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成尚荣 《江苏教育》2014,(12):38-38
规范与解放,向来是教育中的一对基本的重要的关系,长期以来,始终没解决好,而且几乎成了悖论:一旦规范了,学生就被束缚,不能去探究、创新;一旦解放了,学生就会无拘无束,没了规矩,甚至“无法无天”。悖论是一个事实,但并非无法破解。当然这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的解放教育思想与当前教学文化变革的哲学定位具有高度一致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践行"解放"的教育思想,实现教学文化的革新,是学校教学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解放"旨趣下的学校教学文化变革,需要解放学生,打造教学文化的生命底色;解放课堂,让教学文化落地生根;解放教师,使教学文化具有前进动力;解放课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头悖论"是无神论者反击一神论的一个重要论证,不但是宗教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逻辑研究价值。玛弗罗迪斯式逻辑分析存在重大缺陷,未能准确地揭示"石头悖论"的逻辑结构。借鉴萨维奇有关"石头悖论"的认识,"石头悖论"的真实逻辑结构得以显示,也进而得以顺利破解。通过"石头悖论"这一宗教哲学研究的典型案例,逻辑分析作为宗教哲学一条重要进路的地位得以自然彰显,逻辑分析进路影响到语言范式的转变和推理、论证规则的选取。  相似文献   

4.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14,(15):60-61
正近日,教育部发布公告,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下简称《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守则》增加了一条:勇于发表见解。在学生守则中鼓励学生"说出来",在我国没有前例。概括起来,这一新规定在两个方面具有超越意义。其一,超越了长期以来确定下来的常规性要求。"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这些常规性要求并未过时,但止于这些显然不够。"勇于发表见解"显然有了超越,它指向了学生的思维、思想和勇气。其二,超越了一以贯之的规范性要求。中小学生需要规范,但单是规范是不行的,学生还需要抑或说更需要解放。"勇于发表见解"指向了学生个性解放,指向了学生的创新与创造。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的孩子总是存在着这样的误区,学习是父母的事情,学习是老师的事情。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被动的事情,老师给什么就拿什么,而且要花很长的时间去消化吸收。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去索取,这样的状况是学不好的。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创造教育的方法,即"六大解放"。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这些解放呢?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才是真正的解放。一、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的好,兴趣是学习最好得老师,学生一旦对某样事物产生兴趣了,他  相似文献   

6.
从课程主体在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中的嬗变,可以看到课程主体在不断的解放中得到发展。从这一文化视界出发,可以归纳出我国课程改革的宏观路径是:从课程行政主体的解放,经由课程专家主体的解放,到教师主体的解放,以至未来的学生主体的解放。这一视界也内含了破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困惑与矛盾的两个关键:一是加快教师主体的解放速度及提高其解放质量;二是构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社会的审美活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诸多的审美悖论呈现在我们面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的满足与欲望的泛滥;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沉沦;个性的张扬与自我的消解;世俗化的胜利与超越性的缺失。  相似文献   

8.
从课程主体在我国建国以来的历次课程改革中的嬗变,可以看到课程主体在不断的解放中得到发展.从这一文化视界出发,可以归纳出我国课程改革的宏观路径是:从课程行政主体的解放,经由课程专家主体的解放,到教师主体的解放,以至未来的学生主体的解放.这一视界也内含了破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困惑与矛盾的两个关键:一是加快教师主体的解放速度及提高其解放质量;二是构建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吴培森 《生活教育》2014,(6):109-112
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解放"教师,通过"解放"教师就能"解放"学生,"解放"了学生也就"解放"了素质教育。因此,教师间的合作,是解放教师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中存在五种悖论:就业指导理论导向与实践导向的悖论、就业中的"工作经验"悖论、"用工荒"与"就业难"的悖论、"用人标准"与"人才培养标准"的悖论、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指标的悖论,只有做到把职业生涯教育贯穿人生全程,树立"发展式职业指导"理念,接纳、包容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落实在高等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才能破解大学生就业中的悖论问题,实现大学生有质量地就业。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冲突是常态化存在的教学现象,师生作为教学冲突的主体在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及时空观念方面的差异是教学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学冲突本身表现为教学主体行为悖论、功能悖论及发展悖论。应对教学冲突首先要重新思考教学是什么,教学中有谁的存在,教学为了什么,通过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冲突制度化"的教学新规范,使教学在冲突的发生和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悖论",是指相互矛盾的结论,教学中,"悖论"强有力的激趣作用,历来被许多教师看重,但"悖论"的"诡辩性"却决定了质疑"悖论"需要一定的数学素养和钻研精神.现仅就一道中考题为例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3.
儿童不但有力量,而且还有创造力.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应该认真领会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六大解放"的精神实质,真正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使学生具有与社会相适应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发展紧密联系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在为人的解放提供强大物质基础的同时.又使人的发展受到制约,陷入了严重的异化之中,形成了人的发展悖论.马克思最早发现人的发展悖论,揭示了其形成原因并描绘了未来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蓝图.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但是也不能回避市场经济下人的发展悖论问题.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是我们破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发展悖论的具体实践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作为言语行动的断言视角下,摩尔悖论是断言悖论.通过对有关断言的预设进行批判,断言的知道规范、真规范以及辩护规范相继被提出,它们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处理摩尔悖论,但都有各自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断言规范,即真信念规范,它不仅能消解摩尔悖论而且还能为其他知识论疑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美术课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内容极具广泛性和综合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为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课堂上充满了情趣,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  相似文献   

17.
资本逻辑的生态悖论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悖论而且包括人性悖论。资本逻辑的生态悖论表明:资本逻辑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消解资本逻辑的生态悖论,走出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和价值目标是超越资本逻辑,实现共产主义。消解资本逻辑生态悖论的现实途径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强化对资本的规范和引导;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动中无意识地发现了新知识,就"触及了他的精神需要",他就会有一种需要探究和满足的欲望,此时教师创设轻松、开放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辩论、取长补短,尽情地分享发现后的乐趣.教学中,经常激发学生潜在的探究意识,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五解放"思想,呼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空间、解放学生的时间".然而,现实教育与陶老先生的远见卓识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20.
思维一旦出现自我否定就必然出现悖论,通常人们从肯定或否定一悖论,到否定或肯定它的推理都是合乎逻辑的,黄展骥先生提出的说谎者悖论(黄称为“‘强化谎者’悖论”)的推理犯了“复合命题”谬误的观点,是颇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