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起点与核心脉络,是党在百年实践历程中生成和发展的结晶,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育人价值,是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的精神基石与宝贵资源。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政育人资源的挖掘,高校要积极探索其实践路径,发挥其深厚的育人动能。文章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蕴涵及思想资源,并提出强化理论阐释、扩充教学容量、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等探究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时代的要求、现实的需要、未来的召唤。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原理”课,要坚持伟大建党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一致性的根本原则、科学性与价值属性相联系的原则。要坚持系统整体融入与环节部分融入相统一的方法论,课上融入与课下融入相配合,线上融入与线下融入相协调。融入的主要路径有立足教材,着重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等环节,以及“虚拟仿真”体验式的教学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胡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高校开展“文化润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对思政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胡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其融入新疆高校思政课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新疆高校思政课融入“胡杨精神”的现实困境是融入思政课程内容的丰富程度还不够深,融入思政课程的频率相对还不够高,不同思政课程的融入均衡性不够强,授课过程中融入环节还不够聚焦等。为此,要进一步加强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将“胡杨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的意识,提高讲好讲活“胡杨精神”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推动思政课教师将“胡杨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方法创新,充分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强化青年践行“胡杨精神”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之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式.在全社会学习党史的背景下,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原则上要坚持逻辑的融入与融入的逻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学形式创新与教学内容完善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政课中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课程承担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将民法典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坐标,以民事法律规范为触点,以法律职业精神培育为指向,让专业话语对接法律话语,让法律精神涵养职业操守,助推大学生筑牢法律信仰之基、立好法律职业操守之德。因此,将民法典教育融入“德法课”的教学中成为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选择,在思政课中对大学生融入民法典教育,实现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深度结合,最终实现让学生真正能够领悟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内涵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共党史是我党和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我们有必要在思政课中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加深大学生对我党诞生与发展历程的了解,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伟大理想目标.本文以大学生中共党史教育为切入点,对党史教育的育人价值及其重要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真阐述了研究主题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列举了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华民族复兴故事、中国改革开放故事以及习近平治国理政故事等融入思政课堂,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把个人前途和发展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金课”概念和标准的提出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建设思政“金课”势在必行。“伟大民族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基于“金课”建设的标准,以“伟大民族精神”内容教学的视角,着力探讨高校思政“金课”建设之道,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 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的文化瑰宝,深度挖掘其元素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是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是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文章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阐释两者融入的内在逻辑,并从讲活思政小课堂、开辟精品实践项目、挖掘新媒体资源这三方面重点论述两者融入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和探索的优秀素材。分析"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性,通过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丰富校园"五四"文化、拓展学习形式、挖掘"五四精神"内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关键在于内容上的改革。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红色基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在融入过程中存在内容拓展延伸性不强、探究启发性不够、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健全、教学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因此,本文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内容进行全过程分析,用开放性思维拓展、延伸内容,用辩证联系思维促进思政课教学守正创新,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2.
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党和国家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对于如何将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地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尚未有明确且全面的研究成果。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准确把握融入的原则遵循,规划好融入的路径选择,对于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育人功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大学生是思想最为活跃的群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步伐.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主阵地,思政课教师是主要力量,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尤为重要.文章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四重逻辑角度阐述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初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形成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习伟大的抗疫精神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搭建起坚强的思想堡垒,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立足分析抗疫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意义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阐述抗议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5.
弘扬和传承伟大建党精神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和重要内容,基于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学情分析,采用支架式教学法,通过搭建概念支架以铸牢信仰之基、搭建对话支架以凝聚精神内核、搭建情境支架以锻造意志品格、搭建协作支架以锤炼政治品质,将伟大建党精神通过思政课教学使学生达到入耳、入脑、入心,有利于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并回应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建党百年之际,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提升学生政治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优化思政课的形式与内涵,拓展思政课教育功能。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将“四史”教育与理论结合、与现实贯通、与政治统一,通过增强教师素养,创新教学路径,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学“四史”、担使命、跟党走。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课面临学生认知错位,西方错误思潮削弱思政课的育人功能,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挑战高校思政课的话语权,高校思政课教师参差不齐等问题。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着育人的重要作用,讲好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抢占舆论主阵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只有调动学生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强化教学设计,注重课堂纪律,完善保障机制,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才能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领作用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伟大建党精神源自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不竭奋斗,取得辉煌成就的集中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精神指引。因此,需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内涵,明确大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重任,通过引导学生认知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创设利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环境、完善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障、提升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力等措施,使当代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伟大抗疫精神和实践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的鲜活的教材,高校和思政课教师采取与思想政治课结合、 引导学生参加抗疫斗争实践、 举行抗疫主题征文演讲、 开展疫情防控知识竞赛等途径,实现疫情防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美术类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美术人才,思政课的作用是帮助美术专业大学生通过实践课的开展切实扎根生活、贴近人民。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与美术专业课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实践教学的路径的尝试,以激发美术专业大学生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主张将审美教育融入思政教育中,以此作为美术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