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外德育教育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一项活动,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德育教育,本文根据校外教育实际,分析了德育的途径和方法。校外教育是对学生在“课外”和“校外广阔空间和时间”的教育,与校内教育相比,校外教育在教育主体和教育方式上有所不同:在教育主体上,校内教育以教师为主,校外教育以社会各界人士为主;在教育方式上,校内教育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来实施,校外教育更多的是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来实现。校外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在德育方面更直接、更实用、更有发展性,使幼儿通过独立的德育活动和情境交流,将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将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模式,从而实现活动过程中言行一致、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是学校教育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它为学校教育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华东师大钟启全教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指出: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等。课程实施中的人力资源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校内人力资源和校外人力资源,其中校内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等;校外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家长、各教育专家、学者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等。“智”即智慧、见识。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青少年活动中心自1987年开展校外艺术培训和活动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面向学校、面向少先队、面向广大少年儿童”的宗旨,积极发挥校外教育对校内基础教育的补充、延伸作用和“示范带动、人才教育、服务指导”的功能,校外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又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是21世纪初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本次课程改革立足于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培养提出的更深、更广的要求,“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教材内容的结构配置,以及教法、学法方面都有了创新和突破。可以说新课程的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育。因此,具有进步的教育价值取向和鲜  相似文献   

5.
本文比较分析了北京与东京校外教育的性质、内容和特性,指出:由于东京校外教育归属社会教育、北京校外教育归属基础教育,因此,东京校外教育具有较明显的社会开放性和社区成长性,北京的校外教育则带有较浓厚的部门垄断性和行政“区属性”;在内容上,东京的校外教育更偏重于社会教育活动,强调青少年的社会化和个性发展,北京的校外教育虽也有社会教育活动,但它的“专项小组”活动更偏重于“专业”教育活动,强调专门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北京校外教育的发展应该增强社会性、社区性,在终身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建立更加开放和多元的校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合理安排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学校体育受到空前的重视,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校内锻炼1小时,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正逐步落实并被社会所认可。目前,天津市各区中小学校体育硬件普遍改善,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教育观点认为:教材是学校教育当然的唯一的课程资源。其实,新课程中的课程资源不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同时也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也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实施的逻辑之一在于减少校内外学习时间资源的过度叠加投入。基于PISA2015中国四省市数据,采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分析发现,校内课程时间对成绩影响呈“倒U型”曲线,存在边际效应递减趋势。课程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校外补习时间对成绩影响呈“U型”曲线,门槛效应明显;校内课程时间相较于校外补习时间对成绩提升效率更高;校内外学习时间对成绩影响存在家庭、城乡异质性。为此,学校应保证校内课堂时间,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提高课程时间效率;学生及家长需扭转“拼时间换成绩”的教育观念,树立“劳逸结合”的时间配置观;课后服务要关照弱势学生群体辅导需求,缩小因家庭背景、城乡教育质量鸿沟带来的成绩差距,促进校内外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顾旻 《上海教育》2009,(18):62-62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是优秀的、受欢迎的,“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德育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近年来,学校在较为完善的德育保障机制下,整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德育资源,通过教育科研、主题教育、学科教学、课程建设、评价探索、环境优化等渠道,在教育活动中渗透“两纲”精神,努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家庭作业作为学校教育在校外的继续与延伸。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包含在本次课程改革研究的范围之内。但自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家庭作业问题,这个存在问题最多的教育领域的改革却严重滞后。基于当前家庭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家庭作业应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它应该是联系以教育世界为代表的学生科学世界与其生活世界的桥梁而非阻碍学生进入生活世界的“鸿沟”,而“新课程家庭作业”正体现了这一内涵。  相似文献   

11.
马艳红 《成才之路》2023,(9):141-144
“双减”政策是国家为解决基础教育生态失衡所实施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课后服务提出要求,即学校要立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科学优化课后服务方式。学校可借助各方面资源,在校内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后育人活动,让学生在接受课后服务时,能够取得进步。同时,学校要着眼于拓宽校外课后服务渠道,积极与社会取得联系,其中少年宫的作用非常突出。少年宫能够在校园环境之外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教育,让学生学习人文、艺术和科学。文章结合“双减”政策下做好少年宫的建设、普及、管理和使用进行分析,以拓展课后服务范围,让学生实现校内外全面成长。  相似文献   

12.
“以发展为本”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精神,新课程目标突出以发展为本,实质上是把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实现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一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闪烁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光彩,是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和关键。只有教师的发展才有学生的发展,这一精神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期待,更高的要求,对具有“教师的摇篮”、“教育的母机”性质的师范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师范教育构建以“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13.
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周”活动,实现了学生自我服务、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学校图书馆活动课程是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思想为指导,以学校图书馆的馆员、文献、馆舍、设施等作为校内课程资源并结合各种校外资源的利用,以在校学生(尤其中学生)为对象,组织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形式纷呈的学校图书馆用户教育活动。学校图书馆活动课程融课程与图书馆为一体,具有非常鲜明的现代课程特性和图书馆特色。本文试图从课程特性、活动课特性、图书馆课程特性这三个层面对学校图书馆活动课程的特点进行界定,以使人们能更清楚地把握本课程的特性,使本课程的实施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宁夏教育》2012,(1):81-F0003
中卫市第六小学伴随着新课程活动的逐步深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承载了更多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努力地探索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学校积极开发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以开发校内资源为特色,把民族文化、艺术、科普教育、生命教育、安全保护等内容融入到系列活动中,为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提供了舞台。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资源有着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地为新课程的实施服务,必须开发和充分利用数学课程资源。数学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学生中的课程资源,教师中的课程资源,师生共有资源,校内能为数学课程服务的教育资源,校外能为数学课程资源服务的有效资源,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章可循,它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它要求打破学校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束缚,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有机整合起来。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比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强调教师的课程意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转变“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形成实践也是课程的观念,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如果教师仍然抱着“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想法,是很难落实好这门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  相似文献   

18.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今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代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因此,要加强校外教育工作,保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一、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补充 校外教育是相对于校内教育而言的一种教育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连接,是社会教育的支撑。 (一)校外教育具有实践性。 学生成长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越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体验知识,他们越是刻骨铭心。校外教育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它根据学生的兴趣来设置教育内容,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受教育。 (二)校外教育具有时代性。 传统教材多年一贯制很难及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搞好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为了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真正培养出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实践任务。几年来我们坚持以服务、振兴地域经济为己任,以为社会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制定了“校内建基地、校外多实习、家庭搞致富、社会去服务”的实践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教育的一项重大变革。它的顺利实施与成功,离不开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新一轮课程改革不仅要求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而且还要求学校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第34中学、风华中学初一课改学年有21个教学班,学生1300多人,家长遍布全市的各行各业,他们的行业知识,是学校教育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让家长走进课堂”系列活动。一是让家长走进课堂讲课,二是让家长走进课堂听课,三是让家长带领学生走上社会完成实践活动。2002年10月11日,第34中学中层以上的领导和部分学生欢聚在电教室,迎来了首批走进课堂的家长。到目前为止,已有42人次的家长走进课堂为学生上课。这项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受到了传统课堂上接受不到但却与已息息相关的教育。例如:交警用专业知识与案例讲的安全知识、医生讲的秋季卫生与营养、摄影技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