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浪微博是一个提供微型博客服务的类Twitter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发布消息或上传图片.新浪微博拥有过亿的注册用户,其粉丝价值在不断攀升.通过对新浪微博框架、裂变式传播模式等特征和碎片化信息整合能力进行分析以后,剖析了新浪微博的营销价值.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企业利用新浪微博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新浪微博中的体育信息获取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使用新浪微博并从中主动获取体育信息;新浪微博中体育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体育行为.但同时,新浪微博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引导的体育信息及过度娱乐化现象,易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造成消极影响.建议高校可以发挥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的积极效应,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体育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郭静 《衡水学院学报》2013,15(2):99-101
微博由于具有便捷、时尚、简单、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受大学生热捧。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大学生使用微博的从众心理、热衷展示自我心理、情感宣泄心理、追求便捷心理等心理角度出发,发现微博一方面使我们交到更多朋友、更快地了解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同时也给我们的学习增添了新的途径。但另一方面微博也出现了干扰大学生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等问题。所以使用微博时要注意掌握适度原则、不要透漏他人隐私、多在现实生活中交流、客观对待微博信息。  相似文献   

4.
所谓微博,就是微型的博客,用户能通过电脑、手机等多种客户端进行信息的评论、分享和传播。微型博客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也对微博著作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课题。140字以内的微博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和作品,这些信息或者作品是否具有著作权或版权,成为微博流行后互联网络面临的又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密集型产业,微博所具有简单易用、互动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等特点,恰好能够满足现代旅游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给旅游业营销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对微博发展现状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分析微博用户与其它三大主流社交网络的差异,以及微博营销的优势和局限性,提出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模式,以期能为我国旅游营销提供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微博的传播模式与传播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与获取平台.与SNS不同,微博的传播模式是一种裂变式和多中心式传播;从传播效果看,微博在短期内极易形成焦点轰动效应,长期影响渗透力强,但平民效应差;微博传播碎片化明显、信息量庞杂,内容丰富,信息传播自由,但需要“把关人”介入,传播机制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7.
张伟  崔鸿 《中学生物学》2013,29(4):27-28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自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微博便在我国迅速发展,微博用户也很快超过2亿,成为一个非常强大的交流平台.性学教授彭晓辉利用微博辅助《性科学概论》教学,粉丝达到60多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向全国推广了性教育.微博支持图片、音频、视频、超链接等多媒体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与之连接,所以微博具有用途广,用法简单,用户数多,速度快等特点.现在不少中学生家里都有电脑,也有许多学生有手机、平板等工具,所以微博非常适合用于辅助生物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微博,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一两百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从而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9.
以复杂网络为视角,将信息圈层化操作化为用户信息共同关注网络,通过日志法收集用户信息接触数据,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分析圈层化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用户信息共同关注网络密度较低,呈现圈层化趋势。用户属性(包括人口特征、媒介使用偏好)、既有社交关系和信息关注网络的自组织结构影响信息圈层化,其中网络自组织结构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要素,节点的点度中心性、聚集系数正向影响信息圈层化,但中介中心性负向影响信息圈层化。用户社交关系数量、社交关系强度的影响因信息关注网络中的自组织结构而弱化,进而并不影响信息圈层化,线上社交媒体使用不会促进信息圈层化。此外,算法推荐平台使用偏好、算法政治信息偏好不会导致信息圈层化。  相似文献   

10.
自新浪微博于2009年兴起发展至今,微博已成为比较有影响力的草根平台之一。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微博逐渐由社交化向媒体化发展,这个平台一方面给普通用户带来更多信息,另一方面也产生了诸如谣言、网络暴力、低俗信息等问题。如何正确引导微博用户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抵制微博传播所带来的道德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以驻保高校537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当前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结果显示,微博的大学生用户呈日益扩大的趋势,使用微博对大学生身心和行为的影响益弊并存,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使用微博的引导与规范,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工作,加强舆情信息检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微博使用理念。  相似文献   

12.
"今天,你织‘围脖'了吗?" 当有人这样问你时,如果你不明白是什么意思,那不要紧,下面我们就来讲讲"围脖"的故事。"围脖"是微博的昵称,就是微型博客的意思。简单地说,微博是一种信息分享、传播、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各种方式,以140字以内的短文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  相似文献   

13.
微博作为一种建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获取及传播的平台,主要具有裂变性、草根性以及碎片性等特质。微博之于社会管理创新的价值在于能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提供良好的社会管理入口,及时、准确掌控、引导舆情以及促进社会管理模式创新。微博的管理应具有公共意识,信息发布要具有时效意识,内容要具有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14.
微博以新型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出现,其本身固有的信息风险使得用户在微博信息传播过程中与微博本身的传播属性相互作用并产生各种行为偏差,大学生深受影响.一方面,基于他们对于网络知识结构认知的不成熟、媒介技术的薄弱、信息处理能力日益的弱化以及主体意识的淡薄,限制他们在信息社会里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媒介素养水平不仅能够完善自身发展、体现个人价值,也能在走出象牙塔后成为参与社会竞争、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砝码.基于此,我们将微博信息传播的潜在风险作为切入点,寻得基于微博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之路.  相似文献   

15.
微博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个性化、用户产生内容、互动性等特点.随着微博的多样化发展,期刊微博营销可在营销模式、与大型门户网站合作、内容和服务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基于Web 2.0平台兴起的一种开放式互联网应用,微博在改变着公众的媒体习惯和信息传播模式的同时,已成为信息时代最为即时性、用户最活跃的信息传播平台。突破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界限的微博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对待和应用微博改进信息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紧迫课题。从剖析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结合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本质,探讨如何利用微博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构造了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模型。以用户之间互动情况来定义用户间的信任值,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了用户间的关系特征和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明确需求是高效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开展需求分析对校本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校本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小组讨论法、关键事件法、自我分析法、业绩考核法、顾问委员会讨论法等.在系统、科学采集校本培训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宜对其进行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教师分析等,提高需求分析的可信性、可用性和准确性,发挥需求信息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微博是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广大学生网络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它以操作简单、信息传递快、互动性强等特征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文中针对陕西八所高校在校学生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微博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微博使用现状、动机、其影响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大学生健康使用微博的对策和路径,为微博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互联网已然不再是新鲜事物,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我国网民人数在不断的攀升.微博自2009年诞生至今,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虏获不计其数的亲睐者,微博的用户数量也在直线上升.作为web2.0时代的重要产物,微博正在逐渐成为新时代广告植入的重要手段,它凭借自身的便捷性、信息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不仅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同时也会有需要的用户提供了一个获取广告信息的新型方式,因此,在当代,微博广告的势头不可抵挡.但是,目前在我国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微博广告的营销模式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这些影响微博广告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并对于微博广告的营销模式和手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