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新感性”是李泽厚对人类审美心理结构的描述,以区别于动物的“旧感性”。“新感性”的“大厦”,分为“人化”了的“感官”和“人化”了的“情欲”两层。“感官层”无疑是“基座”。李泽厚的“感官的人化说”,是要描述和论证,即使人的生理感觉,也和动物的生理感觉不同。是“劳动”使人的生理感觉也“人化”了。本文对“感官的人化说”中的有违科学和逻辑紊乱,作了揭示。“新感性”大厦的“基座”中问题已如此严重,其整体结构的紊乱和错位,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2.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成长与生理成长是相匹配的。但有时候,它们又不太一致,有的人心理发展明显滞后于生理发展,有的人心理发展则又明显超出生理发展水平。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说某个小孩“别看他年纪小,但是很懂事”,这所谓“年纪小”,就是说他生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所谓“很懂事”,就是说他心理比较成熟。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把素质定义为:“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无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自身的努力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和素质。”这段表述中的“身心’就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素质。人的生理素质是与生惧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在结构和机能上的一系列特点,它是先天遗传的,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人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各种心理现象,即: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气质、性格在内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的光无遗传与后天环境教育的“结合”。“身心’的发展是在人生活的客观自然、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4.
心理素质教育在中专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心理素质教育在中专的地位和作用谈一点看法。一、概念界定“素质”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因此,“素质教育”就是要在人的固有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生理条件基础上,开发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并赋予人的“心理内容”和提升人的“发展水平”的工作和活动…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教育正在逐渐由“专业教育”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何为素质教育?这需要从人的素质谈起。人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即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指个体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生理构造(形式)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是指态度、认知、情感、意志、需要等心理品质以及个性心理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就是说,人的健康不仅是指生理上的,而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一点已被人们所认识、接受,但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还很欠缺,还未能真正成为大家公认的必修课,对于心理健康的研究、自我维护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等方面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其个性的培养是人类发展的基础,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儿童的个性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从儿童的心理、生理为出发点塑造儿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并消除一些消极的因素,使儿童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成为“审美人”。  相似文献   

8.
赵晴 《四川教育》2001,(5):16-16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人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创新精神的源泉,也是实践能力的基础。初中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初期,伴随着生理上的迅速发育,其心理上也在发生着重要而深刻的变化:性意识觉醒、个性心理逐渐成熟、社会兴趣激增、感情世界丰富等。这正是发展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关键期”、“黄金期”。学校应抓住这个契机,选好切入口,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我们认为初中生社会交往良好心态与技能培养是实现学生个体主体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三人制”篮球赛在高校的开展,特别是在高校女生中的开展,运用现场观察、实验对比、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原娄底师专)2003年迎新篮球赛女生组比赛研究,发现“三人制”篮球赛较“五人制”篮球赛更适合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普及和发展篮球运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人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种观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接受。使学生成为生理与心理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思想体系、价值观和语言是一种文化的根本,一种文化的底座。简言之,本文所探讨的“父亲缺席”就是文化意义上的父亲缺席。这就要求我们对父亲这个身份进行生理上和文化上的区分。“身份”这个概念包含着丰富的涵义。每个人除了生理上的身份以外,还具有着“意味着社会等级、权利、权力、利益和责任”的身份,而“最普遍的身份现象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意义上的身份。  相似文献   

12.
健康是人们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重要条件。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人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等原因,不易确定,一般来讲,是指人在生活中能保持敏锐的智力、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稳定的情绪,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对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美国加州心理研究所德博拉罗斯爱博土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每天可以慢跑八公里和摄取各种健康食品,但是同亲属或同事发生一次争吵就能毁掉他几天生活的质量。”可见,心理健康多么重要。因此,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家庭教育关注的焦点,为孩子从小创设健康、积极、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邵建新 《学语文》2011,(3):58-58
“屁”是一个不雅的词儿。很多人忌讳这个字。但放屁是极为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日常交际中也就无法回避它。如认为没有什么作用,就喜欢说“顶个屁”;若认为说得没有道理,属胡说八道一类,就说这是“屁话”;对此类“屁话”极其厌恶、反感,往往就直接回敬两个字——“放屁”。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期的特性及文化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存在不仅具有生物学上的意义,更体现着文化学的理解。对儿童期意义与特性的探讨表明了人不仅是进化的产物,也是历史的结果。人的“生理”童年期对于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时期,而“社会”童年期的长短则取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成熟程度。“生理”的童年期与“社会”的童年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儿童期作为人的发展中的一个特定阶段,需要充分的时间来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6.
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江苏江宁县教育局教研室(211100)张恒龄九年义务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编排上为“先看实物,再作讲解”。每篇课文,凡形态方面的,一般安排“看一看,想一想”栏目;凡生理方面的,一般安排“演示实验”栏目;对重要的结构、生理知...  相似文献   

17.
谭星信箱     
上期“请你出手”小栏目中的问题由湖南永州市舒畅同学回答:长汗毛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特征,囚人而异,汗毛有多有少,有浓有密,就像每个人的五官也有区别一样,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所以同学们笑你汗毛多是小题大作,少见多怪。不要说你这不是“怪”,就算是,只要你自己能坦然面对,人家不也就跟着“见怪不怪”了吗?所以,重要的还是你自己的态度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人学。”高尔基的著名论断拨开了遮敝着文学的神秘面纱,使文学在人们面前豁然显露出它“为人所用”的基本特性。然而,为人所用、为人而存在,这只是文学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特性,作为“特殊”的一类,文学存在的依据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困扰着文艺理论界的问题。笔者以为,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人的进一步认识,即对“生命”这个对人进行规定的范畴的重视。一、生命的涵意生命的出现是一大奇迹。正是生命的出现,才给世界带来了生机,带来了活力,也才为这个世界赋予了意义。人,作为生命现象的一种,就其身体及生理机能而…  相似文献   

19.
田晓鹏 《生物学教学》2006,31(12):31-32
“花的传粉受精过程”是一个抽象的、动态的生理过程,它既是“开花和结果”的重点内容,又是“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现有的平面静态挂图无法展示该过程,如果单纯讲述,学生可能不易理解,只有将这个过程形象化、动态化,才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重要的生理过程。笔者经过研究和尝试,成功地制作了“花的传粉受精过程”活动教具。  相似文献   

20.
理学的生命哲学观及其对中国画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继承原始儒学的思想,兼融佛道哲学,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生命哲学观。一、观生意。宋明理学家深入自然,流连万物,研味物理之趣,从而形成了一种到万物中去“观生意”的习惯,反映了理学具有强烈的重视生生不已生命精神的倾向。二、求诸活泼泼地。理学十分推重“鸢飞鱼跃”的生命精神,强调人要以玲珑活络之心去感受万物深层流动无碍的活力。三、寻生理。理学家虽然大谈“活泼泼地”造化生意,追求活泼泼的生命形态的呈现,但是他们更关心的是天机流荡的自然背后的“生理”。本文在此基础上探讨理学的生命哲学观念和中国绘画的关系,指出理学对宋元以来中国画普遍形成重视活泼泼生命精神的倾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