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技术的认识经历了由漠视到正视,最后进行哲学反思的艰难过程。技术哲学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兴起的时间虽然短暂,但目前至少有两种路径转向值得关注,即:从技术目的论的研究转向对技术认识论的研究;从技术批判主义转向采用历史追溯和个案分析的方法。另外,技术哲学必须把自身当作一门哲学学科来建立,海德格尔的“座驾”说、齐曼的“縻母”说、莱文森的“思想的物质体现”说为我们理解技术哲学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2.
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从内涵上,可分为“政治范式”、“经济范式”、“社会范式”三个范式,三个范式的界定仅仅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理论概括,并不具有排他性,每个范式不只是指政治或经济某一单方面,而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意识形态的、价值的、社会认同趋向的上、社会评价标准上的、人们的日常生活意义上的范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发展历史与国内现实和国际大背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用科学哲学的方法来分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不同时段的内在因素,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逻辑有新的透视。  相似文献   

3.
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给出了科学发展的一般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范式概念揭示的.真正的创新,从根本上说是范式的转变,是一场革命,它必然引起经济、政治以致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创新与范式具有内在关联.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可以探究创新的一般性规律:创新是一种解谜过程,在解谜过程中不断扩展研究区域从而引起原有体系结构的改变;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阻力,首先来自原有范式的制约,这种制约需要创新主体具有的科学思维、科学精神来超越;突破并超越原有范式的制约后,需要把新前景作为创新的动力;在多元范式竞争后出现的新范式就成为根本性创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卡尔-奥托·阿佩尔先验语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佩尔认为,20世纪初发生的“语言学转向”并未使哲学重现繁荣,为使哲学走出困境,惟有改变传统哲学中的“唯我论”倾向。为此就必须倡导语言语用学并赋予它以先验特性。他所建构的先验语用学将促进“语言学转向”的彻底完成,并使之成为第一哲学的第三范式。  相似文献   

5.
意识研究中存在着两大基本范式,这就是行为主义范式和哲学范式。哲学范式主张唯有意识才能理解意识;行为主义范式把一切解释建立在受控实验之上,力图在意识的解释中排除灵魂。本文通过二十世纪至今的研究回顾指出,这两种对立的范式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理解意识。意识的科学解释有待于这两大范式之综合。本文提出意识研究的递归方案,认为意识的科学解释和我们现在熟悉的“科学解释”不同,它会导致唯物论和唯识论界线的消失。  相似文献   

6.
以库恩所研究的"范式"为理论基础来透视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库恩的"范式"之所以被人们认为是掀起了科学哲学世界里的一场革命,可以归因于它不仅从"范式"革命的角度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过程,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高科技体系中和各种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中,无时无处不体现着"范式"的历史作用及内涵.在此所要阐述的观点是"范式"在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信息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构建及意义,并力图使读者了解取得一种范式是任何一门科学领域的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一 “哲学……依其本质是关于真正开端的科学,关于起源的科学,是‘一切事物的根’。一门关注事物根源的科学、一门彻底科学的方法本身必须是彻底的,在每一个方面都是如此。”胡塞尔的思想终生都导向起源问题,这样说也许并非不恰当。他的早期著作系统阐述了研究“真正开端”的途径;他终生都在发现、重新发现和阐明这些开端及其研究途径,最终,他预示了科学史研究应当遵循的目标。本文的目的就是表明胡塞尔所理解的这些目标与“真正开端”之间的本质关联。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出场是在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成果进行理论总结和评价基础上提出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学科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进行宏观探讨、鉴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归宿不同而进行范式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实践活动范式等几个方面。但从整体上看存在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以“传统教育学范式”为蓝本、对“社会哲学范式”与“人学范式”的非此即彼理解、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的阐释有待进一步深化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以深化其范式研究,勾勒了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的内在逻辑及其具体演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范式内涵,贯穿主线、问题域以及境界层次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从古希腊时代一直走到今天,成为一门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史的经典学科。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形而上的、完全抽象的哲学研究范式已经不再为哲学工作者们所热衷,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贴近社会脉搏的,具有实践意义的哲学研究范式。笔者力求以最为精炼的语言,从哲学研究范式的角度入手,剖析作为社会哲学中的最后一环——社会工程哲学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从科学的社会功能上论证,认为现代科技已政治化为一种意识形态;SSK的科学政治学派则将政治权力转换为“学科规训”概念,而从内在构成要素上对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加以论证,结论是:任何现代学科都通过规训形式使“权力”渗透到其研究活动中,“权力”是科学知识的起源和内在因素,权力本身成了知识的标志。然而,科学事实上并非彻头彻尾的“权力”。科学中的政治因素不可完全排除,但这并不导致两者关系中地位的等同甚至颠覆。科学知识或说科学本质仍以客观性为主,政治因素等主观性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要学好物理首先要让每位学生一开始就获得学习的成功,使物理课真正成为他们喜爱的一门功课,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展心智具有重要意义,而物理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亦即对事物的反思)这句话通常被人们理解为是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表述。但是在本文看来,这句话在深层上蕴藏着哲学认识论意义上的革命,因而可以被理解为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它暗示着近代哲学范式的重大变革,即在马克思那里实现了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范式转变,真正地体现了哲学的特性与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3.
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恩的科学范式论不仅奠定了科学哲学中历史主义学派的基础,而且开辟了科学历史说明的认知途径。通过比较库恩“范式”与福多“心理模块”两个重要概念的异同,可以清楚地看到库恩范式在相当大程度上所具有的心理模块特性。这表明,作为社会文化范畴的科学范式与作为认知心理学范畴的心理模块具有跨层次的关联性和同构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库恩范式的心理模块性有助于消除库恩范式论中认知说明的不彻底性,使范式论的认知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4.
赵宇 《今日科苑》2007,(12):226-226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通过对科学发展进行历史的考察,提出了“范式”的概念,提出了崭新的、基于历史的科学观以及用以描述科学历史发展的“范式”,为科学哲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论述的科学的政治哲学并非一门新创的学科,而是科学论继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科学知识社会学(SSK)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案.通过对J·劳斯的<知识与权力--走向科学的政治哲学>一书的剖析,本文展示了这一研究方案的大致轮廓.我们认为,如果把科学认定为是一种公共的事业,那么新的科学论的构筑就必然要涉及权力的关系及其辩护方式;并且,如果科学与权力(包含物质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联系,那么它们只有在政治哲学维度才能得到整合.  相似文献   

16.
HPS教育由萌芽与诞生发展成为科学教育的核心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马赫从历史与哲学角度来“理解科学本质”,萨顿使科学史以学科身份步入科学教育,库恩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作为共存体纳入科学教育,建构论学者增加并强调科学社会学对科学教育的意义.在历史、哲学与社会学情境中理解科学,有利于科学及科学研究事业走向民主与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科学革命的结构》的发表震惊了整个科学界,在书中库恩在用“范式”、“不可通约性”、“格式塔转换”、“科学共同体”、“常规科学”等概念系统完整地阐述了自己关于科学理论的革命性的发展模式。其中,“范式”这一概念理论体系是库恩整个科学发展理论体系的基础。文章就将从库恩科学范式理论角度探讨新中国民法发展及新中国民法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于国 《今日科苑》2009,(22):249-249
从某种意义上讲,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为不论从物理概念的建立,到各种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的重要途径,必须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全面成功,在物理实验课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认为从科学实践哲学的角度看,科学是源于实验室的地方性知识。科学知识就是福柯意义上具有塑造场景作用的权力关系。科学传播本质上是实验室的权力关系对整个社会的标准化重构,同时又是社会对科学知识与权力关系的“去标准化”反向重构。科学传播具有政治学维度。  相似文献   

20.
库恩科学范式理论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教育思想 ,库恩对科学教育与公众的科学信仰 ,科学教学 ,“收敛”、“发散”思维的培养 ,科学创新能力养成 ,科学“真理”教育 ,科学哲学对公众科学教育的作用都有所研究。观点新颖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