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生活中还有无数个如同阿石的问题学生。大多不外乎长期坐后捧。无人搭理。上课晰不懂。无人理睬,厌学逃课。无人间滓。再接着进出校园后与社会小青年混在一起,也就有了新闻里屡屡报道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恻。这些同题学生是曩里来的?他们是天生的“坏孩子’’是家庭教坏的?是社会教坏的?可能都是。也可能都不是。  相似文献   

2.
脑筋急转弯     
1.小胖一见到壮壮,就说壮壮是喝羊奶长大的,这是为什么? 2.有一种地方专门教坏  相似文献   

3.
目前,部分中学生对学习语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不但无心学习语文,上课不带书,而且不屑于去评价语文课,觉得语文教师教好教坏都无所谓,上课听不听也无所谓。学生宁可花更多精力去啃数理化,也不肯花一点时间去看语文,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大报告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有用之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因此,当前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培养人才至关重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梅贻琦先生曾讲过两句名言,一句是"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另一句是"学生没有坏的,坏学生是教坏的。"也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一直是社会谈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碰到的新课题、新挑战。留守儿童常年见不着父母,放学回家之后基本上处于无人教育、无人管理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成长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直接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对于这些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吴群 《湖南教育》2004,(17):21-21
有位老师上《珍珠鸟》,让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写与珍珠鸟建立依赖关系的?我纳闷:既然答案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又怎么谈得上是讨论?听课时,还发现另一种情况:当一个问题提出,学生无人举手发言时,为避免冷场的尴尬,老师往往灵机一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个问题。这时,讨论成了一块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一直是社会谈论的热点问题,也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碰到的新课题、新挑战.留守儿童常年见不着父母,放学回家之后基本上处于无人教育、无人管理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生成长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学校直接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班主任对于这些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小石潭记》的教学接近尾声,可是一个学生的提问再次把课堂讨论气氛推向高潮。生1:前文写道“: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是文章结尾又写道:“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前后不是矛盾吗?师:你觉得矛盾的地方具体是指……生1:照后文算来,游小石潭的至少有六人,怎么会是“寂寥无人?”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很有“科研”水平,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前后是否矛盾呢?生2:很可能坐观小石潭的只有柳宗元一人,其余的同游者都是在别处游玩,或者说离柳宗元比较远,这…  相似文献   

9.
<正>五月是青春迸发的季节,也是毕业的季节。即将走出校门的高三学生不仅要应对高考,还要面对人生的考题。如何进行专业选择?如何追求成功的人生?如何面对可能的挫折?这些问题背后都隐藏着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人生价值是哲学教学中的重要一课,更是学生一生的重要课题。习近平青年时代的经历,为当代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0.
探究性学习并不源于感知,而是始于问题。当然,并非任何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引起探究。但是,没有问题,探究性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呢?  相似文献   

11.
教了几年书,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低年级,老师一个问题刚提出或还未提出时,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来;而在高年级,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无人举手,老师不得不再三"号召",终无人愿说吗,难道真的是教师不愿学生说而封了他们的"口"吗?大多数教师都喜欢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对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政治课好教,什么人都可以教,闭卷考试时期,教条条、划条条、背条条就可以了,而如今实行开卷考试,“教与不教一个样”、“教好教坏一个样”、“反正是翻书考试”等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因此,我们应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得力措施,激发初中生政治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3.
近来,如何让课堂变得高效?一直是中小学教师所关心和探索的问题,可能大家所探索和关注的重点在新课的教学上,而个人觉得习题课的高效也尤为重要。习题课是检验教学效果、巩固课本知识、促进学生理解、发散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在解题方面的技能技巧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课教学中,学生已对基本概念、规律、公式有所理解,大部分学生这时可能认为自己都听懂了,也  相似文献   

14.
首先想请教各位同仁的是: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相对于无效或低效来讲的。那么所谓的"有效"是指对什么有效?是对学生有效?对教师有效?对学校有效?还是对社会有效?虽然这些看起来并不是对立关系,但现实——我的理解——可能有点偏激,却主要是对高考有效,平时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在内,都认为只要能够提高学科成绩、提高高考分数即是视为有效,而这看起来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学生有利,但事实上对学生的成长,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却是不利的或者是低效的。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中 ,随时都可能出现“突发事件” ,处理不好 ,就会大大影响教学 ,甚至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刚接班不久的一节语文课上 ,我讲得投入 ,学生注意力集中 ,听得入港。突然教室后面响起了“嘀嘀”的响声。师生哑然 ,面面相觑。那声音听起来特别刺耳 ,足足一分钟 ,和谐的教学气氛被破坏了 ,课堂骚乱起来。我毫无思想准备 ,却仍面带微笑 ,低声问道 :“谁的传呼机响了 ?请关掉。”接着上课 ,一会儿后边又传出了“嘀嘀”声。我便问是谁 ?学生交头接耳 ,但无人答对 ;再问 ,又无人应。我便不高兴地提高嗓音道 :“我没有别的意思 ,是谁…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随着人类实践和思维的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到,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具有重叠的多元的角度、视界、思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不同的事物和现象,可能有不同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因而有不同的价值尺度和意义;对于同一事物和现象,也可能有不同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并由此赋予它以不同的价值意义。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对学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作为价值观念教育的主要场所、如何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主导价值观念的教育?如何处理多元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使青少年学生对其有一个正确清晰的认识?这些问题都是学校德育不容回避而又亟需…  相似文献   

17.
不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学”情绪,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这既是社会问题,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体育学科不具有诱人的魅力吗?是学生天生不爱学习吗?都不是,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8.
家事教育一个名词,好像久已无人谈起了。因为近来大家都注意到新的,大的,远的,问题上去,以为家事教育是一个家庭小问题,就不愿意注意了,实则家事教育的关系,并不算小而且很大,并不算旧,也很新的。吾们现在不是高唱民族复兴吗?民族复兴,固然重要,但是看一看现在社会的状况是怎样呢?在物质方面,农付破产,工商不景气,失业人数增加等等。在精神方  相似文献   

19.
教育超越论是当代中国教育学人关于现实教育最为重要的学术批判与建构之一。“无人”问题,即教育疏离人以及人的整体生活的问题是超越论反思与批判的对象。教育是“人”的教育,超越论对教育“无人”问题的反动,以构建“实践人”的人性论方案为根基。超越教育“无人”问题之要津在于使教育立足人之实践本性并使人成为超越性存在,实现人在“自我”与“社会”双重向度之超越。就此而言,我们将超越论视为重塑教育之精神与人之可能生活的一种努力。作为对教育“是其所是”的辩护与允诺,具有“智性诚实”高贵品质的超越论对于破除教育中的假象与偏见、反省时代教育状况、辨明教育发展之路向都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重思超越论,是过一种好的教育生活之理性自觉,也是过一种可能生活的一种可能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下一个世界关闭电脑日是2008年3月22日。你能做到吗?这个主意被称为"历史上最大的互联网全球性试验"之一,旨在找出有多少人能在一整天里不接触电脑。如果全人类都参与其中又会怎样?假如我们真的能在24小时内远离电脑,所有电子邮件将无人回复,博客也不会被更新。午休期间,人们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