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习作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意义重大。就沟通层面来讲,习作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自我内心的大门,将真实的自己用文字进行细腻的展示,成为学生展现自身、深化沟通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途径;就文化素养层面来讲,习作可以帮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积累中提升自身的学识厚度,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习作教学必须把学生视角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和要领,养成勤于积累的习惯。唯有如此,习作教学的指导方能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
从事教学多年,指导学生习作的课也上了不少,但产生稍好的习作不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选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习作练习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的技能训练,更是一种让学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表达内心所想所感的训练。本文通过案例说明,阐述了语文教师应在习作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把对生活的观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通过自由的情感表达呈现于习作之中。  相似文献   

4.
习作是一种练习,是一种训练,是为正式创作提供准备或前提条件的作品。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爱上习作,让习作充满爱,关键是引导渗透。教育是一种情怀,习作,一个情字了得!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习作为一种快乐。学生对习作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一篇篇有温度有情感的习作。  相似文献   

6.
习作的源头活水是阅读和实践,阅读使人积累和感悟,实践使人阅历而深思。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感受、思考,才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富有思想的文章。教师要为学生撑起习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赵霞 《小学语文》2012,(1):46-48
在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尊重学生习作感受,关注学生习作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达见闻感受的兴趣,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是激发学生习作欲望的一种好做法。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习作训练课,写的是全班学生去寺庙游览的往事,而寺庙旁的一口水井,又差不多是每个学生都会写到的片断。其中对这口井中水的温度,在学生的习作中就有几种不同的讲法。有的说:“这口水井的水很奇怪,冒着热气,水是热的。”有的说:“我们从水井里提上来的水,是冰凉冰凉的,用它洗把脸很舒服。”而有的却说:“水井里的水,不冷也不热,正合适。”……  相似文献   

9.
小学习作的起步阶段不应只是回忆性的记实习作,而应以训练观察习作为主,指导观察是写好观察习作的关键性步骤。观察指导主要策略:一是明确观察之目的,二是拓宽观察之范围,三是教会观察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文章结合新课标的习作要求和小学生当前的习作水平,以写景习作为突破口,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构思和修改的"三步教学法",有效地寻找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途径,为小学生日后的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材说明】这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训练。本次习作要求学生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形式供学生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  相似文献   

12.
长假习作是语文教师在课余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为了让学生从"惧怕"习作中走出来,给长假习作"保鲜",在三、四年级的长假习作布置中,可以从课文知识"巧"迁移、习作训练"巧"观察、口语交际"巧"表达这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新课标非常重视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写作时,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写作的初始巧用日记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打破传统方式让学生集体作文。  相似文献   

14.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教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认真审题、确定内容;引导观察、抓住特点;加强积累、丰富素材;指导修改、提升能力四个方面阐述了几种简便可行的教学方法,从而引导教师如何在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习作技巧,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言运用,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之一。习作,作为语言运用教学的最主要活动之一,需要教师依托新《课标》,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环节。本文以部编版小学教材习作教学为例,从留心观察、激发兴趣、专项强化等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经验、在写作中培养语言乐趣并发展语言能力,探索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生习作能力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学生习作应是用我的自由之笔,抒我的自然之情,是释放生命、展现个性的过程,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然而在习作时,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双手托腮,紧皱眉头不愿写,学生习作过程成了苦难之旅,习作课堂成了学生的炼狱。如何还学生习作以原有的精彩?作为教师,我们应努力引领学生达到习作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17.
周小丽 《成才之路》2012,(15):36-36
创设情境习作是“从内容人手训练作文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一种有效途径,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也有利于训练学生运用恰当的表达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突出课堂的高效性。一、教学案例:《赏雪》去年冬天的第一场雪,雪花如飞天而至的棉絮,成片成片地降落大地,犹如一群群随风起舞的白色蝴蝶,欢呼雀跃地奔来人间。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叶圣陶曾说过:“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自然得很。”《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相似文献   

19.
林慧娟 《教师》2020,(3):57-58
三年级的习作训练已经要学生学会读题审题、自己构思想象、自主命题或半命题,这导致许多学生惧怕习作训练,觉得习作训练是一个难跨越的坎。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文章结合"我的植物朋友"习作指导课课例,阐述在目标导向下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习得方法,进而写好习作。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疼,畏惧作文,讨厌作文。由于对习作产生消极心理,习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习作心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