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衰老密切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黑质和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减弱,而产生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等症状.健康人每10年就有约4%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消亡,PD患者脑内近70%多巴胺能神经元被破坏[1].临床早期使用的多巴胺(DA)替代疗法,虽然疗效较好,但无法控制病情的发展,长期应用会带来副作用,严重者可致精神障碍[2].近年来PD的治疗研究很多,现就其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DA)与中枢疲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领域一项重要研究课题。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发展,运动性中枢(CNS)疲劳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对多巴胺与中枢疲劳的研究进行综述,认为长时间运动后中抠多巴胺水平的明显升高可延缓疲劳的发生,并就中枢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内在机制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3.
震颤麻痹又称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1817年英国医生巴金森(James Parkinson)首先描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由于脑炎、脑动脉硬化,脑外伤及中毒等原因产生类似临床表现或病理改变称为震颤麻痹综合征或巴金森氏综合征。近年来发现本病患者黑质及纹状体多巴胺的严重缺乏。多巴胺(Dopamine、DA)  相似文献   

4.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L-半胱氨酸和银分层修饰电极,用阻抗谱对分层修饰电极进行表征.研究修饰电极上多巴胺的电化学行为,建立差分脉冲法测定痕量多巴胺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扫描速率为100 m V/s,p H3.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多巴胺在L-半胱氨酸和银分层修饰电极上产生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pa=0.452 V,Epc=0.404 V.用差分脉冲法测定时,峰电流与多巴胺浓度分别在2.50×10-7~7.50×10-6mol/L和7.50×10-6~1.00×10-4mol/L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5×10-8mol/L.用于香蕉中多巴胺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少年儿童研究》2009,(4X):63-63
<正>贺金波等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归纳了网络成瘾的发生机制:生理上,网络游戏能刺激大脑的奖赏中枢,促进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加玩家的欣快感以致产生依赖,最终导致脑结构变化而成瘾。心理上,福乐体验理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甲基苯丙胺对多巴胺、多巴胺受体、多巴胺转运体的作用,总结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作用。结果: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结论:研究清楚多巴胺系统在甲基苯丙胺成瘾中的作用,为甲基苯丙胺成瘾治疗寻找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7.
亚甲基兰中性红聚合膜电极对多巴胺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中性溶液中用重复电位扫描法在玻碳电极上制备了亚甲基兰混合中性红聚合膜。其聚合是在高电位引发下,氧化中性红和亚甲基兰产生自由基发生链式引发聚合时该聚合物修饰电极在pH值为8.4时对多巴胺有良好的催化氧化能力,在3×10^-6~3×10^-4mol/L范围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可用于多巴胺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分子丝肽功能化石墨烯(SP-Gr)的制备、表征及在多巴胺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构建了综合实验体系。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丝肽功能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将SP-Gr纳米复合物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构建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采用伏安法和交流阻抗谱表征传感界面,优化了实验条件,并实现了多巴胺电化学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9.
脑组织移植后在免疫排斥、多巴胺能神经系功能的恢复及患者临床症状的减轻等方面.与移植多巴胺能细胞存活数量尤其是氨酸羟化酶细胞的数目密切相关.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脑组织移植治疗帕金森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银掺杂聚L-酪氨酸修饰电极研究多巴胺与Cr(Ⅵ)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在多巴胺溶液中加入Cr(Ⅵ)后,多巴胺的氧化还原峰电位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且没出现新峰,但峰电流值降低,说明Cr(Ⅵ)能与多巴胺发生氧化作用,导致多巴胺浓度降低,且在血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大于胃液酸度中的电流差值.  相似文献   

11.
多潘立酮是一种合成的苯丙咪唑类衍生物,作为一种具有抗呕吐作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以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多巴胺2(DA2)受体,减少多巴胺介导的平滑肌松弛,增加胃肠道动力。目前在国内,多潘立酮主要以混悬液及片剂的形式作为胃肠促动力类非处方药物使用,其适应证为消化不良、腹胀、恶心、暖气、呕吐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了用1,3-环己二酮-甲醛作为荧光衍生试剂测定多巴胺的方法。多巴胺与1,3-环已二酮-甲醛反应生成一种强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波长是393nm,最大发射波长是450nm。多巴胺浓度在10~40μg/ml范围内与相对荧光强度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0.1732F-29.687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相对标准偏差为2.5%,检出限为18ng/ml,回收率为97.9-101.7%。实验了pH值,温度,放置时间,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的影响。此法可用于注射液中多巴胺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姜黄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大鼠拟帕金森病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单侧黑质区6-羟基多巴胺注射所致大鼠拟帕金森病的保护效应.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正常对照组、姜黄素组、6-羟基多巴胺组、6-羟基多巴胺+姜黄素组.6-羟基多巴胺被注射入6-羟基多巴胺组和6-羟基多巴胺+姜黄素组大鼠单侧黑质区,制备拟帕金森病模型.6-羟基多巴胺注射后2周,大鼠经阿扑吗啡诱导进行旋转行为实验,评估帕金森病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在旋转行为实验完成的第二天,姜黄素以100mg/kg剂量灌胃,1次/d,持续4周.给予姜黄素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纹状体中多巴胺含量.结果:经姜黄素处理的拟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区的多巴胺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姜黄素对6-羟基多巴胺所致大鼠拟帕金森病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4.
点上一支烟,深深吸入一口。这一口就吸入了4000~5000种不同的化学物质,而吸烟的快乐只来源于尼古丁。吸入烟雾是让外界物质进入人体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仅次于注射。烟雾中的尼古丁经肺部进入血液循环,只要10秒左右的时间就到达了大脑,刺激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多巴胺让人精神集中、肌肉放松产生愉悦的感觉,并容易让人上瘾。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无孔不入的信息给大脑增加了沉重的负担,使我们疲于应对。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升脑力呢?完成任务刺激多巴胺分泌多巴胺是大脑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其作用是传递亢奋和欢愉的信息。美国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大脑绘图技术对"积极进取型"和"松懈懒惰型"两种人的大脑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那些努力工作、想得到更高回报的人,其纹状体和  相似文献   

16.
在2012年召开的美国化学学会第244届全国会议暨展览会上,来自墨西哥国立大学的卡丽娜教授报告了自己的研究成果,称食物可以影响人的情绪。 食物真的可以影响人的心情吗?为什么呢?其实,科学家很早之前就试图弄清楚食物对人们心情及情绪的影响。早在2006年,麻省理工大学的研究员朱迪思?沃特曼(Judith Wurtman)就曾写书分析了食物对人大脑中神经递质的影响。他发现,当人感到警觉时,与大脑产生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有关;而当人感觉平静、积极,则与血清素有关。因此,影响人的情绪的物质主要有三种: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不同的心情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食物呢?  相似文献   

17.
制备了稀土杂多酸盐修饰玻碳电极并研究了它对多巴胺的电催化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多巴胺有较好的电催化作用,且多巴胺在该修饰电极上的氧化受表面控制。稀土杂多酸盐修饰电极对多巴胺的催化氧化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纤维素改性方法(多巴胺改性),并加入交联剂(聚醚酰亚胺)进行交联,得到了高强度、高模量的微纤化纤维素膜。改变多巴胺聚合时间、多巴胺浓度以及交联剂的用量,探索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多巴胺聚合72 h,多巴胺浓度为1 mg/mL以及聚醚酰亚胺加入量为30%时,得到的微纤化纤维素膜力学性能较优异。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环保且容易实现,既为微纤化纤维素的化学改性提供了思路,也为制备高性能纤维素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一、阅读下面的科技文,完成1~3题。多巴胺与人的幸福感多巴胺是一种脑内分泌物的化学物质,简称"DA"。它是一种神经传送素,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据2011年12月4日《科技日报》报道,复旦大学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历经3年攻关,发现成瘾药物戒断症状形成的新机制"戒断成瘾药物后所产生的痛苦与激活脑内另一个脑区杏仁核多巴胺系统有关"。这一成果发表在2011年11月30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