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庆义 《山东教育》2002,(14):14-14
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批评学生的方法提出十条供同行们参考。一、关怀批评。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批评。班主任批评学生时,切忌以教育者身份自居,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而要以同志式的诚挚关怀与热爱的感情去感动批评对象,以引起批评对象感情上的共鸣,化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一旦批评对象完全理解了班主任的善意,不但会把班主任的批评当成忠告,还会从心里产生一种克服缺点和错误的强烈愿望和力量,这就是关怀批评。关怀批评最忌偏心、成见。二、示范批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  相似文献   

2.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绝不意味着不能对有错误的同学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相辅相成,关键的是班主任使用批评手段时要用得恰到好处,具有高超艺术,以达到教育和帮助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班主任批评学生时,至少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黄玲 《今日教育》2007,(4S):29-29
批评是班主任常用的教育手段.它和表扬一样属于激励方法.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某些不正确的行为.预防类似的问题再出现。批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因此,班主任必须讲究批评的方法,增强批评的实效。结合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实践.我觉得批评学生时应做到五忌: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所引发的关于班主任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问题。展开必要的分析和逻辑追溯。揭示传统批评教育中存在的弊病,强调批评是面向事实的对话。指出教师开展批评教育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帮助学生运用理性预判后果,引导他们自我矫正与自我完善,自觉走向健康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5.
李仙莲 《上海教育》2009,(19):51-51
班主任需要批评权,但是,班主任拥有批评权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学生以震慑,而是为了帮助学生成长,所以,我认为“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无论多难管的学生、多难缠的家长,只要我们的批评教育是为了追求这一最高境界,大多都能赢得他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针对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所引发的关于班主任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问题,展开了必要的分析和逻辑追溯。在揭示传统批评教育中存在弊病的同时,强调了批评是面向事实的对话。指出教师开展批评教育必须基于客观事实,帮助学生运用理性预判后果,引导他们自我矫正与自我完善,自觉走向健康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家塞利说过:“就像我们渴望获得承认一样,我们也害怕受到谴责。”害怕批评,拒绝接受批评,逃避批评,这是学生对待批评时的常见态度和反应。但批评教育是班主任必需的教育方式之一。回忆我们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几乎是伴随着批评长大的。虽然我们也曾反感,但是现在我们能够理解当时我们需要从批评中获得对自我行为、能力表现等方面的评判,需要通过批评来纠正自己的言行,改善自我。作为班主任,批评教育是对学生不足的很好警示,是督促学生改善自我,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但作为班主任,我们也要反思我们的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学生的错误、缺点进行批评不仅是班主任应尽的职责,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由于批评的方式、方法往往直接影响被批评者的情感体验,所以,班主任要让学生接受批评,认识错误,改正缺点,使批评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心田,就必须讲究批评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陈淑华 《考试周刊》2012,(42):192-192
班主任有时见到学生做错了事情,除了批评,似乎再没有更好的办法,但学生最反感的就是这一次次的批评,教育效果不佳。经过反思,我认识用爱心教育学生的效果比较好。1.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学生的心目中,班主任是权威人物,他们愿意模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因此,班主任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班级管理中,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班主任掌握艺术性的批评方法,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应从初中生常犯错误的几个方面入手,结合他们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批评与指正。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从措辞恰当解难题、改变方式妙批评、把握分寸促谈话、耐心细致做工作四方面简要论述了在初中阶段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批评艺术,以期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净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1.
在班主任工作中,难免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批评不等于训斥,也不是简单地说教,应讲究批评的艺术。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改过。因此,既不能凭一时怒气大声呵斥,也不能讽刺挖苦,旁敲侧击,更不能破罐子破摔,不管不问,而应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创设适当的教育情境,采  相似文献   

12.
学校教育是塑造学生的健康身心和实现学生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也有权利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就像英国学者培根所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部分教师在实施批评教育的时候,采取的教育方式欠妥,不加推敲,不但未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让接受教育的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最终背离了批评教育的初衷  相似文献   

13.
同表扬一样,批评也是班主任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手段。由于人的天性是“趋赏避罚”,很难做到“闻过则喜”,所以,批评总不如表扬那样易见成效惹人喜欢。因此,批评一个人要比表扬一个人困难得多。尽管如此,正确的批评总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能避免错误的做法,讲究批评艺术,就能使批评成为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形式,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笔者认为,批评学生应做到“四舍五入”:  相似文献   

14.
王家成 《中国德育》2012,(18):68-71
语言批评,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一门需要研究、不断完善的教育艺术。实际应用中,若不慎重对待、讲究策略、把握尺度,就会伤害学生。如班主任冲动时批评教育学生的语言,很容易充当以下六种负面“角色”。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盲校班主任教育学生不可缺少的方法。由于视力缺失,盲生容易出现偏执、偏激、自卑等不良心理。因此,盲校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应注意方式方法,讲究批评艺术,从而达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批评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时常用的方式,但批评多了、批评过了、批评狠了,学生便会产生"批评免疫抗体",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但教育不只是一味地批评、斥责、怒骂,更需要善意的提醒和真诚地帮助其分析犯错的根源,由此及时指导学生改正错  相似文献   

17.
批评是教育学生的手段之一,在尊重学生人格、维护学生权利的前提下,对学生的过失和错误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但批评毕竟是一剂苦口良药,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是一种技巧。 一、批评要以热爱学生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谢晓艳 《考试周刊》2012,(55):182-183
批评的含义有:评论、批判;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指出所认为的缺点错误;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等。教师批评学生,就是要对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意见。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四章第十六条: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教师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是负责任的表现,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有的教师把批评当做法宝。学生一犯错,就拿出老师的威严。立刻厉声厉色地批评他、指责他、教训他。其实,学生犯错有大小,教师不要动辄就拿出批评的武器。批评只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辅助手段。如果教师滥用批评的权利,就是在随意践踏学生的自尊。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否定的评价,以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对于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批评方法如果过于简单、粗暴,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师生的良性互动。特别是班主任,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批评教育的艺术,后果就不堪设想。那么,班主任该如何掌握对学生的批评艺术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批评的艺术总结为“三部曲”。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它是一把双刃剑,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易引发负面效应,比如批评对象情绪的波动,师生的正面冲突等,甚至会引发批评对象的极端行为,因此我们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注意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批评的正面作用,避免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