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教育》2008,(6):4-6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的联系是如此的密切,我们在联系与交流中塑造着自身的形象。有人在乎形象,因为他向善;有人不在乎形象,因为他向恶。一个有责任的人,注重外在形象是必不可少的。同理,一个集体,有集体形象;一个团队,有团队形象;一个国家,有国家形象。这些形象,有好的,也有不足的方面,而形象带给我们的,是沉甸甸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杨锐 《高中生》2011,(4):36
中国形象其实可以细分成中国人的形象和一个民族与政府的整体形象,也可以分成文化中国、商业中国、政治中国和中国人的中国四大类。不管如何分类,受人尊敬的国家形象如德国就突出两个字:责任。而责任的背后是价值观。文化中国的形象从饮食、中华医药、建筑、琴棋书画到文学都是中性的,容易被西方接受和尊重。商业中国的形象总体是成功的,而中国人的海外形象最有争议。大  相似文献   

3.
"文句有意蕴"就是要求文句富于内涵,不直白,不浅露,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在表达上要形象而深刻,言简意赅。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一、巧铸形象求新鲜有时候,文句有意蕴就是以形象的描述来表达作者对人或事物的感知。但是所描绘的形象要不落窠臼,让人耳目一新。如:  相似文献   

4.
人的形象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人向外部世界展现自己的无声广告或背景名片。人对人的认识,首先就是从其形象开始的。因此,形象对于人来说,便犹如自己的生命一般重要。而对于教师而言,则更是如此。因为,对学生来说,教师的形象其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形象,有  相似文献   

5.
沈阳是日本殖民侵略最深重的地区之一。在日本近代文学中,有许多刻画沈阳人形象的作品。研究日本殖民文学中的沈阳人形象,不仅是对文学形象的丰富,更是对侵略战争时期意识形态的探索。本文探讨了日本殖民文学中的生活在沈阳的工人形象,儿童形象以及返迁文学作品中的沈阳人形象。通过对他者视域中沈阳人形象的分析,反映了日本作家复杂而曲折的内心世界,揭示了隐藏在虚伪的“五族共和”口号下残酷的殖民统治,表达了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的批判和控诉。  相似文献   

6.
想象能使人对文学形象有具体感受,文学鉴赏的形象感知必须运用想象。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成就与未来,常被他内心世界中的自我形象所限制.积极的自我形象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的人常感觉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因而充满自信,能积极克服困难,大胆做事;而自我形象差的人常感觉自己不令人满意,自卑、胆怯,怕做错事.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成就与未来,常被他内心世界中的自我形象所限制。积极的自我形象是健康人格的核心。一个有良好自我形象的人常感觉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因而充满自信,能积极克服困难,大胆做事;而自我形象差的人常感觉自己不令人满意,自卑、胆怯,怕做错事。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人的思维及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说语言能展示人的内心世界的话,那么语言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可以通过人的形象而体现出来,即,语言与形象是不可分割的。本文节选了一些影视作品中的精彩台词,分析了言语行为与语用形象的关系,以此阐明言语行为的语用形象对于英语教师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贺铸词中不仅有符合传统体性特征的侑酒侍宴的歌儿舞女。还出现了更多富有新质特色的女性形象:有感发幽远、深得风骚之旨的凌波美人的形象,有情感深切的亡妻形象,还有反映社会问题的征人思妇与怨妇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