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加旺 《小学生》2012,(9):93-93
《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数感"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概念。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联系数学问题与现实问题的桥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陈燕妮 《广西教育》2007,(4A):43-43
什么是数感?简单地说,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将它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  相似文献   

4.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首次提出培养数感的要求,是对数学能力很好的补充,要想学会“数学地”思考,走进数学,亲近数学,就必需建立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是人们对数的直觉,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这种理解和意识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使我们与数学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6.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数感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数感是人们建立明确的对数概念的认识和有效地进行数学计算等活动的基础。数感是将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7.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态度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之生根呢?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数感”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而能够获得的,培养学生的数感,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去感知、去体验。  相似文献   

9.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观察、体验、操作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在进一步探索数学问题、学好数学的过程中,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吕彩霞 《甘肃教育》2011,(24):33-33
所谓“数感”,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意识,它可以帮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数感的建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需要;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观念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解决生活问题呢?  相似文献   

12.
数感是一个无形的世界,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能起着探索、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球员打球有球感,歌手唱歌有乐感,学生学数学也要有数感。所谓数感:狭义地讲指学生对数的感觉,对数的敏感性。它是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理解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数感”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它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而能够获得的。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4.
所谓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教学活动的基础,是将  相似文献   

15.
数感是一个无形的世界,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起着探索的导航器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学会用数学方式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每个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  相似文献   

17.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对数学对象和材料直接迅速、正确敏锐的感受能力,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  相似文献   

18.
潘文忠 《考试周刊》2011,(81):78-7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并把它摆在新课程六个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程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简单地说,数感就是把实际问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知识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数感?所谓数感是一个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也可以说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由于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培养数感要把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相联系。良好的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意识,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并为解决复杂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使学生经历……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在“内容标准”中的几个不同学习阶段都对培养数感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可见,培养学生数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奠基意义。这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数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