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观点     
赵启正:媒体应有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对外传播是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把媒体的对外传播纳入公共外交,不但没有降低其重要性,反而使其具备更高立意、提出更高标准、赋予更重责任,也使得对外传播媒体的内容更丰富、表达更活泼、效果更明显。他认为媒体培养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应该内知国情,外知世界;要能进行跨文化的交流;不但会说,而且会听;加强政府发言人和媒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2.
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之"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论坛于10月28日上午在南京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出席本论坛并作主旨演讲,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任黄星原、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作特邀演讲.来自学界、业界的数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话题作了精彩发言,重点探讨了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与公共外交的战略、策略及其深化改革和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近日,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通讯》在京创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赵启正担任总编辑。公共外交和政府外交的互补构成中国外交的整体外交阵容。培养民众,尤其是加强有对外交往机会人士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公共外交的研究,主要从国际关系与国际传播两个研究视角切入.这两个研究视角各有不同.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切入,比较容易理解公共外交的政治属性,掌握公共外交在一个国家整体外交中的作用,也比较容易理解公共外交的制度史和机制建设.另一个角度来看,从传播学的视野研究公共外交这种以国家或国家利益代言人为主体的传播行为,我们通常能够比较清晰地总结出公共外交活动的传播学特征.尤其是随着冷战后媒介技术的发展,卫星电视、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在第一时间常常由非政府主体,比如媒介集团旗下的全球新闻网,甚至是新闻事发地点的当地媒体传播出去.这样依赖公共外交的主体也随之下放到媒介主体上,这就对政府操纵媒体来配合其外交政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外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对外传播与公共外交的交集谈起,探讨当代新闻传播与公共外交策略的互动.认为新闻传播要渗透"公共外交"的整体意识,设法让中国的声音通过新闻传播来告知世界.  相似文献   

6.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公共外交的核心载体就是国际传播.传播决定了国家的影响力,现代媒体的介入促成了内政外交一体化;现代媒体成为国内公众参与外交的“新闻广场”;国际传播直接影响国家软实力;互联网等新媒体已成为公共外交竞技场;媒介素养是现代外交官的必备能力.因此,我国公共外交的理念,应进一步从“对外宣传”走向“国际传播”:立足点要从“以我为主”转向“以国外受众为主”,话语体系要从“中国官方语言”转向“国外受众语言”,传播方法要从“讲道理”转向“说故事”,主体要从“官办”走向“民办”,内容要从“政经利益”走向“文化交流”,传播模式要从“被动应付”走向“主动设置”.当前加强公共外交、提升中国影响力的对策建议是:整合“三外”力量、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巧妙借助境外媒体、重视国内舆论引导、妥处国内突发事件、用好新兴媒体平台、提升外交人员媒介素养、培养“民间大使”、建立效果评价体系、加强国际传播研究.  相似文献   

8.
2011年10月27日至28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本届研讨会主题为“世界新格局与中国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会议共设“新媒体与对外传播”、“媒体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公共外交与国际传播”、“党和军队国际形象传播”、“新技术应用与传播”五场分论坛.本文就研讨会的一些独到观点和看法以及会议达成的共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软实力有优劣和正负,不同类型的软实力需要不同模式的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理论揭示了新的传播模式,在这个视角下公共外交既包括国际广告、对外宣传等信源外推型公共外交,也包括国际新闻报道、人员往来等传受平衡型公共外交,更有秘密信息传播等受者主动型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势能的分析表明,不断挖掘中国软实力资源,提升软实力、积累公共外交势能,是提升公共外交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全国两会上,公共外交议题受到关注。中国政府一贯重视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建设,为中国各方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公共外交是传统的对外宣传和对外传播的良好载体,也将使对外宣传和国家形象塑造更灵活且更有效。  相似文献   

11.
5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参加了在京举办的察哈尔学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首届公共外交国际论坛,论坛主题为"公共外交的智慧:中欧美对话"。赵启正院长代表中方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当地时间2012年4月17日上午9点,世界第二大的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公共外交与跨国对话:赵启正新书首发仪式"在伦敦伯爵宫举行。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到现场做主题演讲,并就公共外交的理念同到会嘉宾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本研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以及舆论外交(包括媒体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是其中之一的经济外交载体。文章从国际经济论坛、经济谈判、能源外交、公司外交与国际经济援助等方面,阐析了经济外交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4月7日,钟新教授参加了由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办的公共外交与跨文化交流座谈会,并做了题为构建公信力传播共享价值观——企业外交的核心目标与核心讯息分析的论文陈述。座谈会举行一天,在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我院院长赵启正教授、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做主旨发言后,进行了三个主题的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公共外交的作用日渐凸显。我国要加大公共外交的力度,离不开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展。CNC在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都有其优势,搭建了对外信息传播的平台,为我国进一步开展公共外交拓宽了渠道。与此同时,CNC的开播本身也是我国公共外交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6.
对外传播涉及新闻传播与外交两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彼此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本文拟从新闻实践的角度出发,就对外传播中媒体的自我定位这一问题展开分析.文章认为,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要积极主动介入外交活动中,发现热点,引导舆论方向;要注意与官方宣传的"和而不同",明确自身的报道特殊;而且要充分整合各方面力量.文章最后对我国媒体未来在对外传播的发展方向上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对外传播环境随国际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对外传播媒体积极顺应外部形势变化,在加强新闻报道的同时,主动配合国家重大外事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外国民众、主流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中外友好,使媒体在公共外交领域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平台得以进—步创新和拓展.  相似文献   

18.
接触参加本次两会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别和对外友好界别的委员,发现大家一直热衷探讨的话题之一,是我国国家形象.政协委员们围绕2009年中央对我国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要求,从文化交流、公共外交和讲好中国故事三个方面提供了不少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上将大众传媒作为国家对外传播载体的认知有所不同,笔者基于国家对外传播=国家(对外)行为+解释国家(对外)行为这一框架,将国家对外传播的载体定义为国家的政治外交、军事外交、文化外交、经济外交、能源外交、体育外交及舆论外交等。本文讨论的正是其在国家对外传播中的载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播是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传播与交流取得了重大成绩,但仍有不足,对此提出加强公共外交、加强文化外交、加强文化创新、加强国际文化传播能力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