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图书馆之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图书馆精神、馆藏资源、读者服务方法、读者与馆员、图书馆建筑五个方面论述了图书馆之和谐,强调了图书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PDA作为读者决策的图书采购模式,使读者从文献资源建设的接受者和终端变为发起者与首端,成为文献资源建设的决策者,但也暴露出对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不利的一些问题。由此,关于图书馆在藏书采选中如何平衡图书价值和用户需求,如何使PDA更好地融合到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成为亟待回答的问题。论文基于图书馆藏书数据和流通数据,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及统计学分析方法,构建了优化读者决策采购的路径,并提出树立馆员与读者采购一体化馆藏新理念,建立和完善文献资源采购过程控制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开展图书采购评估,加强馆藏文献借阅数据支撑体系建设,开展馆员培训与用户教育,加强采购主体培养等优化读者决策采购策略。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揭示阮氏第五定律的内涵,探索现代图书馆组织的发展规律,文章利用生命周期理论把图书馆划分为创建、发展、成熟、变革四个阶段,并从图书馆目标、馆藏资源和馆员队伍建设、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图书馆服务等方面来研究不同阶段的图书馆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4.
介绍学科馆员制度及特点,论述学科馆员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学科馆员制度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组织结构和馆藏建设体系改革与发展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5.
高校图书馆馆员在读者服务中应与读者加强情感交流,了解读者阅读动态,满足读者阅读需求,以提升服务质量,吸引读者到馆,促进馆藏文献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6.
学科馆员在建设数字馆藏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馆藏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馆员制度是高校图书馆服务举措之一,针对数字馆藏技术性、海量性和学科性的特点,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及其实践,探讨了学科馆员职责与数字馆藏建设之间的联系,明确指出学科馆员在数字馆藏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诸如读者信息素质教育的缺失或滞后;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标识的专业化或滞后;馆员缺乏主动性;流通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机构、制度建设和宣传的缺失或滞后等与读者对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应对读者服务中的各种信息不对称现象的策略主要是提高图书馆的内涵竞争力,即馆员和读者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实现精品服务,要求图书馆员善于与读者沟通.本文论述了图书馆员与读者心理沟通、知识沟通和品质沟通的意义与要求,对实现馆藏、馆员、读者三者良性互动,提高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谈知识经济条件下的馆员定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围绕知识经济条件下图书馆馆藏载体的丰富多样化以及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外延的拓展,充分论述了知识与信息之间的关系,馆员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服务内容都是围绕信息服务为宗旨的,馆员是图书馆信息服务中最活跃和主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编制图书馆读者满意度问卷,对肇庆学院图书馆的读者满意度进行初步研究。问卷由23个项目四个雏度构成,即馆员满意度、管理满意度、馆藏资源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读者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馆藏资源满意度,管理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和馆员满意度。其满意程度不存在性别差异。通过对结果的分析,针对图书馆在读者满意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可操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图书借阅过程中馆员与读者矛盾冲突的化解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雅娟 《晋图学刊》2010,(2):49-50,55
针对高校图书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后,读者速增,馆员与读者在借阅过程中出现的矛盾问题作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解矛盾的对策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浅谈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的管理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机构设置管理、馆藏文献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管理和读者管理等方面剖析筑波大学图书馆的管理之道.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12部地方图书馆法规读者服务条款,选取14项关于读者服务方面的标准,对其中关于图书馆和图书馆服务人员及读者的规定进行比较研究,揭示我国地方图书馆法在读者服务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从图书馆焦虑看图书馆服务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焦虑是指读者必须利用图书馆来满足自身在工作、学习方面的需求,他们在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心理波动,以致于他们不能合理、有效地解决在利用图书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从国内外图书馆焦虑的研究现状来看,图书馆可以从图书馆、读者、图书馆员3个层面转变服务以克服图书馆焦虑。  相似文献   

15.
Referenc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should be seen a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 collections. The reference librarian benefits from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statements based on a collection evaluation using the Research Libraries Group (RLG) Conspectus. The writing of cormprehens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statements using the RLG Conspectus to evaluate subject collections requires that collection management librarians and reference librarians work closely together and integ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ference collection into overall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lans for the librar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e functions of collection management divisions and the potential components of a Conspectus-based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statement. The sharing of the process between the collection management librarian and the reference librarian/selector is described. Benefits the reference librarian gains from the proces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馆员第一”的辩识与实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读者第一”集中体现着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和始终如一的服务理念。而“馆员第一”的概念属于图书馆的生产力范畴。在图书馆内部,提出“馆员第一”,出发点在于强化图书馆管理,强调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决定作用,努力做好读者服务工作,实现办馆宗旨。两者可以相提并论,但不能互相转变。实现馆员第一需以加强职业道德、健全管理制度、宏扬创新务实精神等为条件。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17.
人本思想是图书馆管理的灵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曾召 《图书馆论坛》2006,26(3):163-164
人本思想是突出人在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至少应体现在“以读者为本的服务思想”和“以实现馆员自身价值为本的管理思想”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公共图书馆报刊文献资源利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丽华 《图书馆论坛》2008,28(2):136-139
通过对哈尔滨市图书馆报刊阅览室的430住读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1)公共图书馆的报刊读者对象及其基本构成;(2)读者对馆藏报刊的阅读利用情况;(3)读者对馆藏报刊的满意度;(4)读者对馆藏报刊订购意见和建议.据此,为公共图书馆更好地满足报刊读者阅读需求,做好读者信息服务工作以及报刊的订购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图书馆人性化剖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着眼现代图书馆的的生存和发展,深入剖析图书馆建筑的人性化、馆员管理的人性化和读者服务工作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一个图书馆管理者视野中的图书馆精神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人基于维护社会信息公平,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理念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服务精神,其外在表现为爱人(读者和馆员)、爱书、爱岗、爱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