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采用关键事件法,收集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关键事件的深度访谈资料,对后现代伦理背后所隐藏的动机及感知风险做探索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构后现代伦理与社会实践问题的联系桥梁,解读后现代伦理情境下网络传播主体道德失范的行为.在对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9种动机和7种感知风险.不同类别的网络传播主体后现代伦理行为的动机和感知风险具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赵洁 《青年记者》2007,(6):72-73
道德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反映了人们之间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因此,考察新闻伦理关系,就不能离开社会交往的实践。网络传播中的新闻伦理问题正是这样,它是在人类迈人信息时代,电子信息网络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的一种,网络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时,适应这种变化而出现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新闻伦理问题。简单地说网络新闻伦理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受传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进行社会交往与传播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是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传播中,依靠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进行的一种自我约束,是出于自律的要求而规定的成或不成的规范,它同样要求新闻传播处理好新闻与事实、传播与受众、新闻传播与社会利益等各个方面的关系。但是由于社会交往方式的变化,基于网络而构建的与传统传播方式不同的网络传播有它自己的特点与趋势,因而也带来了一些新闻伦理的新矛盾和新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杨先顺 《现代传播》2006,(6):105-108
本文旨在从道德哲学的层面,反思网络传播中的伦理困境及其出路,认为虚拟实在的道德是必然的和必要的,在价值多元、权威弱化的虚拟实在中更应倡导生态伦理世界观,而网络传播的自由与责任、游戏心态与社会公信、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伦理冲突需要借助“原初状态推导法”、“话语共识协商法”或“社会辩证批判法”来协调解决。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4,(23):60-64
传统媒介信息传播到微博信息传播,是一个权威、控制、中心消解的过程,标志着"现代"的消融、"后现代"的确立。在"后现代"背景下个体游走于不同微博部落中。本文解析微博部落后现代化的表征:部落以共享的情感或符号为联系基础;权利分散于网络主体之中,没有绝对权威;部落存在具有脆弱性。最后,基于后现代伦理的视角对微博部落管理提出伦理反思:启用外部伦理监督机制,整合规范伦理与德性伦理,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毕晛  孙宜君 《新闻世界》2013,(12):96-97
以开放性、匿名性等为特点的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的大众传播模式,为民众提供了充分表达观点的平台。然而,我们应看到,在网络传播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各种消极价值观和道德观的出现提供了载体,冲击着传统的传播伦理。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伦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解决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性解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传播自产生以来,就以其特殊传播手段,左右着受众的视听、激发着受众的情感,在社会、经济与 文化的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传播的分析,认为网络传播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思想是不谋而合 的,并阐述了网络传播所具有的先天后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网络传播伦理的角度对近年来在网络上泛滥的"人肉搜索"进行了剖析,认为由于在现实中信息不畅通,民众对道德事件的敏感,网络的匿名性以及缺乏有效界定和追究责任的法律依据,造成了"人肉搜索"的过热和偏轨,以致网络侵权行为屡屡出现.作者从保护个人隐私权、提升网民的媒介素养、加强对网站的监管,以及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人肉搜索"的伦理规范,以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充分发挥"人肉搜索"网络互助工具和社会监督公器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网络传播中存在着传播内容泛滥、信息侵权、网络霸权、数字鸿沟等伦理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受网络传播自身特点的影响以及网络行为的失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网络传播伦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张锦华 《编辑之友》2010,(10):53-55
目前,网络上低俗之风盛行,艳照、不雅视频、芙蓉姐姐式的网络红人层出不穷.面对越来越多的由网络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积极呼吁构建网络伦理.什么是网络伦理?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有必要先从伦理学谈起.那么,什么是伦理学呢?伦理学是对道德进行研究,关注人的行为和价值的一门学问.它的实用性在于判断什么是符合道德的,什么是违背道德的.网络伦理是指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这些道德关系制约和规范网络中人的行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人们往往把目光聚焦在技术和法制上,而忽略了伦理道德这个层面.其实,人们把这些问题的出现归咎于"新技术"的应用是没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当下网络已成为最主要的大众传播途径,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新闻反转造成了伦理失范现象产生,主要表现为利益与道德、隐私与权利、盲从与理性等伦理冲突问题.对这些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由于技术层面、媒体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原因诱发这些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伦理失范现象,可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把握以及后果应对等三个阶...  相似文献   

12.
关于网络电影,目前还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定义。辨析网络电影与经网络传播的传统电影、与网络视频、与数字电影之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网络电影的出现,影响并改变了电影的存在方式与审美习惯。网络载体的物质特性使网络电影具有了草根化审美情趣、娱乐化审美趣味、整合性审美特征和后现代性的审美价值取向。笔者以为,网络电影将出现创意重于技术、草根化、庸俗化和专业化并存、更注重交互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测算,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约为5.13亿人.①网络社会作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模式,具有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但基于网络特殊传播方式的道德规范至今仍未建立.本文试图以互联网的典型形态——网络社区为主要对象,对网络传播的特点、伦理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论网络伦理与网络空间的营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空间遭到高科技产物的“垃圾”、“病毒”等污染,出现“网络生态危机”的现状,阐述了网络伦理的概念、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伦理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电脑网络这些近半个世纪才问世的新技术,已经为人类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环境。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道德的规范很难跟上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以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维系数字化生存,而且必须为数字化生存构建合理的伦理空间。文章从网络社会的伦理问题入手,分析了网络伦理与传统伦理的关系,探求了网络伦理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所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在网络社会中,新的伦理规范形成之前,通过法制、道德教育等手段来填补现时网络中无规范的真空,无疑是现代人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质疑宏大叙事、解构中心话语、强调多元共生是其重要特征.网络传播与后现代理论所倡导的思想不谋而合,它的后现代特征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去中心化的叙事立场,泛娱乐化的审美倚重,唯数字化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8.
网络伦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有富 《情报学报》2003,22(1):88-91
本文从博弈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网络伦理的博弈特征以及网络伦理博弈出现的负面现象。然后提出了网络伦理的内容及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中国的网络伦理,必须坚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主导,以开放的观念、批判的态度吸收国外网络伦理文化的合理成分,这样构建的网络伦理才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且能为广大中国网民所认同。  相似文献   

20.
“女子虐猫事件”背后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女子虐猫事件”中,正是凭借网络传播的力量,虐猫主角身份才得以迅速调查清楚。但与此同时却折射出深层次的网络传播伦理危机:网络传播侵犯个人隐私权、制造污染信息、制造语言暴力等现象层出不穷。一系列原因造成了网络传播伦理危机,妥善应对网络伦理危机已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