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兰台世界》2011,(9):48-49
董增龄所著《国语正义》文献价值巨大,在辑补三国时期已经亡佚的古注旧注,征引汉代郑众、贾逵等人的论说旧诂,校勘《国语韦昭注》的字句字词,订正历代文献传抄的失误不足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韦昭《国语解》是研究《国语》最重要的著作。但该书的撰著年代及音注问题仍含混不清。从韦注所涉孙吴的地名入手,可考证出韦昭作注的时间在赤乌五年(242)至宝鼎元年(266)间。天圣明道本《国语解》卷一《周语上》的反切直音皆非韦昭注,而是羼入的唐人旧音。比勘宋本《文章正宗》中的《国语》选篇,可推定明道本的注音并非清人影抄时羼入,或是宋本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国语》是先秦重要典籍,韦昭广采旧训为其作注,后人整理《国语》成就颇丰,笔者在研读时发现有些断句仍存在分歧,有待推敲商榷,现举一则.  相似文献   

4.
唐代颜师古《汉书》注是中古《汉书》学的经典著作,《汉书叙例》是了解颜氏学术观点的重要文本,该文对南朝《汉书》注多有批判,亦不收录南朝注家,其中原因可归结为:晋唐之间蔡谟《汉书》注本的流行,北方《汉书》古本与《水经注》等其他文献的留存,梁末唐初的书厄及南朝《汉书》注之新变范式。此外,考察颜注《汉书》的成书历程,探研成书实情,对理解“抄袭旧注”说亦有助益。  相似文献   

5.
吴若本作为王洙本之后的重要南宋初杜集本,其编次应与王洙本旧次相同。而钱谦益《钱注杜诗》号称承袭吴若本而来,其实暗地里已依据宋人鲁訔编次与黄鹤系年,对吴若本原编次有极大改动,此为文献整理之大忌。《钱注杜诗》向称清人杜集注本的源头性"善本",考察其成书渊源,对衡量《钱注杜诗》版本的真正价值,对了解清人杜集注本对宋人杜集注本的承袭线索,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宋人注宋诗的注者常参与原集的编纂。任渊的《后山诗注》与胡穉的《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在别集的最初版本已失传的情况下,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史容的《山谷外集诗注》将原集由分体改为更佳的编年排列方式。这些注本都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任渊的《山谷内集诗注》、施宿的《注东坡先生诗》题下注、李壁《王荆公诗注》所作校勘,用以参校的材料可信度高,且慎于改动原文。李壁《王荆公诗注》还进行了辨伪。宋人注宋诗所引佚书,亦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7.
何泽棠 《图书馆论坛》2006,26(3):285-288
通过孤本《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现存四卷与通行苏诗百家注的对比,总结以赵次公为代表的早期苏诗注家在总结用典之法、释词、阐释诗意及评论等方面的成就,揭示《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殿元 《兰台世界》2016,(2):123-125
甲骨文是形成于商代的成熟文字,在甲骨文之前,应该还存在远古文献,这在古代的典籍中是有大量记载的。例如《尚书》中的《虞夏书》,《左传》和《国语》等先秦典籍中记载的《夏书》《夏训》《夏礼》《夏时》《夏令》及《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就是夏代甚至比夏代更早的远古文献。遗憾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对远古文献缺乏保存意识,所以许多远古文献在此时期都遗失了。  相似文献   

9.
裴骃《史记集解》保存了数目可观的汉魏古注,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它最早大规模引用了《左传》杜预注,因此,《史记集解》对于研究早期杜注的接受乃至杜注的校勘都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考校可知,裴骃所引杜预注既有《春秋经传集解》,又包括杜氏的《春秋释例》,这些内容对于校勘中古史书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乾嘉学者冯应榴撰有《苏文忠公诗合注》,该书汇集了宋代王十朋集百家分类注、施顾注、清代邵长蘅等补施注、查慎行注、翁方纲注等苏诗旧注,选用了较佳的版本,保存了珍贵的苏诗旧注资料,并对旧注的引文错误进行了考订。冯应榴受乾嘉时期重考证的诗歌注释风气影响,将史实考证的方法融入到以史证诗的诗歌解释思路中,对旧注的人物、事件、地理、职官、编年等方面作出了补正。冯应榴的合注,是苏诗注释史上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1.
清代著名经学家、金石学家、诗人翁方纲所撰《苏诗补注》,以宋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校勘并补全查慎行所录施、顾原注,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苏诗补注》又针对施、顾原注、邵长蘅等的补施注及查慎行补注中的错漏,以考证的方法作了精辟的补注,在语言解释、历史解释、心理解释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12.
哈佛所藏《世说笺本》1826年日本刻本和哈佛、韩国所藏《世说新语补》1586年刊本是配套的训诂书,前者为笺注本,后者为被笺本。从文本内容看,《世说新语补》和《世说笺本》均具有较好的文学价值。《世说笺本》不仅有与传统训诂一致之处,如以释词为核心,也注重解释单字,也解释句意、段意、语法、修辞、文体等。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个性,即两用史注之法。征引训释成果时,除了采纳中国学者旧注之外,也精采日本学者的训释成说,显示出其作为日籍著述的域外特点。打破了传统训诂不引文学评点的惯例,在其广征史籍、中日、传统小学文献的同时,也精简录入并注解文学评点,甚至自身也加入文学评注。  相似文献   

13.
《战国策狐白》全称为《鼎镌金陵三元合评选注战国策狐白》,为海内外珍稀古籍,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独藏。其评注者为明代三位学者汤宾尹、朱之蕃、龚三益,除自评自注外,还集有同时代及以前近百位学者的精美注语。评注语以题首注、眉栏注、正文夹注、尾注的形式出现,评注内容明显带有明代重义理的特色。《战国策狐白》作为一种古籍孤本,必然在版本、校勘、辑佚等文献领域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胡刻本、尤刻本李善注,影宋五臣注,明州本,奎章阁本六臣注等,对校比勘《唐钞文选集注》所收陆机诗注,可以发现:《唐钞文选集注》除所收《音决》重在陆机诗音训,公孙罗《钞》注与陆善经注具有重要价值,如较详介绍陆机赠诗对象,阐释陆诗本义及地理、天象、气候等与陆诗本义的关系;有些注或优于李善与五臣注等,或与李善注、五臣注等互为补充。《唐钞文选集注》还有助于确认、复原《文选》陆机诗、注原貌,对众家注也有所整理。  相似文献   

15.
2009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了茅海建先生《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这是作者用10年时间完成的力作,对推动戊戌变法与近代史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为了对康有为《我史》(即《康南海自编年谱》)中的光绪二十年(1894)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作鉴注,作者引证了200多种文献,用80多万字的篇幅进行严格核对,鉴别真伪,重建史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纪传体文献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学术价值,在史料传承、历史写作及文学成就等方面意义深远.王锦贵所著《中国纪传体文献通论》,是我国首部全面、精细研究中国纪传体文献的学术专著.该书以论题为经,以遵循时序排列的具体史书群为纬,为我国纪传体文献构建了完善的学术研究体系,并有史料整理和保存之功.文章将该书与王锦贵旧著《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对比,提出该书的创新点在于:关注书志及其跨学科价值,重视典型文本的选择与分析,聚焦纪传体文献的当代传承.  相似文献   

17.
经过全市申报和专家学者评审,常州市首届珍贵档案文献评选揭晓,30项珍贵档案文献入选。这30项珍贵档案文献,主要涵盖了从清朝中晚期以来,常州地区民俗文化、宗教、土地房产、重大事件、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的第一手资料,其中包括"清嘉庆石刻天宁寺《五百罗汉像》拓本"、"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等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珍品,真实再现了跨越百年的"龙城记忆"。  相似文献   

18.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次公等人的苏诗四注不断有注家加盟,逐渐发展为五注、八注、十注、百家注,又由原来的编年注演化为分类注,最后形成《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该注本有汇集众家注释之功,但亦有任意删削旧注的短处。该注本的“增刊”部分重收了部分被删的旧注。集注中最重要的注家赵次公主要从诗歌创作的角度来解释苏诗,重点在注典、释意、评论三方面。这种注释方法,能总结苏诗的创作特长,但也有失于考证事实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今本《韩诗外传》广泛征引先秦秦汉间旧说.这种对旧说的杂引,影响着后人对《外传》文本价值的判断.而从《外传》有关心性、天人等重要思想问题的讨论来看,《外传》引述旧说并不仅仅是为了记录和保存旧义,其对旧说的接纳和改造依循、贯彻着自己的思想意图,所述旧说构成了《外传》阐发新义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20.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 《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