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海陆产业的协同共生发展,目前的研究大多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其关联度和协调度,定量分析海陆产业协同共生发展的研究较少,且选择单一指标进行分析,难以完整反映海陆产业的协同状况。为此,从经济发展、科技水平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建立海陆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复合系统下的海陆产业协同共生模型,以江苏省海陆产业为研究对象,对两系统的协同共生状态和共生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海陆产业系统整体上呈现出合作互惠效应大于竞争抑制效应,江苏海陆产业系统目前处于互利共生的状态;海洋产业系统对陆域产业系统的影响小于陆域产业系统对海洋产业系统的影响,两系统处于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并向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发展。  相似文献   

2.
创业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青  彭金鑫 《软科学》2011,25(2):11-14
以生态共生理论为基础,用创业风险投资额和高技术产业产值为主质参量,构建了创业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共生度模型,提出了基于共生度分析的创业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共生模式的评判标准,对我国创业风险投资和高技术产业共生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经历了寄生和非对称互惠共生两个阶段,将向正向对称互惠共生方向发展。预测了形成对称互惠共生的时间,得到了对称互惠共生的条件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但是,我国目前产学研协同创新遇到了困境,未能顺利推进。许多参与主体缺乏对"协同"的深刻认识,在实施上手足无措。互惠性偏好理论的发展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协同"上的突破指明了方向。演化博弈分析表明,在适当的市场条件下,互惠性偏好及演化可以实现产学研互惠性合作,实现对传统合作模式的超越,进而克服"协同"瓶颈,完成真正的"协同",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迈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共生理论,选取2009至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论文合著及产出面板数据,构建共生度指标,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探讨沿线国家科学合作协同互惠现状与共生演化过程,揭示合作与创新的协同关系。研究发现,所处各个共生阶段的沿线国家对共生情况呈现出两头少中间多的橄榄型;互惠共生与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竞争力以及开放程度相关,中国作为共生网络的核心国家已经与多国建立起稳定的一体化互惠共生关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共生的国家对的增速加快,共生网络规模、连通性与聚集性增强,沿线各国在网络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升,实现合作共赢,推进“一带一路”整体的协同发展。以期为中国及“一带一路”科学合作相关政策强化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借鉴Logistic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进行理论界定,分别讨论了水平竞争、水平协作和垂直协作三种情形下模型的均衡解。研究发现,存在水平竞争关系的产业构成的共生系统,产业平衡规模水平是由外生的资源供给和产业相互影响系数内生决定,与共生单元产业固有的成长率无关;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时间短且均衡稳定,而非对称互惠共生均衡调整缓慢且不稳定。建立计量模型,估算出1992—2012年间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共生度并对二者共生模式进行经验判定。目前安徽省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正处在非对称互惠共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转变。  相似文献   

6.
根据共生界面的系统平均非对称分配因子、能量使用选择系数、阻尼特征系数三个重要参数,结合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这三个参数的定量分析模型,分析了它们对风险投资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系统平均非对称分配因子的减小,共生关系在行为方式上从寄生向偏利共生、再向非对称性互惠共生转变,最终形成理想的对称性互惠共生。能量使用选择系数越大,说明共生系统的组织模式倾向于点共生;反之,则倾向于一体化共生。阻尼系数越大,共生组织模式越偏向于点共生;反之,则向一体化共生方向进化。  相似文献   

7.
从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入手,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关联.研究表明二者在总体上呈现出互促共生特征,进而识别出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两种关系类型;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关系模型,并借助共生关系矩阵探讨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互惠共生关系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入手,分析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上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关联.研究表明二者在总体上呈现出互促共生特征,进而识别出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两种关系类型;基于共生理论构建了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关系模型,并借助共生关系矩阵探讨产教融合与现代学徒制的互惠共生关系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厘清解决好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的优先级问题有助于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的顺利展开,而随着制造企业数字化应用场景的增多程度不断加深,使得两类创新优先级决策愈加困难。借助种群互惠模型解析了构建出两类创新共生演化规律演化模型,分析两类创新共生模式;结合海尔智家2011-2019年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的纵向案例分析,划分了其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据此揭示解析了不同阶段下两类创新关系特征及动态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下两类创新存在着非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且优先级变动具有阶段性特征;随着企业主导逻辑的转变,数字化转型经历着由内及外,再到融合,有效加速了两类创新协同发展。研究结果有助于增强对数字化环境下制造企业对两类创新相互关系的理解,为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互惠共生的合作伙伴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联盟是一个典型的利益共生体,实现互惠共生是共生体的最终努力方向.依据互惠共生理论,分析了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互惠共生关系成立的充要条件,针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研发项目的合作问题,利用杂合遗传算法构建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合作伙伴选择模型,筛选出有助于实现联盟互惠共生的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指出知识资源互补性、文化相容性、相互信任持久性、利益分配均衡性、共生模式合理性以及组织柔性化是影响高技术企业技术联盟互惠共生伙伴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不同环境下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问题,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共生演化模型,分析共生演化模型的均衡点及其稳定性条件,对不同的共生演化模式进行计算机仿真,并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生态系统为例进行实证,提出促进创新生态系统主体共生合作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1)创新生态系统是由核心企业共生单元、配套组织共生单元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通过各种共生模式在所形成的共生界面上从事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等共生活动的复杂系统。(2)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均衡结果取决于核心企业、配套组织之间共生系数的取值。(3)互惠共生是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单元演化的最佳方向,应致力把寄生共生和偏利共生模式转换到互惠共生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赋予了科技社团新的使命和任务,对科技社团在推动地方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自古以来关系密切,随着近年来两岸关系的解冻和缓和,两岸科技社团在科技人员互访、科技信息交流、科技社团合作、服务企业创新等方面建立了较好的协同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合作缺乏深度、交流领域有所局限、作用不够突出等问题。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两岸科技社团的协同发展,通过平台协同、资金协同、人才协同、知识协同、技术协同等协同方式,经由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种协同路径,充分调动两岸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福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考虑到各省产学研三大创新主体之间存在科研交流与合作,因此将超效率DEA模型与网络DEA模型结合起来研究各省产学研之间协同创新效率,打开了区域共生系统协同创新的"黑箱"。研究结果表明:①区域共生系统下各地区的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单位三大主体的创新效率极其不均衡;②不考虑共生关系时得出的结果存在偏误,而从区域共生系统下各地区协同创新耦合度得分的结果来看,得分偏高的地区都处在经济发达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地区,西北地区的耦合度得分偏低;③目前区域共生模式中暂时还不存在一体化共生模式,大部分城市都处在点、线共生模式中,并且各地区会沿着点、线、面、一体化的"正金字塔型"方向转化,最终发展成为"倒金字塔型"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隐性知识流转网成员相互依存、彼此合作,构成复杂的共生生态系统,研究为隐性知识流转网形成健康、稳定的成员共生关系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运用种群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分析了成员间的合作共生关系和共生模式,运用Logistic模型描述了成员知识量的增长规律和演化过程,推演了演化均衡点和稳定条件,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互惠共生是成员合作的最优模式,成员共生演化稳定状态的知识量与成员共生系数和最大知识规模相关,知识自然增长率和初始知识规模影响成员知识增长速度和路径。成员共生系数受到合作效应和竞争效应两方面的影响,成员的知识贡献程度、价值共创水平及知识还原程度对成员双方共生演化稳定状态的知识量有积极正向作用,竞争因素抑制了成员知识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产学研共生网络的概念,分析了其内涵、要素、特征和结构,并在产学研共生网络视角下,以TD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从共生单元构成、共生关系形成、共生界面分布以及共生网络结构等方面对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织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产学研共生网络理论在研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方法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村镇银行的根植性赋予了它与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亲和力,二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基于共生理论,运用共生模式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县域科技型中小企业与村镇银行的共生状态进行测评,研究表明二者以连续互惠共生为主,共生收益呈现非对称分布,村镇银行的收益波动性较大,共生系统运行效率偏离优秀水平。在此基础上,从优化共生单元和共生环境的角度提出促进二者和谐发展的共生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朱晓峰  杨建豪  蒋勋 《现代情报》2021,40(10):122-131
[目的/意义] 研究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传播,有利于提高平台的知名度、扩大平台的影响力,有助于直接改善政府数据开放和利用的效果。[方法/过程] 本文以经典SIR模型为基础,加入共生关系这一影响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传播的关键因素,构建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传播模型,最后,使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独立共生—偏利共生(用户受益)—互惠共生"的演变路径更符合整体利益;互惠共生模式下,平台传播效果最佳;偏利共生(平台受益)模式下,平台传播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建立高度融合的协同创新机制,营造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是提升服务生态系统群组关系韧性的关键.基于系统种群共生演化的基本特征,采用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的不同作用参数表征服务吸收单元、整合单元之间的强弱关系;根据数字化导引下种群能量聚变的柔性效应和敏捷效应,构建组织嵌入时滞和业务时滞双维度微分方程,搭建局部稳定性分析模型给出种群共生与外部环境演化的协同机制.经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互惠共生关系为服务吸收单元和整合单元间最佳匹配模式;双维度时滞的出现影响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且对服务吸收单元的影响大于整合单元.基于时序性判断数字化导向下柔性种群的互作关系,可助推数字技术与服务生态系统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催生企业新架构、新场景和新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江涛  张倩倩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6):177-184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8个国家2009至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对标准合作、标准示范和标准主导3类模式下中国标准走出去的出口贸易总效应、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产品出口贸易效应以及域内贸易效应展开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标准走出去在3类模式下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出口贸易效应,在SITC分类产品上的出口贸易效应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具有显著正向的域内贸易互惠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在实施标准走出去过程中应注重标准合作、标准示范以及标准主导3类模式的协同推进战略,加强对标准走出去贸易互惠效应的宣传力度.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中国要在建立自有标准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标准走出去战略,逐步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市场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标准体系,通过标准示范效应推进出口贸易增长,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认识到中国标准走出去是一项实现沿线国家贸易互惠共赢的利好政策,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了中国工业下一个十年计划,目的是将我国传统制造业要实现"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转型。图书馆服务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从协同合作、馆员综合素质、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能力、整理资源等方面,归纳新时期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图书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