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资讯·声音     
《河北教育》2009,(7):3-3
“现在的高考不管学生的层次、能力水平怎么样。都是一张试卷。而国外比如法国,作文考试的题目就分为文科、工程技术类、理科三类。”——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日前在京发布了一套民间版的“高考改革方案”。方案中提出,要实行多轨道、分层次的统一考试,将高考科目分为多种组合,包括普通文科、理科、工程技术类、生物医学类等,每科考试内容区分不同难度,比如语文1、语文2、语文3等。数字越小代表难度越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与能力,选择不同类别、层次的考试。研究型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可分别采用不同的考试科目。  相似文献   

2.
曾懋华 《化学教学》2001,(7):32-32,26
20 0 1年后高考综合科目考试已在全国逐步推广 ,在这种新的高考模式下如何进行高三化学复习 ,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能力 ,这是摆在我们化学综合科目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通过近两年的尝试 ,笔者获得了一些经验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理论联系实际 ,解决双基复习综合科目考试是对基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能力考查的载体 ,离开了化学科本身的基础 ,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能是空中楼阁 ,所以在复习时要大力抓好双基教学。1.1 用实验调动学生复习旧知识的兴趣综合科目考试既不同于会考 ,又不同于化学科…  相似文献   

3.
学生在高考英语科目中完形填空题失分很严重。本文中,笔者通过剖析该题型的设题原理,建议教师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在教学中使用四步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科学提升学生能力。  相似文献   

4.
综合能力是指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科学方法的能力。在今天,综合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进而把综合科目考试付诸高考和其他考试中。综合科目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从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的要求来看,实行综合科目考试是  相似文献   

5.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 (一)综合科目的内涵 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周与思路而为“3+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 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应“3+X”高考改革模式而诞生的,它是“3+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 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2000年广东实行的是大综合的考试,江苏、浙江、吉林、山西等省实行的是小综合考试。 (二)综合科目考试的目…  相似文献   

6.
为突破传统高考模式下文理区隔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多元化发展提供可能,新高考改革尝试引入灵活的科目选考制。研究使用改革试点地区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学生的考试科目选择现状,探寻科目选择行为背后的动机,探究科目选择与高考成绩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科目选考制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学生开展文理交融的跨学科学习,但另一方面也导致物理科目的选择比例低且逐年缩减。学生考试科目选择行为背后具有多元化的动机,以学科能力和自我发展规划为选科导向的学生,其高考成绩具有相对优势。与之相异,分数策略导向的科目选择反而会造成学生高考成绩下滑。鉴于此,新高考改革在赋予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生涯规划与升学咨询指导体系,提升学生的选择能力与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综合科目与综合科目考试 综合科目是指根据建立在高中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原则与思路而为“3+X”高考模式设计的考试科目。 综合科目起源于保送生的综合能力测试,是应“3+X”高考改革模式而诞生的,它是“3+X”高考科目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3+X”高考方案的精髓。 综合科目按学科类别划分,可分为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按学科内容多少划分,可分为大综合、小综合。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2009,(7):78-80
澳大利亚(AUSTRALIA):澳大利亚高考HSC(Higher Secondary Certificate)每年10月开始,持续到11月中旬结束,考试科目约有100门。学生们有考试时去考试,没有考试时照常上课。HSC考试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四门必修课和一、两门选修课。因为学生有较多的课程选择自由,所以兴趣、能力可以得到发展。HSC考试的最终成绩是由学生在十二年中的平时成绩和高中会考成绩组成,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教学》2014,(2):1-2
2014年浙江将推出全面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根据初步方案,主要思路为减少必考科目,增加选考科目,实行多次考试,实现高考招生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更多结合,在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压力的前提下,给学生更多的考试科目选择权,给高校更多的考试科目设置权和选择学生权。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家教委规定,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对非高考科目,一是全面开设,二是课时要足,不能随意剧减;对于高考科目,严格控制课时,不能随意增加,并加强这方面的监督和检查。给学生留有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使“自习”真正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自习,星期天学生自由支配,课外活动时间发展个性特长。我校在这个方面作了严格规定:每天不能超过六节课,每星期不能超过36节;自习放给学生,不准发讲义、不准讲课和考试;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广泛的兴趣活动,如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电工、地理…  相似文献   

11.
恢复高考30年,人们再一次将目光聚集在高考制度上,有人盛赞30年来高考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丰功伟绩,有人以专业的眼光评述高考的得与失,也有人挑剔高考的是是非非,并主张废除高考。有没有人知道亲历过高考洗礼的大学生们如何看待高考,他们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本研究用实证的方法,对在校大学生如何评价高考的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下的高考改革能更多地关注考生的需要与利益,使我国的高考更加科学化和人性化。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高考制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社会发展需要高考,个人发展也需要高考;高考功利性太强,教育性不足;高考改革的重点是录取制度,其次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制度与素质教育、创造教育之间的冲突,体现了作为一种选择性考试活动及其功能,与作为一种全面的、应然的考试功能和理念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我国现行的全国性、大规模的统一高考制度,使这一矛盾与冲突更为突出和加剧。要化解和调适高考制度的内在冲突,全面实现教育考试的宗旨与功能,就必须坚决破除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以尽快实现考试制度、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美国高中生面对高考为何如此平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高考不仅深受学生重视,且竞争异常激烈。但美国高中生面对高考却十分平静,且在高考“指挥棒”的引领下,素质教育仍蓬勃开展。究其原因,其高考招生制度功不可没,如:重视平时成绩,建立长效考核机制;考试次数多,并选取最高分;重分数,但更重人的综合素质等。当前,我国高考改革应以美国为鉴,实行既重分又重人的考核方案,实行多次高考,大力进行高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高考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面临许多困惑和困境。招生考试制度的统一性与多样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招生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招生评价体系、录取方式、高校的收费政策、学生财政资助政策等问题,都应深入研究和探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进行大学入学制度的改革,其中不乏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的高考改革应有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何去何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和高考在推动历史前进的同时,也颠覆了教育的本质,使之沦为考试的工具。历史发展到今天,高考也日渐显露出其落后性,必须对其进行否定之否定,才能进入更高的教育境界。高考改革的核心是,改革分数至上、认分不认人的评价和选拔人才的高考招生制度;高考改革的方向是,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三合一”的更公平、更合理、更严格、更科学、更完善的评价、选拔人才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而建立的一项大型教育考试制度,对推动课程、教学及高考制度改革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考试失范、分数绩效作用不大等诸多问题,陷入考试与评价“形式主义”的现实窘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强势性影响是主因,另一方面,学业水平考试本身的性质定位、功能定向、建模形态等也存在偏失,需要进行理性检视.应从完善“国家课程测验”制度立法、建立专业机构、克服考试形式主义和高中教育功利主义倾向等层面对其进行制度反思,建立明确的考试标准、提高测查工具的专业化水平、增强绩效分数的权威性和应用性,加强组织管理的规范性等.  相似文献   

17.
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视角,提出用现代考试观统领高考改革的思路,坚持高考服务考生全面发展,服务高校选拔人才的原则,实现高考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标准的多元化,依法维护考生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18.
高考与统一高考之辩——兼与孙东东教授商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7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没有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 是诸多论者没有区分高考与统一高考。考试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几乎没有 人认为在教育或高等教育中要取消考试。很多人对现行高考的批评或批 判,实际上是对高考统一性的批评或批判。以"存在四大误区"为由所指责 的对象,应是统一高考制度而不是高考制度;高考不是问题,统一高考是个 问题。  相似文献   

19.
考核是教育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考核本身与素质教育并不矛盾,但其前提是考核应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经常性。高考的本质功能是为高等学校选拔合适的生源,但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也发挥着对基础教育的“指挥棒”功能。目前的高考改革须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且应有其限度。  相似文献   

20.
选考科目改革作为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选才,推动了高校招生与培养一体化,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部分学科选考“遇冷”的现象。以物理选科遇冷为例,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视角来看,在不同行动者与行动情境间的互动过程中,行动者基于其行动偏好,在政策控制权、信息掌握和处理能力有限的前提下,经过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导致物理“遇冷”这一集体困境的重要原因。从制度的科学性、公平性、适应性和问责监督机制四个方面评价选考科目设置,要以群体需求为参照,完善选考制度的顶层设计;以政策落实为目标,保障选考制度的实施条件;以正确理念为引导,营造选考实施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