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任何人都要从外界获取信息。公共信息获取权被视为信息社会公民的重要权利,政府信息公开立法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应充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使公民信息获取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影响及完善措施均进行了论述,以期能更好保护公民信息获取权,改善政府和公民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社会的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3.
张长琳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110-111,137
公民的信息获取权是一项基本的民主权利,保障公民信息获取权,是民主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中国公民信息获取权利的实现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充分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公民信息获取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政府信息公开与公民信息获取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信息获取权的影响及完善措施均进行了论述,以期能更好保护公民信息荻取权,改善政府和公民个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社会的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5.
从公民信息获取权保障视角审视我国《档案法》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档案法》未明确规定公民享有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对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目的进行不合理的限制,对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界定不明确,并存在救济制度及监督机制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档案法》应明确赋予公民获取档案信息的权利,应采用除外式明确界定公民可获取的档案信息的范围及构建档案信息公开公益诉讼制度等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6.
阐述信息获取权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的普遍现象,任何人都需要从外界获取信息.信息获取权有着坚实的法理学基础,信息获取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公民实现其它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各国宪法的立法实践也证实了信息获取的公民基本权利属性.  相似文献   

7.
高俊宽 《图书馆》2012,(1):9-12,16
公民阅读权作为一项宪法性人权,它是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享受的一项基本人权,属于精神自由的范畴。它的提出就是从制度层面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从图书馆层面实现公民的阅读权利。本质是公民自主自律的阅读,核心是阅读自由。具体包括公民阅读前信息获取的自由、阅读中信息理解的自由和阅读后信息表达的自由。图书馆对公民阅读权的保障,主要表现为保障公民阅读前获取信息的自由。对公民阅读权的研究,价值在于从观念和概念上的公民阅读权到制度和现实中公民阅读权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8.
信息获取权是一项重要的信息权利,将信息获取权法律化是保障社会公众充分获取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条件,信息获取权的立法逐渐引起国内外的重视,国外法律和国际性的立法文件中有不少关于信息获取权的规定,我国宪法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也对信息获取权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9.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公民获取官方信息和自由的权利,即公民的政治知情权(行政知情权)。  相似文献   

10.
论网络信息存档权及其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信息长期保存需要以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发现和确认为前提.文章分析了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内涵和构成,认为公共图书馆、公共档案馆等公共信息机构是网络信息存档权的权利主体.网络信息存档权正当性和合法性的具体表现是:为国家积累数字文化遗产(或资产)提供保障,为公民信息获取权利的实现提供条件,为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资源.只有通过新的立法(如图书馆法)和对已有法律法规的修订(如档案法、出版法规)等途径,平衡各种信息权利的关系,才能有效实现对网络信息存档权的法律确认.在赋予公共信息机构网络信息存档权时,需要对其提出相应的义务要求.网络信息存档权的实现有赖于一定的管理体制与机制、良好的信息环境和信息能力以及科学的运作流程.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11.
新《档案法》明确赋予了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并设置了“投诉”这一救济途径,这是新《档案法》在公民权利保障方面的重要进步.但新《档案法》对“投诉”这一救济途径的具体内容未有明确规定;对司法实践中,不同法院对综合档案馆是否是行政诉讼的适格被告有不同的理解和判决这一现实未有回应.从法理上分析,在档案开放利用中,综合档案馆属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其所实施的档案开放利用行为属行政法意义上的行政行为,而且公民利用档案权利与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均属公民信息获取权的范畴,因此,可参考《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公民获取政府信息权利救济制度的设计来构建公民利用档案权利救济制度,具体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大类,其中行政救济包括投诉及行政复议.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是国家和政府为了保障公民的信息获取权利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从制度角度剖析我国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制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制度体系,以保障图书馆公共信息服务,保障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权。  相似文献   

13.
欧洲法院通过司法判例确立“被遗忘权”,规定个人可以要求谷歌这样的搜索引擎运营商删除涉及其个人信息的网络链接。作为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利器”,“被遗忘权”也成为网络信息自由传播的桎梏,关闭了公民透视社会的窗户,加剧了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在“被遗忘权”设定的法律框架内,必须保留网络数据备份周期、给新闻报道留有“余地”以及规范其司法适用条件,实现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在现代信息社会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档案信息权意识是公民主张权利的基础,对此探讨和分析有利于掌握公民档案利用的内在动因与发展趋向。通过分析意识惯习的成因及特点、考察社会变迁和政策法规对其影响,研究我国公民档案信息权意识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嬗变。提出公民档案信息权意识是特定社会场域各因素作用的产物,是国家公共权力与公民个人权利长期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档案馆是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实现公民信息权的理想平台。本文通过对上海地区部分公共档案馆信息利用情况及热点的分析,说明在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在实现公民信息权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共图书馆与公民文化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共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作为保障信息公平的制度安排,有责任、有义务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正义性与公平性决定了保障公民文化权利是公共图书馆的天职。公共图书馆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包括公民的教育权、阅读权、信息权、享受科技文化进步权、参加社会文化生活权、享受服务权。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善待贫困图书馆和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生存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其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获取、公民信息素质的提高以及消除信息鸿沟等职能的发挥。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数据库资源,是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改善生存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的不二之门。而网络传播权的过度保护为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和消弭信息鸿沟设置了巨大障碍。保障图书馆适度的网络传播豁免,这将对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对改善贫困地区的信息环境和消除信息贫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众媒体在被赋予重要权利的同时也对公众承担了一定的义务,其中一项重要的义务就是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等,是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府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新闻导刊》2009,(4):20-20
所谓知情权,又称知晓权、获知权,是指公民有知悉、获取社会资讯、公共信息的权利和自由。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指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知情权包括社会知情权、政治知情权和自身知情权,知情权是公民从事政治、经济、文化和个人生活的磐要条件之一,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善待贫困地区图书馆和弱势群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景发 《图书情报工作》2006,50(7):28-30,45
认为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生存状况,极大地限制了其保障公民信息权利的获取、公民信息素质的提高以及消除信息鸿沟等职能的发挥。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和数据库资源,是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改善生存条件、提升服务能力的不二之门。而网络传播权的过度保护为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和消弭信息鸿沟设置了巨大障碍。保障图书馆适度的网络传播豁免,这将对县级图书馆的发展、对改善贫困地区的信息环境和消除信息贫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