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促进学校”是建设和谐校园新思路。本文阐述以“健康促进学校”理念建设和谐校园的实践,把“健康促进学校”理念与办学特色相结合,通过制度、队伍建设,营造环境,科学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后疫情时代,在校园里,如何保证学生的健康和学习,成为学校防疫的重要任务.文章以此问题为契机,以学校STEAM实验室为主要实验基础开展项目式学习,协助学生自主探究、设计、制作一款能够智能测温的校园防疫机器人,功能主要包括体温监测、消毒、循迹、避障等,以解决实际无接触式管理需求.文章通过介绍学生校园防疫机器人设计与制作项目过程以及成果评价,结合校园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探究STEAM教学与学科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金石 《科学启蒙》2011,(9):90-91
在空中摧毁来袭弹药的智能炮、蜂鸟大小的微型侦察机、冲锋陷阵的机器人士兵和机器狗、剪断隔离铁丝网然后排除地雷的机器人、向任何不能说出正确口令的入侵者射击的自动哨兵……  相似文献   

4.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校园安防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增多的现象,提出了将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ZigBee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校园安防管理之中,设计了包含RFID校园门禁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和防火报警系统等多个子系统的整体化校园安防系统,有助于各类学校进行“平安校园”、“智能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谢凯 《广西教育》2022,(34):17-19+30
本文针对智慧校园建设中理论与方法偏差、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困难、教师技术培训不到位等问题,论述南宁市玉兰路小学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的实践经验,即通过“内主”研究和“外联”助力,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为师生创设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2007年平顺县推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注重在挖掘教育内部潜力、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上做文章,通过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平安校园”和“绿色校园”等系列活动,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打造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从而优化了教书育人环境,对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军用机器人     
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无人驾驶的飞机,投下电脑控制的武装机器人,会以为这是未来战争的场景,其实这一切已在现实战争中逐步使用。军用智能机器人以微电脑为基础,以各种传感器为神经网络。其巨大的军事潜力,超人的作战效能,使其越来越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典型的军用机器人——美国的“哨兵”,能说300个单词,能测出声、火、烟、风等异常物体并提供相关数据,能对可疑目标发出口令,并在目标答错口令的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开枪射击。机器人“激战哨兵”还装备反坦克武器,发现敌装甲目标时,能自…  相似文献   

8.
根据教育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学生健康观念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健康素养,积极响应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的倡导,研究创新在高校引入课下“校园APP健身跑”与大学生体育课相融合,以多样化体育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以多元化评分体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积极性,目的在于大力发展大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提高身体健康素质,逐步养成健康第一的理念。辽宁几所高校共同合作,通过文献法、调查法、数理分析研究法等相互比较认证,发现参加“校园APP健身跑”学生的体质有了显著的变化,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优秀率、达标率提高明显,学生已基本适应了自觉慢跑锻炼的健康生活习惯,“校园APP健身跑”融入大学生体育课的教学模式实践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一种机器人智能寻迹与迹线分支识别方法,给出了小车寻线过程中错误干扰信息的处理方法。利用小车头部4个红外反射式传感器,读取的导航路径信息经识别后,能够区分十字路口、丁字路口、左直角转弯、右直角转弯、死路以及起始、终点等基本路径信息,实现小车在平面线轨迹地图中的自主导航运动。  相似文献   

10.
循迹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领域内非常重要且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智能移动装置,国内许多重要的比赛都以循迹机器人为核心进行开展的。本文设计的智能循迹避障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主要由四个模块组成:最小系统模块、循迹模块、避障模块、电机驱动模块。该机器人能在规定的场地上按指定路线行走,实现各种直走、转弯、调头、加速、减速、爬坡、探测障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神池三中在全校开展了创建“卫生校园、园林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特色校园”活动。学校制定了《实施方案》,把“六园创建”纳入学校总体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同时,全校各班以“六同创建”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优美校园环境对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激发了广大师生参与“六园创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它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校园物理环境,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这样的环境给高数的学习带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要“构建学习型校园”?其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之外,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构建学习型校园正是基于“培养师生健康自主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4.
高校信息化建设进入“云时代”后,无线校园网的建设面临更多挑战.无线校园要为智能移动设备提供无缝连接,要求学校不仅要将无线网络覆盖至每个角落,更重要的是,要提供高性能校园无线网络,包括高吞吐量、高传输速率、稳定可靠的连接.要实现校园内师生们“畅快”的无线接入,除了做好无线合理部署,实现整个校园环境的无线全覆盖之外,“小小”的AP天线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和机器人应用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构建智能制造协同育人平台;创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智能制造高级人才;通过开放式协同育人平台构建校园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研究创新与应用创新能力;适应企业行业发展需求和学校职业定位,通过项目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构建“双师型”的工业机器人师资队伍;突出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调整知识体系,形成多元合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精神,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我校把营造“书香校园”确定为学校特色发展之路。创建“书香校园”活动是学校实施文化教育,培养文化新人的重要载体,是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活动的开展,学校着力构建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广大师生“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并以教师的读书活动带动学生的读书活动,形成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营造知书达理,好学上进的校园书香氛围。  相似文献   

17.
叶显发 《湖北教育》2004,(18):45-46
为什么要“构建学习型校园”?其目的至少有两个。一是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除了提升教师自身的素养之外,也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宜昌市西陵区铁路坝小学构建学习型校园正是基于“培养师生健康自主发展,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升师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淮安市和平镇中心学校凝练"和煦文化”,以“学校是个温暖的地方”为办学理念,让师生在校园里阳光、健康地成长。学校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进义务教育课后延时服务工作,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为目标,立足乡镇学校实际,以“乡村少年宫”为载体,打造丰富、生动的延时服务第二课堂,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连长经过某排岗哨时,哨兵忘了向他敬礼。连长一怒之下,竟命令哨兵向他行100次军礼。这一幕正巧被来连里视察工作的将军看在眼里,将军便提醒连长说:“请别忘了,哨兵每一次向你敬礼,你都必须还礼!”这是我在一本杂志上读到的一个幽默故事。故事中的连长之所以会自讨苦吃,就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太高,惟自己是尊,而忽视了对哨兵的尊重。“你都必须还礼!”将军的话使我想起了很多很多。哨兵敬礼,连长理所当然应该还礼,但作为一名教师,面对学生的敬礼,我们就可以不还礼吗?校园内外,常常遇见很多学生,他们总是很热情地向我问好,但我不敢说每一次都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的目的是利用乐高机器人NXT与美国威尼尔公司生产的各种传感器的整合,来展示机器人在学校实验教学里的强大功能,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地了解机器人工作的原理,认识乐高NXT和威尼尔传感器。并借助乐高NXT和威尼尔传感器来探索、研究、开发更多的智能机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