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中的美景     
心中的美景?这似乎是一幅说不完的画,充满自由自在的气息。我细细地琢磨着,试图把心中那幅最美的画细细地、生动地描绘出来……  相似文献   

2.
朱金凤 《山东教育》2005,(35):10-11
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段话:“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地品,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匆忙地走人生之路。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相似文献   

3.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诗描写久旱后春夜喜降好雨滋润万物的美景。全诗八句,四联。首联,“好雨知时节,当春  相似文献   

4.
漫步于古典诗词装点的美妙旅程,欣赏着诗人词人眼前心中的胜景,你一定会被他们或浪漫或感伤或激昂的情绪所感染。他们用生花妙笔编织着自己心中的梦境,这梦境又不知拨动了你我心底多少的美梦。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让我们在彼此的梦境中走过一程又一程。  相似文献   

5.
漫步于古典诗词装点的美妙旅程,欣赏着诗人词人眼前心中的胜景,你一定会被他们或浪漫或感伤或激昂的情绪所感染.他们用生花妙笔编织着自已心中的梦境,返梦境又不知拨动了你我心底多少的美梦.慢慢地欣赏,细细地品味,让我们在彼此的梦境中走过一程又一程.  相似文献   

6.
专家导读     
《小朋友》是一本图文并茂的杂志。记得我小时候也是一边看着这些美丽的图画,一边学着自己讲故事的。几十年过去了,《小朋友》杂志已经是个老爷爷了,但是里面的故事仍旧那么的新颖,那么的动人,里面的图画也还是那么的好看!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小时候的我也和你们一样,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涂画心中的梦想:那里有灿烂的阳光,美好的未来。而今,我已经变成你们真正的老朋友了,希望你们把《小朋友》中的图和文合在一起细细地读,细细地看,然后用手中的笔,绘出心中无限的想象!专家导读@施大畏$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  相似文献   

7.
(一)理读——理读要有耐性理读,它要求一个“细”字,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精华是什么”的问题,也解决课堂教学心中有底的问题。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这是备课与授课质量可靠的“物质基础”。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细细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  相似文献   

8.
文学即人学,人学乃情学。不知情,无以知文,诗词尤如此。诗言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主性情,不贵奇巧”,显然,诗词是诗人借以“言志”、“达情”的载体。诗人或缘情布景,或借景言情。故而,在学习诗歌时,若能以情驭诗,将诗情作为贯穿、理解全诗的主线,便能牵一“情”而动全诗,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
清明     
赏析:清明时节,细雨纷飞。一个人出门在外,诗人心中本就十分失落:这该是一家人外出踏青,扫墓的日子啊。望着眼前的潇潇春雨,诗人心里更加愁苦。哪里可以找到一间酒馆歇歇脚呢?小牧童伸手指了指远处杏花林中的小村庄。全诗自然流畅,通俗易懂,读来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0.
古诗教学“六步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读诗题 ,明题意。古诗题目 ,高度浓缩 ,是全诗的“眼睛” ,有的概括了全诗的内容 ,有的抒发诗人的情感。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应从题目入手 ,让学生理解诗题 ,这样便于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内容及诗人的情感。如教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生首先理解诗题的意思 :在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 ,诗人思念家乡山东的兄弟 ,这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这是一首反映思念亲人的古诗。二、知作者 ,晓背景。由于古诗所反映的情况距今久远 ,加之小学生社会阅历浅 ,知识面窄 ,因此古诗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诗人及当时的背景 ,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更好地领…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冲击的今天,文学的灵光显然暗淡,诗歌的生存尤为艰难。但当再度捧起前苏联诗人佚名的《女孩遗言》时,我们仍觉得它是那般沉重——从掌心往心里走,给人一种无法控制的颤抖,措手不及的碰击,读者心中的诗神依然神圣。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12.
轻轻地合上《震撼心灵的五十个爱心故事》,我揉了揉蒙蒙眬眬的睡眼,细细地品味着书中耐人寻味的故事。书中的故事像闪电划破了我心灵的寂静,如雨露滋润着我的心田,似春风吹开了我的心窗。爱是希望之火,它能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炬。无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工作,心中颇有感慨,由此想起唐太宗李世民说过的一句活: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教师若能以课为镜.则可以促成长.下面是笔者对本次优质课的一些解读与思考,以此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品茶     
5月7日 多云 细细地品茶,可以体验到苦与甜,细细地品尝,你会尝到不一样的味道,细细地体会,那种快乐的时光是那么地美好。  相似文献   

15.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a、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b、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全诗的意境,品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c、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2012,很特别的一年。就在它的时光之轮启动之际,我收到了第一本小博。回到宿舍,我轻轻地翻开小博的目录,细细地品味每一篇文章,那华美的文字,浪漫的故事,丰富的内容,唯美的图片,将我心中的疑虑一点点消磨,让我慢慢喜欢上了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7.
陈慧 《湖南教育》2016,(4):31+26
如今的语文课堂,最大的问题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听完李雅妮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不禁有心潮澎湃之感。澎湃于学生不仅能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背诵这首七律,而且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节奏、韵律,通过想象、鉴赏、理解、交流,深刻地把握全诗的人文内涵,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对长征精神的赞美之情、对一代伟人毛泽东及革命先辈们乐观、勇敢、智慧、无畏的崇敬之情。这堂语文课,我细细地品出了三种难忘的味道。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电脑》2008,(7):78-78
开场白:真诚好像那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了春的消息.使世界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真诚好比那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懒散者振奋.沉睡者苏醒:真诚犹如那细细的春雨.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人生的船不能没有真诚的帆.让我们珍惜所拥有的真诚吧!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知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求知的欲望在心中荡漾,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孔子精辟深刻地阐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素质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电大的朋友送我一本《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工作成果简介选编》,并嘱我为此写一篇文章。我自知“遵命文学”不好写,但细细地读完这本选编后,却真想说两句。首先使我感动的是盲人郑荣臣,他写的二十四万字的《琵琶情》,先发表在1984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