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重新解读以《四书》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经典文本,对其中的修辞批评现象进行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先秦儒家在自身的话语共同体内无形中确立了“言说厚德”“修辞立诚”“言闻从礼”“言行及义”等言说规范,以及“察言观色”“听言现行”“知言及人”等修辞批评方法。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宣扬儒家思想的话语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儒家修辞批评观。  相似文献   

2.
<画皮>是清代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的名篇.其在人物塑造和创作目的上突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以文学行教化的文学现念,具有浓厚的儒家思想文化色彩.这与作者蒲松龄受儒家思想深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鲁四老爷的起名作者为小说中的人物起名,为什么不用鲁大老爷、鲁二老爷、鲁三老爷?这是有一定寓意的。按辈分来说,小说中的我称鲁四老爷为四叔,"四叔"谐音"四书"。"四书"是  相似文献   

4.
《四书》是大观园里书目提及最多的。贾宝玉认为《四书》是先秦哲人阐释学术思想的著述,而《四书章句集注》牵强附会,曲解经典。两者在曹雪芹的笔下与贾宝玉的心中泾渭分明,态度也大相径庭:对儒家经典《四书》充满崇敬,而对用来钻营举业的《四书章句集注》等后人注本则非常鄙弃。曹雪芹的《四书》观受到时风与家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约产生于唐代晚期的古典小说《灵应传》属于短篇神怪小说一种,其荒诞怪异描写的背后所表现出的却是大量的儒家思想。本文主要从儒家天命观之积极入世的政治参与和理想破灭后的现实博弈、儒家伦理道德之仁礼忠孝以及尊天敬祖观念等几个方面来解读唐传奇《灵应传》中所隐含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6.
《醒世姻缘传》以转世轮回、因果报应作为叙事框架,真实反映的却是社会家庭之事。是要借佛教的惩戒匡正儒家的伦理纲常,扭转世风人情,以儒家道德评价标准,作者设计了众多人物命运。通过小说人物命运也让读者窥视到了作者心中的道德标尺,以及这儒家道德标尺所导致的局限性和人物情节矛盾。  相似文献   

7.
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瑰宝,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明清之际,天主教来华耶稣会士为在中国顺利传教而附会儒学,开始把儒家经典译介到到西方,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四书、五经为基本研究本体,将先秦儒家经典的译介时间界定为学习化用和研究三个阶段,探讨儒经译介的文化适应背景,分别梳理四书和五经的译介历程,分析儒经译介对当时西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图重现这段重要的东学西传翻译史。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14):17-18
众所周知,小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解读的关键是对人物的分析,因为在小说中,人物的刻画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还蕴含着作者深层的情感。在解读人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把握文本的发展脉络,还可以感知到作者的创作意图,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进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在本文中,我将以《穷人》这篇小说为例,就如何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展开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9.
哈姆之死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经典的环境描写之一。学界对哈姆之死的解读常常只停留于环境。这一情节的主人公哈姆作为小说的次要人物一直都没有太多的研究与关注。本文选此经典情节探究其背后的深刻内涵,从这一角度去解读作者的创作思想和人道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自称"一团矛盾",他的中西文化观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特定历史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特点。关于林语堂与儒家文化关系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包括六个方面:林语堂的儒家人物观、林语堂的儒教观、林语堂对儒家经典的翻译研究、林语堂对儒家文化的阐释特点、从作品解读林语堂的儒家思想、对《子见南子》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林语堂与儒家文化关系研究之梳理,认为在研究内容、方法、视野、地域等方面还可以有进一步提高和深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黄济 《中国教师》2007,(4):29-30
<正>在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主要的是儒、道、墨、法四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著述,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已在《四书》中作了解读,现再将儒家中另一派别,荀子及其著作《荀子》,做些简介。  相似文献   

12.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经学在宋代取得的辉煌文本成就。《四书》合集和集成形式的《四书章句集注》,展示朱熹推进经学新形态的大工告成。《四书》经典本文在诠释书体的阐发下成为《四书章句集注》,为儒家经学生命精神的焕发树立了新的典范。《论语》、《孟子》与《大学》、《中庸》分殊于语录体和文论体。经文本体吁求注释体制有所适别:朱熹以集注体式适用于《语论》、《孟子》;以章句体式适用于《大学》、《中庸》,适别性的诠释书体与特定经典文体结合,生成了理学时代的经学巨著。朱熹的经学实践.促进了儒家经典文本从汉代《五经》合奠、唐代《五经正义》向宋代《四书章旬集注》的里程碑式进步,开新了经文本体与注释体制关系契接与疏通的时代学风。朱熹经学实践开新的层面主要是: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章旬集注体式分别适用经典文体,经典义理与人生日用亲和相切。  相似文献   

13.
《四书》为儒家经典。《四书》中的道德管理思想、诚信管理思想、和谐管理思想等对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一书被人们看作是士人对精神自由和个性追求的象征,但却采用了反映儒家价值标准的体例。学者们对这一文化现象做出了不同的解释。笔者认为,魏晋时期对道家思想的注重仍然无法完全脱离早已在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追求个性和人格的儒家精神、儒家经典和汉魏时期官方提拔人才的人物品评潜在形成的思维惯性、推崇道家精神的士人从儒家经典中寻求理论依据的社会风气对于刘义庆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好解释了《世说新语》体例的设置。  相似文献   

15.
“《四书》的现代教育价值研究”系沈阳师范大学刘兆伟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该课题旨在通过梳理自两汉至近代有影响的各家注释,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实际,重新注释《四书》,实现对这一儒家经典的准确理解。以此为基础,从教育文化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政治学等新的学科角度,阐发《四书》在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提高青年学生人文素质和民族传统文化素养、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促进新时代民族精神形成等方面的现代教育价值。目前,该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已发表《〈论语〉章句辩说-兼及儒家思想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以儒家思想为尊,因此,古代公文通过直接或间接引用儒家经典,作为指导思想、出发点或证明具体观点的论据。这不仅使公文思想深邃、富有内在张力,也使儒家政治伦理和实践理性得到传扬。作为临民治事工具的古代公文与作为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形式的儒家经典相结合,成为“治统”与“道统”有机结合、互相补益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7.
作为儒家经典《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庸》可谓是典型的儒家道德标准,受到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以其中的翻译方法作为着手点,对辜鸿铭、理雅各和陈荣捷的翻译目的和基本翻译策略进行推理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经典叙事学中,作者、叙述者和读者是分辨得很清楚的概念。鲁迅是我国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其小说叙事特征明显,分辨其小说的作者、叙述者和读者,有利于准确解读其小说的形式特色和内容意蕴。今以鲁迅入选教材的白话小说为例,对其作者、叙述者和理想读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9.
孙骋 《文学教育(上)》2010,(11):116-118
"四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典籍,历来为各代统治者和文人所推崇。明太祖朱元璋确立了"专取四子书命题试士"的科举政策,由此四书就被当做士子日常的功课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并确立了"四书"在明代文学中不可撼动的统治地位。而"四书"地位的确立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主要以"四书"在历史上地位的沿袭为研究对象,同时简要分析四书作为明代科举考试的依据对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源头性材料,也是历代儒生士人的必读之书。该著作在历代阅读者的阐释中逐步走向了经典化,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到清代《论语》与《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也形成了儒家经典化体系。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容易入门又直指儒学宗旨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