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建设好新农村,必须把培养新农民摆在突出位置,在全面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基础上,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其次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障碍;再次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永联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共闯共进、共富共享,通过发展钢铁工业使永联村成为富村强村。创建了一种以集体为主导,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文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模式:“永联模式”,并总结出11条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国各地新农村的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新农村的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项长期的工作重点,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就必须了解农村现状,立志新农村的建设。然而,很多学生弄不清“新农村”新在何处,把握不了新农村的建设方向。从政治地理角度看,新农村应该体现出“村美、民  相似文献   

4.
孟晓花 《农村教育》2006,(11):40-41
培育新型农民,要强化农民群众主体意识,确立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  相似文献   

5.
《农村教育》2007,(4):7-8
“我们一到村子里,村长们就拿出村子的规划图,好像村貌整洁、道路硬化就是新农村了!”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鲍义志去年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时发现了很多这样的现象.“其实,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是要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鲍义志说。  相似文献   

6.
论苏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中央特别强调不搞一刀切,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新农村建设。苏南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苏南模式”一度世人瞩目,大放异彩,与浙江的“温州模式”各领风骚。在新农村建设中,苏南人从自己的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历史传统出发,积极探索出一条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发展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知识化熏染乡风的成功模式。在传承与超越过程中,传统的苏南模式也逐渐演变为新苏南模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的哺育和支撑。为此.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农村教育.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机遇。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婆环节。从一定程度上说。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渠县从县域教育的角度.提出了要改变以升学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建立一种升学与就业兼顾、普职融通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让农村教育真正姓农;宜宾县一中则就农村普高面临新任务如何主动调适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以期给新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子“人”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达到改造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目的。 新农村教育应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教育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孵化器.学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传播地.应该根据发展新农业的要求.让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台素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示范者。为此,宜宾县柳嘉职中通过推广项目、联系村社、帮扶农户。开展“送知识、送技术下乡”等活动.扩大学校服务“三农”的影响力;宣汉县毛坝职中则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主打项目。做“活”、做好“牛”文章。通过培训“星火带头人”、建立科技服务网点、组织学生“科技赶场”、帮扶科技示范村(户)等活动。大力传播新知识、新技术.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这些地方和学校的实践带给我们的启发是:新农村教育只有在积极服务杜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才能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战略性的任务,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搞好农村社区教育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建立“村活动站”、“乡镇活动中心”和以县城为中心的“农村社区教育学院”三位一体的农村教育网络,是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丰富农村文化建设、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树立良好的村风村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江 《农村教育》2007,(1):11-13
一、实施“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从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看新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在胡锦涛同志“两个趋向”理论指导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活动热潮。各级党委政府紧抓机遇,想方设法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农民正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温岭市委、市政府也把新农村建设确立为“十一五”乃至更长时间温岭发展的三大主体任务。以“生产方式新、生活方式新、村容村貌新、管理方式新”为目标的“村村新”工程凝聚了全市116万人民的创业激情。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我国新农村建设可以借鉴西方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但中国自身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照搬外国模式,而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由于青壮年男性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务工,农业劳动女性化的社会现实已基本形成,农村妇女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支强大力量,她们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切活动.但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政治参与状况边缘化将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她们也应该作为“两委会”班子的主体参与到乡村自治管理的活动中来,使她们在新农村建设中有话语权,将能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客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辰.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2006年中央纽织部、国家农业部联合下文,提出在“十一五”期问培养“百万农业中专生”的宏伟目标.无庸置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已经吹响,农业学院春意盎然.农业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找准着力点、切入点和结合点。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加快缄市化进程中把自身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村环境质量状况及环境容量将会发生改变.乡村环境损益同乡村经济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互为共生的关系,协调乡村建设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石,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新时期我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高职“两课”的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它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手段,它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职“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有必要探讨高职“两课”如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改革对大学毕业生贡献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其助益途径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农村定向培养的大学生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二是“大学生村官”工程将会极大地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事业发展;三是大学毕业生能够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创自己非凡潜力的职业生涯。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论和新实践,是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举措。“三农”的主题是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提高农民素质,造就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而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是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提高农民素质的办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全国农广校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件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农业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紧紧围绕农业部提出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大目标,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和“九大行动”的部署和要求,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融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任务之中。消化件精神,增强自身动力,细化目标任务,深化办法措施。充分发挥农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优势,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以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和昂扬的干劲,积极探索教育培训工作服务建设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办法、新模式。摸清基本情况、完善基本制度、夯实办学基础、建设基本队伍,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促进新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相似文献   

19.
韩国政府建设的“信息化村”模式,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发达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使韩国农村进入了发展新时代。借鉴韩国“信息化村”的建设模式和经验教训,分析了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部分的福建省的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政府主导、推动示范村建设、发挥院校教育资源潜力等措施,以进一步推动福建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赣州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下,广大群众与基层干部积极参与,使得“赣州模式”的内涵、资金融合渠道、人力资源整合及基层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内容在新农村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创新。因此应该在动态的过程中,用发展的观点来理解“赣州模式”,这样更加有利于模式的推广,能够有效规避照抄照搬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