿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像大胆,是个体创造力发展的良好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对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求,他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通过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表现出来,使不具生命的事物生命化、动物人格化。所以,教师就应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一、解放幼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早在40年代就提出培养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然而,令人堪忧的是我们有些教师的观念还没转变过来,在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黄海英 《教师博览》2022,(30):78-79
在幼儿的美术课程教学中,色彩意识和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是教学重点,也是提升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化的素材和工具与美术课程教学活动的融合是非常常见的,生活化素材本身的丰富性能很好地满足幼儿在美术课程中的色彩想象力。教师应当结合不同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兴趣,以色彩教学为切入点,充分引入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活动参与能力,使学生对大自然中的色彩元素有更加敏感的观察意识和更加主动的运用意识。  相似文献   

18.
幼儿对色彩、形状有特殊的兴趣,他们普遍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因此只要教师引导正确,幼儿就会感到美术活动象游戏一样,对它产生兴趣。教师如何诱发、培养、引导和爱护幼儿这种兴趣,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一  相似文献   

19.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想动手体验幼儿园的各种活动。实际上幼儿在三四岁的时候对颜色是非常敏感的,这时候在美术活动中加入色彩的教学能够提高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还能够利用色彩来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创造力。但是目前很多小班美术教学中关于色彩的使用却非常少,小班幼儿的色彩教学真的很难开展。之后我也深深反思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大多是从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去考虑小班幼儿的色彩教学。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小班幼儿的具体实际。小班幼儿年龄小而且自觉性差,对他们的美术色彩教学完全不能照搬大龄儿童的教学方式,而是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创新教学方式。只有符合他们具体情况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发挥幼儿潜能、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正【设计意图】小班幼儿的小肌肉群发展还不完善,如果一味地要求他们用油画棒、水彩笔涂色、临摹,不仅会让小班幼儿觉得枯燥,而且会觉得很累,他们会逐渐对美术活动产生厌倦感。结合小班幼儿爱玩的天性,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我们以"玩色游戏"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式美术教学尝试和探索。色彩是小班幼儿表现情感的途径之一,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玩色,让他们用多种感官去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提升他们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