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教师不仅仅是要能教、会教、愿教,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引领充满发展潜能的学生发展?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发展?如何在教师团队中通过相互影响促进彼此发展?而这些专业能力已无法也不能用上述学者的观点来阐述。我认为这就是教师领导力。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学科是发育中、未长成的婴孩,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发现教师专业生活的种种美好?如何专业地听评课?如何观察自己的课堂,解构意义,构建新的意义?如何在先进教育理念与学习理论的引领下,于课堂中找到研究的乐趣,于每个教育实践的细节中找寻意义的存在,于专业成长中找到属于信息技术教  相似文献   

3.
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具有双重身份的重要群体,他们既是学科教师,又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引领者.拥有双重身份的班主任,平时的工作负担更繁重,工作压力更大.在我身边,有不少已经有一定经验的班主任进入了专业发展"瓶颈期".班主任该如何促使自己成长?如何使自己从一名经验型班主任,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专业化强的班主任呢?笔者认为:开启自己的"心"能量,在今后的三到五年内,班主任专业发展定会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受到教师所处客观环境的影响,也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理想和作为。如何架设自己专业成长的通道?如何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宰?这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我结合自身实践,在农村中学的教学中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5.
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如何顺应时代的特点,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环境发展的需要?面对新的技术手段,教师又需作出哪些努力,以力图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与自身能力的固有结构?这些都已成为了我国信息化背景下教师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本文即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与再讨论,来探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何在教育中正确应用以及如何克服技术至上主义的弊端而使现代科技为"教"所用、为"人"所用的问题,以真正实现超越技术的教育新境界的创立。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则重点课题“教育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子课题研究单位,自2002年下半年起,我们就在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是适合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教育研究?什么是适合基层教师的研究方法?什么样的教师研究方式能促进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更新?作为学校应该如何引导教师参与教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非常必要,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这块土壤,学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整体素质和团队的专业成长。教师的专业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所有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一、学习培训:教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创造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结合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以先进的理论为指导,研究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且“教师的学习也和儿童的学习道理一样,不是靠外部的灌输,而是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究、研究、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  相似文献   

9.
教后记: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善斌 《教师博览》2006,(11):24-27
把教学活动的零散之珠串成一条完整而精美的教学之链,使教学水平真正得到提高。如何使自己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怎样让自己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正在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让教师走向成功的多种可能的方法和途径中,教后记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提升教学水平的十分有效的形式。教后记,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以文字的形式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记录。这种记录,并非每见必记、所做必录,而是建立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考察、反思的基础之上,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作…  相似文献   

10.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当前教师教育领域的新兴焦点.当前的TPACK研究大部分是对学科教学知识( PCK)理论的简单再扩展,本研究回归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从“为什么教?教谁?教什么?如何教?效果如何?”五方面对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讨论了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TPACK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从培养教师自觉、加强教师培训、创设环境、营造氛围、推进教研活动和提高反思力等角度提出了对策,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TPACK发展和专业成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职业教育愈来愈受到关注,职业院校强调公共基础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的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中的公共基础课程究竟该如何设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为专业服务?笔者分析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为专业服务的同时,还仍然要为学生继续发展和成长服务,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满足专业课程需要,也应当尽可能地维持相应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每所成功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独具魅力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核心内容则是教研文化。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学校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成了建设学校文化、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提供怎样的平台和支持?如何引导教师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在反思中得到成长?如何引领教师投身教育实践,形成正确的教师价值观?这些便是学校教育教研文化的基本内涵。在校长的引领下,在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下,经过多年的实践,甘泉外国语中学形成了以"思想、激情、智慧、创新"为核心理念的甘泉教研文化。  相似文献   

13.
张素澍 《考试周刊》2014,(24):116-116
<正>新课程的推进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古人云:"正人必先正己。""教人者自教。"赵亚夫说过:针对学生而言,"教历史"是个工作,针对自己而言,"教历史"是个职业。所以,"教"最要紧的是在循环往复中吸取经验。有责任心者,除了教经验之外,还关注"教"的技能和方法。下面我就中学历史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历史教学的专业发展展开论述。一、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特征1.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师,该如何看待自我、看待教育?您是否探询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否抓住了教育实践的关键词?是否考虑过如何融入时代之中拓展自己的专业发展空间?从本期开始,教师教育栏目为您连载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的《教育启蒙与教师专业意识的自主发展》,它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画面,或许您读后会有别样的感受、触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反思,能使自身的经历、经验、实践转变成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智慧。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有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在反思中积淀教学智慧,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一、思在课前——使教学过程更有条理课前反思具有前瞻性,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要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学生如何学?学什么?也就是做好课前打磨工作。因此,课前反思是  相似文献   

16.
Blog与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然而,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采用培训、自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三种方式。这些方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传统的专业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师对自己的知识进行管理的要求,难以满足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的要求,难以满足教师对。以人为本”的专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多年来一直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就是要发展教师的专业品格、专业品位与专业品牌(以下简称"三品"教师)。那么如何培育和培养"三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们的教育有很多问题。比如,现在社会上对教育是重视还是不重视?教师是不是弱势群体?高三、大四的学生中哪部分人去做教师?社会上急功近利的浮躁风气是不是也开始影响到了学校?今天我们教师的素养如何?他们了解世界在发生着怎样日新月异的变化吗?一名教师可以教几门学科吗?教了那么多年的书,我们究竟了解学生吗?是不是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幼儿园的孩子在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者的核心专业知识是有关教师教育者如何向教师学习者传播教师教育课目内容知识的学问,核心专业素养是作为优异教学示范者的"示—教"、作为"学习教学"的教导与指导者的"教—教(学教)"和作为对教师学习者"学—教"和自己"教—教""教—学教"研究者的"研—教(学教)"能力。教师教育者核心素养的培育应重在促进其自觉增进角色能力、引导其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学术研究,并且激励其积极提升基础教育素养。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变革的围城现象值得思考: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使越来越多的重点大学积极进入;面对教师教育的开放,师范院校则纷纷寻求非师范专业的突破。教师教育走向何处?如何“坚守”传统就业市场、积极拓展生存空间?2003年11月召开的“变革中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