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苹果里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记叙了邻家的小男孩子“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拦腰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出现了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从审美性的角度解读,《苹果里的五角星》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学表达形式呢?  相似文献   

2.
在四(2)班上语文课,教的课文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文中小男孩拦腰切苹果,"切"出了一个新发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我让学生也切一切,果然发现了一颗"五角星"。学生很兴奋。我趁势问他们:  相似文献   

3.
在四(2)班上语文课,教的课文是<苹果里的五角星>.文中小男孩拦腰切苹果,"切"出了一个新发现:苹果核像一颗五角星.我让学生也切一切,果然发现了一颗"五角星".学生很兴奋.我趁势问他们: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围绕“创新”这一鲜明的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人类的“老师”》。如何根据四年级第二学期阅读教学的要求,在本单元课文的教学中,实现“文”与“道”的和谐统一,让创新意识扎根在学生的心田呢?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读过《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吗?那么你一定知道如果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会发现苹果里藏着一颗美丽的五角星。这里还有另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一位退休的老人住在一所学校附近,常常  相似文献   

6.
苹果的心是什么形状的?当你竖着切苹果的时候,永远不知道苹果心里的奥妙--充满梦想和力量的五角星。把苹果拦腰切开,切口处是一个漂亮的五角形。  相似文献   

7.
善于发现     
美国作家迪·恩·帕金斯在《苹果里的星星》短文中,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向“我”显示他学会了新东酉。我们通常切苹果,是竖着切,而孩子却将苹果横着放,用刀子从中间拦腰切下去。结果奇迹出现了,苹果的两个横切面上,各有一个美丽的五角星图案,那是各由五粒种子镶嵌而成。作者震惊了,惊叹之余有了感悟。他写道:“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如果你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8.
崔云 《教书育人》2014,(8):69-70
现代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教师们也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激活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为例,这是一篇具有童真童趣的课文,文章主要讲的是邻居家的小男孩给我展示了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奥秘”:横着将苹果从中间切下去,苹果的中间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这使作者从中受到启迪。在这篇课文中,小道具“苹果”在改变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以读代讲,读中感悟1.一读,感悟情感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哪些水果?为什么?师:这么多同学爱吃苹果,你们知道吃苹果的好处吗?师:苹果有这么多的好处,它是我们的好朋友。那我们就去和好朋友苹果(板书:我是苹果)谈谈,看他是怎么跟我们说的。②自主阅读,自主探索。师(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一幅图):我们就是苹果树下的那些小朋友,让我们细细地和朋友去交谈一下。(学生自读课文)a.指导朗读,表达感情。师:苹果跟你说了些什么?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可以读你最喜欢的段落,也可以读全文…  相似文献   

10.
教语文的老师都熟悉苏教版教材中《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讲的是平常我们都是竖着切苹果,从来不知道果核还可以是五角星的形状;如果换一个角度切苹果,横切苹果,苹果里显示的果核就是五角星的形状。这一点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启发,你突破一下常规思维,找到一个运行教学流程合适的切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这是节语文课,一学生朗读课文后,教师随即递过一颗五角星说:“想不到你也能把课文读下来,真不错!奖你五角星。”刚看到老师手中的五角星,该生原本很兴奋,可听老师这么一说,她很快羞红着脸低下了头,五角星也弃在一边。这样的现象在如今的课堂并不罕见。教者是在赏识学生,为何学生并不领情?我们知道,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尊重学生,给学生权利,让学生享受平等;  相似文献   

12.
张英 《四川教育》2005,(5):47-47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故事。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奋地向父亲报告学到的新东西。儿子郑重其事地拿出一把水果刀和一只苹果,说:“您知道苹果里藏着什么吗?”父亲不以为然:“除了果核还有什么?”儿子把苹果切成两半。通常的切法是纵向从苹果顶部切到底部,而他的儿子却横着劈开。他刚要批评,儿子却举着切开的苹果说:“看哪。里面有颗星星!”果然,苹果的切面中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图案。父亲沉默了。他从小到大吃过不少苹果,却因“惯性”和这个再简单不过的发现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13.
师:(出示课文插图:小鸟在“我”的肩头睡熟了)看到这一幅画面,相信我们都会有一种怦然心动的感觉,在这幅画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4.
《苹果中的五角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述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趣发现传给“我”的故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近日,笔者聆听了一位老师关于这篇文章的教学公开课,课堂中教师关于“横切苹果”的教学环节的处理引起了笔者的些许思考。【教学叙述】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苹果中的五角星”,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一起进行了一次切苹果的活动——师:老师现在切一个苹果,请同学们注意看老师怎么切。(教师演示从苹果的顶部切到底部。教师演示完后出示填空: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  相似文献   

15.
板块一:课前热身,图片导思 (出示:苹果落地的图片) 师: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什么?  相似文献   

16.
《画杨桃》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课文,讲述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其中老师说的一段话是理解全文的重点。其内容是这样的:“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我是这样教学这段话的:师:读一读,这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几层意思?生:(读后)这段共有四句话,主…  相似文献   

17.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标题是《桂林山水》。(板书课题)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生:树多。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生:桂树多。  相似文献   

18.
沈雨涵 《生活教育》2013,(9):105-105
学习了《苹果里的五角星》嘿嘿,这下我可以给爸爸妈妈展示了。我得意地想着。回到家,我叫来爸爸妈妈,并拿出一个苹果,学着魔术师刘谦的样儿:"现在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看着他俩一脸疑惑样儿,我更加神秘地说:"眼睛可别眨,看我大师的表演,开始!"我按课文里所说的,拦腰切开,把两半苹果朝着他们。"什么呀,没啥让我们见证的。"大嗓门爸爸发话了。  相似文献   

19.
明明 《广西教育》2007,(6C):13-13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父子二人吃苹果,儿子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发现果核是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父亲切苹果每次都是从蒂部切到顶窝,因此,这苹果里的“星星”,他从未发现过,这使他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父子二人吃苹果,儿子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发现果核是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父亲切苹果每次都是从蒂部切到顶窝,因此,这苹果里的“星星”,他从未发现过,这使他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