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晚清域外游记是古典散文的近代转型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从域外游记到新文体,晚清海外文人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域外游记则是还原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文本。  相似文献   

2.
风凌是晚清时期官派出洋并用汉语写下域外游记的蒙古族官员,其著作《四国游记》详细介绍了荚、法、意、比4个国家的军工重地,塑造出晚清官员眼中的异国形象,翔实的数据为国人提供了非常珍贵而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在中外文学、文化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苏明 《天中学刊》2015,(2):88-91
近代域外游记记录的多是惊奇制造、宴会应酬、风俗类志、马戏杂耍、奇禽怪兽等,呈现出明显的"述奇"色彩。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游历者本人存在语言障碍和游历过于匆忙,但真正影响游记塑造异国形象的关键性因素还是游历者的眼光。因此,晚清的海外游历者所传递的西方形象,实际上投射着晚清中国社会的政治渴望与文化诉求。近代域外游记塑造的西方形象是晚清中国现实社会政治欲望在文学实践上的一种投影。在"中华型世界观"的影响下,最开始走向世界的晚清使官们,采用"区格化"策略来缓解自身的文化认同危机感,从而坚守华夏中心主义的文化态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在晚清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域外游记。近代知识分子从中华文化共同体的立场出发,通过注视者、叙述者和阅读者的集体行为初步构成了对西方社会的想象和对中国社会的重塑。这些游记里表现出中国传统认知范式的猎奇、本土文化的坚守、域外理想国的描绘、对日本经验的选择性观照等现象,记录了异域形象的衍变和国人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5.
晚清来华外国人人数众多,从外交使节、商人到记者、探险家等,不一而足。他们留下了大量游记,其中记录了晚清女性的容貌装扮、家庭劳动、社会活动等内容。这些文本揭示出晚清女性生存境遇的复杂与艰难,表征着女性价值观念的因循与变革,显示出女性解放运动的进步与受挫,是研究晚清外国人眼中中国女性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李长莉著《晚清上海社会的变迁:生活与伦理的近代化》是一部研究晚清上海社会的力作.给我们展现了丰富、生动的晚清上海生活场景.以“话语”为标志、多角度揭示、以历史演进眼光,把晚清上海社会变迁放到各种参照系中对比,体现了晚清上海在挣扎中的变迁的过程.引用了多种基本史料,如报纸、竹枝词、笔记、日记、游记类、近人著作等.  相似文献   

7.
付智茜 《海外英语》2015,(9):162-163
晚清时期,西方小说大量的译介不仅带来了新的故事情节,更带来了新的叙事模式。以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为例,结合晚清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叙事模式的不同,探讨晚清时期域外侦探小说的译介及其叙事模式在当时的接受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西方小说大量的译介不仅带来了新的故事情节,更带来了新的叙事模式。以西方侦探小说的译介为例,结合晚清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叙事模式的不同,探讨晚清时期域外侦探小说的译介及其叙事模式在当时的接受和影响。  相似文献   

9.
“游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游记包括一切“游”而“记”的著作,如行役记、科学考察记、政治考察记、宗教考察记、风俗记、山水名胜记等,传统目录学中入史部·地理类,并不视为文学。狭义的游记则专指文学游记,它是散文的一种,记述旅途见闻,描写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纯粹的文学游记收入作者的文集中,如晚明游记小品即属文学游记的典范。“域外游记”是指作者游历海外时所写的日记、笔记,也称海外游记、出洋游记、出国载记。  相似文献   

10.
晚清域外游记留下了海外文人初次接触西洋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不知其妙与悠然神往,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艺术感受,真实地传达出海外文人初闻西乐时懵懂含混的艺术体悟,拉开了晚清国人接受西洋音乐的序幕。因中西文化的差异,"男女之大防"的传统观念成为他们欣赏西洋舞蹈艺术的障碍。精妙莫测的舞台布景技术、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以及演员精湛的表演,使得西方戏剧成为打动国人,呼吁中国"尽以泰西为师",学习西方音乐艺术的触发点。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的游记散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是一种“现代才子气”的佳品。这种才子气主要表现在写景的笔调和抒情的恣肆上。郁达夫写景的才气得力于他对自然的感受,在景物中融注真情以及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姿肆的抒情则展现了一种真诚与坦荡的现代人格精神。精致的景物描写与率直的抒情形成了强大的张力,构成了郁达夫游记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游记是我国散文文体中最具有历史渊源的一类.山川景色和风土人情的描写,直接阐释着作者临民的热情和高尚的寄托.当代游记写作,走过一条既有淡妆疏离、又有浓墨挥洒,既有政治色彩鲜明的社会走笔、又有回归自我、坦示一己的个性张扬的曲折道路,不断推动着这类文体走向更为充实高旷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莫理循一生保留了大量的书刊和文献资料,但真正属于他个人的出版物,却只有1894年考察中国西南时的一部游记。作者兼具旅行家的激情和新闻记者深邃的眼光,所到之处,除了记下旅途中的见闻与访谈,还加上自己独到的思考与评论。其中涉及昭通的文字,篇幅虽然不长,但却特别在意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昭通社会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古代域外旅行记中所建构起来的异国形象,是一种奇特的隐喻和象征。其中所蕴涵的对于华夏与外邦文明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是官方意识形态与民间文化心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也是理解历史传统的尺度和背景。必须批判地利用这些古代文学的生动描述,因为正是在旅行与观看的过程中,才会感受到剧烈的文化冲突和心灵震撼,并激起深刻的精神反思和观念转向,使掩蔽于本土语境中的许多深层因素赫然显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游记的整理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所知古代游记最早的结集始于南宋陈仁玉的《游志》。明清以降随着游记创作的繁荣,结集日渐增多,形成总集和别集两个系列。清末大型地理丛书《小方壶斋舆地丛钞》相当完备地网罗了有清一代各种游记,对游记的保存与流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民国时期和建国以来的近百年中,游记的整理和出版工作主要体现为校注、再版以及游记集和游记丛书的编选,取得了相当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加强游记的校注、辑佚工作,按地域编选出版游记集,编纂游记资料汇编,逐步实现游记的数字化,以更好地发挥游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的山水游记与传统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山水游记,是现代游记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在这些游记作品中,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的自然维度在20世纪激进的文学书写中失落之后在某种程度得到了恢复,有力地弥补了那个时代文学创作中的不足,他的山水游记同时具有重要的审美与心理治疗作用,且构成了他文学创作的一次成功转型,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助旅游已经成为当代一种时尚,以网络游记为依据,具体以安徽黄山旅游区网络游记为案例,分析了赴黄山自助旅游现象、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与禅宗丛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永州佛禅的发展状况;柳宗元在永州与禅僧的交往;游山水与禅宗丛林;山水游记体与禅宗丛林改革;山水游记中的禅机。  相似文献   

19.
游历小说是采用游历结构的一种小说类型.对十九世纪以前的中西游历小说展开平行研究,可以探究中西游历小说在游历旅程、游历主体、游历动机、叙述视角上的不同特点.这些不同,折射出了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山水文学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山水文学的优良传统 ,将自然山水情感化 ,人格化 ,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深切感受 ,首创了山水文学中具有形象性、抒情性的议论方式 ,创造了一种精炼、优美、自然流畅、富有表现力、具有独特风格的散文语言 ,大大提高和丰富了山水文学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