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显示,新闻是听众收听广播的第一信息需求。这也是新闻广播秉持“新闻立台”理念的优势所在。本文以北京新闻广播为案例,结合传播学理论和北京媒介市场实际,分析了其“新闻立台”的模式、理念和操作,对广播同人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过去我们常说“办”节目、“办”广播 ,而今人们谈论更多的 ,却是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 ,如何用市场理念来“经营”广播 ,使其走出低谷。缩小范围明确目标传统模式因面面俱到 ,没有特色 ,而不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后来发展起来的带有窄波性质的“特色台” ,如最先打响的“经济台”“交通台” ,直至“生活台”、“城市台”、“教育台”等等 ,都有一个共同特点 ,那就是 :范围越来越窄 ,路反而越走越宽。分析其之所以获得成功 ,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它目标明确 ,定位鲜明 ,可操作性强 ,因此 ,容易抓住听众 ,固定听众群。以“妇女儿童台…  相似文献   

3.
电视竞争愈演愈烈,媒体市场划分愈细愈专,各大电视台凭借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把节目办得越采越丰富,频道分得越来越精细,功能到位也越来越明确。城市台作为这“巨人”丛中的“小个子”该如何寻求生存的夹缝呢甲走“地万化”发展之路,塑造“个性”,出好“地方牌”,是城市台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4.
党报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还要应对来自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不仅要与传统的广播电视角逐,还面临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竞争。面临国际国内双重竞争压力,探讨可持续发展之路,培育品牌正成为媒体共识。在国内的媒体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较早地引进了品牌理念,南方报业作为传媒集团的品牌应运而生,它涵盖了《南方日报》的“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周末》的“记录历史进程”、《南方都市报》的“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新闻创造价值”的品牌理念。品牌为报团开拓了市场空间,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对待品牌,如何有效利用品牌,如何最大化地发挥品牌效应,这是当前党报的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5.
2004年,尽管我国国产品牌手机占有国内市场半壁江山,但对大多数国产品牌手机来说是个寒冬。这一年,由于洋品牌手机厂商纷纷在我国二三级城市甚至城镇、农村市场与国产品牌厂商展开激烈竞争,以致国内品牌手机的销售额受到严重冲击。然而,国产领头厂商波导公司,却以销量1300万台、出口300万台的销售业绩,实现了“销售五连冠,出口创第一”的目标。一时间,“波导现象”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对“波导现象”的解读,或许会对我国国产手机的健康发展提供一条值得借鉴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区域大广播”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国内“区域化大广播”新格局正在形成中。适应这一潮流,今后一段时间内,国内地方电台的办台理念、经营理念、办节目理念等都将发生重要变化。广播节目的地域性、深刻性、适用性等特征将越发彰显。电台打破级别界限的“区域化时代”即将来临。本文对“区域化大广播”现象从形成原因、主要内涵、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刘敏 《视听纵横》2007,(6):31-32
嘉兴广播电视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上有中央级、省级媒体的覆盖,中有其他同级媒体的角逐,下有县级广播电视台的鼎立,再加上各类新兴媒体的崛起,如在夹缝中求生存。2005年初,新组建的嘉兴市广播电视台领导班子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明确提出了“人才兴台”战略,从嘉兴广播电视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调整人才思路,坚持人才的前瞻性规划,  相似文献   

8.
2007年对于国内CTP市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据科印报告“CTP在中国之八”调查统计,截至2007年9月,国内CTP制版机保有量已达1049台,比上年增长323台,年度增幅达铂49%。这充分说明了国内CTP市场经过10余年的酝酿,已经步入了发展成熟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中,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并称为四大传媒。在这四大传媒的角逐中,广播相对处于劣势地位。而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末期县级广播电视执行“三台合一”、“局台合一”的政策以后,县级广播电台的发展更成为一个不为人关注的问题,县级广播新闻也随之进人了停滞不前的境地,在某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倒退。当前,县级广播新闻的处境是相当窘迫和尴尬的。不但内容单一,编播方式陈旧,而且连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媒科技》2011,(5):62-62
日前,新浪轻博客产品“qing”正式启动内测,这意味着国内互联网企业对轻博客这块“蛋糕”的角逐升温。对于这一新产品,不少网友表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在微博上“求邀请码”。  相似文献   

11.
张苏明 《视听界》2006,(1):116-118
当今,我们都面对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传媒市场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卖方市场转化为现在的买方市场。在此背景下,丢弃“媒介本位”的落后观念,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传媒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总台提出“以人为本,与您同在”的办台理念,可以说是顺应时代对媒体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资讯使人焦虑,何不娱乐处之?”这是以新闻资讯立台的香港凤凰卫视提出的口号,它明确宣示了“新闻娱乐”的态度。随着它的快速走红,在全国上下引出无数的效仿者。翻开报纸,我们不难发现,娱乐版越来越厚,娱乐性新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严肃新闻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下降,而且其中加进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人们惊呼:新闻娱乐化浪潮来了!  相似文献   

13.
“数字报纸”一直是这几年报业发展的热门话题,虽然很多报纸都推出了自己的数字报,但在形式上长期以来仅限于所谓的“原汁原味”,在理念上似乎仅是报纸内容在网络上的转移,少有突破。“《广州日报》数字报纸”在国内率先推出了集合图文、视音频于一体数字报纸,并在《多媒体数字报纸使用功能测试报告》中总分第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16.
《青年记者》2006,(11):73-7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17.
李丽 《青年记者》2006,(11):70-7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人不愧是伟人,论断一针见血,不服不行。传媒业越来越感受到科技的力量。这力量,对不同的媒体而言,有些是“压力”,有些是“动力”。科技在拉大差距。在科技力量的作用下,不同类的媒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和前景,同类媒体之间的发展分化也在加剧。科技又在消除差距。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国外的新闻媒体越来越多地面对越来越多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这背后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科技的作用;二是科技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很多“门槛”,给市场参与者以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不管是老媒体还是新媒体,不管是大媒体还是小媒体,都可以借助科技而胜出。如果说过去传媒业的竞争、发展主要考虑“传媒—读者—市场”的关系,今天,今后,则要把“科技”加进来。因为,过去,科技基本上是传媒的“家务事”,其力量基本上体现在采编、印刷等设备更新上,属“辅助性”的力量;现在则不然了,它成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不仅对媒体自身,而且对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