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孕育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本文简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并探讨其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启示:一是优化人格构建的初始环境;二是建立健康心理防御机制;是倡导儿童游戏,重视情绪疏导;四是构筑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2.
吴其旺 《文教资料》2010,(14):29-30
本文旨在指出生活年代相差半个世纪的美国作家霍桑和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对人格多重性的认识有着惊人的相似,首先质疑运用弗洛伊德理论来解读霍桑作品这一做法的合理性值;其次通过分析比较霍桑的《“幻想”的魔法盒》和弗洛伊德的人格多重性理论,指出二者的相通之处:最后就弗洛伊德概念中的“自我”与“超我”的关系提出一点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杨坤 《学语文》2014,(1):49-50
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从符号学、原型分析、主题学等各个方面对它进行阐释,形成了一门“呼学”。其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深层心理亦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人格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比较重要的分支,根据人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与超我。健康的人格需要本我、自我和超我相协调。然而《呼啸山庄》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却有着放纵的本我、焦虑的自我和矛盾的超我.这体现在她对希斯克厉夫扭曲的爱与挣扎。  相似文献   

4.
茹艺 《海外英语》2012,(19):196-19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普遍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所构成。该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予以新的解读,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保罗的人格特点及发展,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已经普遍应用于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人格结构理论是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整体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主要部分所构成.该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予以新的解读,从“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剖析主人公保罗的人格特点及发展,揭示其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在其长篇小说《雾都孤儿》中对南希这个女性描写的笔墨不多,但这个人物却在整部小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她的帮助,主人公奥利弗最终摆脱了陷入贼窝的厄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著名的观点之一是关于人格的论述,即一个完整的人格具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很多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其人格成长都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人物形象。本文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出发,探寻南希在贼窝中迷途知返的原因,对南希这位勇敢女性进行一个完整的人格解读,以全面理解她的人格蜕变与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7.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分析《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在“本我”“自我”“超我”层面呈现出来的不同人格特征,探求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与外部现实、宗教影响,明确他是如何在冲突中走向精神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的,从而对《老人与海》的内涵做出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8.
小说《长日留痕》刻画了一位近乎"完美"却充满悲剧色彩的英国管家—史蒂文斯。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文从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视角,通过分析斯蒂文斯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失衡的状态,从而揭示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9.
新弗洛伊德主义不仅仅是对弗洛伊德主义的修补,它是由众多人物的许多理论组成的一个宏大话语体系,这些理论有共同的旨趣,例如都非常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重大影响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经典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通过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有危机的解决来实现的.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解释和说明人的道德发展问题,并具有丰富的德育意义,这一理论能为德育的针对性、系统性与生活化等提供深层的心理学根据.  相似文献   

10.
米志华 《教学随笔》2015,(2):190-191
欲做学问,必先做人。完善的人格,是一个安身立命的根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我主要从主体教育、情感教育、和谐教育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人格教育不能忽略教师自身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1.
发展心理学视野下的弗洛伊德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发展心理学视野下的弗洛伊德理论,启示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注重潜意识的潜移默化作用,要从自我和谐的角度进行自我教育以实现自我的分化和统合。结合发展心理学视野下的弗洛伊德理论来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学,有利于将心理学的有关成果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利于作为交叉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有利于个体进行自我教育并逐步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洪兴兵  郭平 《师道》2007,(4):36-37
学校进行教育理论测试,其中一个题是“假如让孔子来替我们当老师”。这引发了我许多的感想。实话实说,假如让孔子来替我们当老师,他不会适应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贯彻始终的主线是完善人格,追求人格自由、和谐、充分地发展。但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更多的是在压抑个性。夸美纽斯说“学校是学生心灵的屠宰场”,说的是几百年之前的西方教育,然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似乎并不比这强多少。但我又想,孔子虽有远大的理想,却并  相似文献   

13.
正艾米丽·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在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都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从符号学、原型分析、主题学等各个方面对它进行阐释,形成了一门"呼学"。其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深层心理亦可以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阐释。人格心理学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各种学说中比较重要的分支,根据人格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了《雷雨》中的人物,论证了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发展才能达到人格的平衡和健全。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事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相似文献   

16.
疯癫现象经常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出现,多年来,哈姆雷特的疯癫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而奥菲利娅的疯癫现象受到的关注却比较少。本文将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来解读奥菲利娅的疯癫现象。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超我和自我三个部分构成,三者互相影响,如果失去平衡,人格就会产生异常。奥菲利娅的本我和超我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了她的疯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重结构理论为基础对小说《以弗所的寡妇》的主人公的行为做出了细致的心理分析。而男女主人最后做出的愉快地抉择让我们认识到人在没有社会道德监管情况下的人性的弱点,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8.
马建  李怡 《中国轻工教育》2013,(4):15-16,32
本文通过阐述创新人格培养和艺术教育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艺术教育培养创新人格的有效途径,为完善艺术教育创新人格培养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四个部分,他的人格理论包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少谬误。  相似文献   

20.
弗洛伊德的心理人格剖析为我们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人物心理人格的状态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与命运。在欲望四处游荡的社会里,本我狂放、自我折磨与劝说、超我缺席与缄默,这是格非长篇小说《欲望的旗帜》中主要人物心理人格的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