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文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与基本特征,即犯罪主体低龄化、犯罪动机简单化、犯罪手段暴力化、犯罪组织团伙化.同时从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自身四个层面深入剖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要改善家庭环境、优化教育环境、净化社会环境,加强法制教育等四点建议与对策,以期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促进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高娟 《大学时代》2006,(10):6-7
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一直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内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关于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和家庭相关因素的研究,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青少年罪犯普遍存在人格偏离的情况,其家庭也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然而,这些研究结果也存在不一致之处,如人格特征倾向性与犯罪行为的关系等。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一番较为全面的综述,希望能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起到一些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多发的态势,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成年人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对181名法院已判决在押25岁以下犯罪人员的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并选取全国常模作为对照比较,得出在押青少年罪犯人格特征、家庭环境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以此探讨家庭主要因素与其人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网瘾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瘾导致青少年学业荒废、人格扭曲、行为失范、道德与法律意识弱化,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家庭及网瘾少年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网瘾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防范网瘾少年犯罪,关键在于预防青少年陷入网瘾。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问题己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青少年犯罪原因的探讨,过去更多地归结于社会的、环境的因素.但笔者认为,家庭因素在青少年犯罪诸因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家庭残缺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几大诱因.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网络犯罪成因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个体因素和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成为日益严重的网络犯罪案件的主力军。堵塞网络漏洞,完善法制,加强网络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有效措施;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和教育,健全青少年网络人格,预防青少年网络有害使用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治本之举。  相似文献   

7.
生涯辅导--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对策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各国教育界、政法界、犯罪学界和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从心理层面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将生涯辅导引入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综合治理措施中,为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社区教育的预防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究其根源,既有青少年自身因素,也存在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社区作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建立健全实施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教育预防机制,实现社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一体化,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现出低龄化、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等明显倾向.本文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实质是其社会化过程的中断,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虽有其主观条件,但社会、家庭、学校更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社会、家庭、学校应三位一体,三管齐下,且以预防为主,从源头上制止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0.
作者从以下五个方面调查分析了青少年犯罪与家庭环境影响的关系:一、缺陷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二、实惠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三、溺爱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四、粗暴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五、家风不正型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事件频发,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未来的希望。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迫在眉睫。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乐园,为其成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心灵慰藉。青少年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是家庭软环境长期塑造的结果。但是,一些家庭不健康的软环境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露端倪。不良的家庭软环境会造成青少年人格的缺失,进而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文以青少年违法犯罪为切人点,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13.
对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比较分析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边缘青少年的L分显著地低于犯罪青少年,在N、E、P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边缘青少年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犯罪青少年。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在过度干涉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诸多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即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原因,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易感性。因此,归纳总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预测源,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家庭是影响青少年不良个性形成的关键因素,并可能导致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要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家庭这一源头着手。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培养青少年高尚的道德人格至关重要,我们应当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途径来加强对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在社会实践中锤炼青少年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彭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5):110-112,F0003
现今,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令人堪忧的重大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能否通过有效的方式予以解决,不但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稳定与和睦,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这里从"生态幅"的视角来透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产生原因和犯罪特征,即从青少年犯罪是否受这一特殊年龄阶段所具有的生理和心理的生态因素制约来透析青少年犯罪,提出预防和解决青少年犯罪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家庭功能与青少年犯罪关系作了初浅的探讨,得出家庭功能不良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家庭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化和城市化的推进,青少年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的研究,诸多研究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即家庭因素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原因,家庭环境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易感性。因此,归纳总结家庭因素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预测源,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