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朱湘是现代名诗人,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但他的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焦虑朱湘,边缘朱湘,悲剧朱湘,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也是在新的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2.
论朱湘的文化身份——纪念朱湘逝世70周年、诞辰10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 ,他对现代新诗的救赎精神与美学维度的营构是他人难以企及的 ,但他的文化身份是复杂的。精美朱湘 ,焦虑朱湘 ,边缘朱湘 ,悲剧朱湘 ,这些才是真实朱湘的有机构成 ,也是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认知朱湘的人、诗、人与诗的悖逆及悲剧价值的法门  相似文献   

3.
同为清华学子并均曾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和朱湘,他们具有共同诗学追求,诗作也彰显共同特征。但因为《死水》和《采莲曲》的排版问题,孤傲的朱湘竟和闻一多决裂并对其诗作酷评。比较他俩的终极归宿,前者投水自尽,后者被国民党暗杀,虽然他们死之悲惨相同,但悲剧蕴含的价值却迥然有异。朱湘为个人生计奔波绝望自尽,虽然是社会对他不容,但这责任,纯属其性格造成。因此朱湘之死,归根到底属个人悲剧,性格悲剧,留给后人反思。然而闻一多却不然,他是诗作诗论与人格凝聚成多维一体的方正和圆满,是用生命蘸着鲜红血液,写就一首中国历史上最华美最璀璨诗篇。闻一多属时代悲剧,英雄悲剧,因此被后人敬仰。  相似文献   

4.
朱湘具有非常规的个性和精神气质."废园"没落、荒凉的生存环境,使他更亲近废园、坟墓、海洋、死亡,以青春的血来呼唤光明与美.他在冷酷无情的"废园"中营造理想世界,结果一步步地走进死亡.他的死留给后人震憾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穆时英是中国新感觉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描述了光怪陆离的都市生活,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透过热闹的外表、穿过华丽的语言,我们不难发现穆时英小说弥漫的悲剧意识和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意识,既具有中国现代文学悲剧意识的普遍性,也渗透着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人生体验;这种悲剧的色彩,不仅是他小说的艺术风格,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使他个性性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论朱湘的诗歌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朱湘的诗歌世界刘继业朱湘一生是一个深刻的悲剧。作为一个艺术至上、追求完美的诗人,我们有理由揣想,1933年12月5日,他迎着清晨的江风,向滔滔江水奋力的一跃,是着意划出的生命中最后一条“唯美”的弧线。但自杀行为,却一定是源于内心巨大的痛苦和绝望的。...  相似文献   

7.
对朱湘诗作中有关“死亡”的几个美学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朱湘诗作中“死亡”的深刻理解。这种探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朱湘诗作中的“死亡”是否成为一种美;二是朱湘表现死亡心理的许多诗作何以呈现“宁静”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诗人的悖论     
朱湘是现代著名诗人。作为一个视诗艺为生命、追求完美的人,他的一生是一个莫大的悲剧,但他用诗歌这一艺术以悖论式的方式超越了生命之悲苦,寻求理想的审美化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9.
悲剧观在张爱玲和王安忆的小说里始贯其中,这不仅与作者的自我个性、人生经历相符,也与整个大的社会、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从婚恋悲剧、社会悲剧、人性悲剧三方面切入,剖析并比较二者小说中的悲剧观,发掘悲剧观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应该直面这种悲剧观。  相似文献   

10.
他,一个纯粹的诗人,以一颗孤傲的不肯屈就的诗人心对抗世俗的尖利,执着地用他精辟独到的诗思构建自己的诗歌王国;他,一个悲剧的诗人,当他的诗歌化作一股清流给陈旧的新诗诗坛注入一丝活力的时候,他却追随屈子驾鹤西去了。他,就是朱湘。笔者从朱湘的诗歌中不断的解析他所表现出来的努力和坚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几部代表性的小说及其成长经历的分析,论证了其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及其悲剧性格的成因。本文作者认为,海明威的悲剧性格是来自其消极、悲观、厌世的世界观并为其悲剧人格的形成埋下了伏笔。而消极、悲观、厌世的世界观在与“硬汉子”精神的交织综合作用下反过来又导致了海明威悲剧人格的形成。最后,通过重新审视海明威的“硬汉子”精神与悲剧人格,我们不仅能更加准确透彻的理解其人其事,也加深了对其作品内涵的探幽与解构。  相似文献   

12.
悲剧人物性格中的执着精神贯穿一生,他甘冒自然生命被毁灭之险去追求自身超越价值,并在与异己力量的斗争中始终坚持自我,在受难与抗争中展示出超凡的生命力,直至生命被毁灭亦不改初衷,悲剧人物的生命超越价值最终得到高度升华。悲剧人物强烈的对独立的自我意识的执着在自我涉及的双重悖反的悲剧结构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3.
朱熹《白鹿洞赋》是辞赋类文学中的精品,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朱熹是诗人思者,他关于白鹿洞的言说也就是他关于人格养成的诗性言说。朱熹的人格极为丰满,其显著特点是雍容不迫,宠辱不惊。这种特点表现在其诗作中就是淡泊而有味,清通而绵长。朱熹一生诗意地栖居于其尚淡而清通的诗歌之中。从朱熹的诗意栖居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保持大众化的姿态,诗意地栖居在这变动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侗作为朱熹继承道统的最重要老师,在教导朱熹的过程中,以满腹的义理之见和极富魅力的人格感召,传授下一脉相承的理学之源,为朱熹集成理学的伟大事业发挥了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同时,他那独特鲜有、澄心默坐的授受方法,还为朱熹及其后学的义理研求,另辟了全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5.
推销员之死是由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完成的一部伟大的悲剧。它讲述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推销员由于自己的梦想失败而最终走向自我毁灭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他自身性格上的缺陷;美国梦的受害者;一位不称职的父亲。威刺·洛曼的悲剧命运主要原因还是社会造成的。他的死是对社会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诸葛亮与管仲,乐毅之比较,论述了诸葛亮出师北伐不是为了统一中原,而是主观上从个人的政治命运考虑,以图平安,造成了诸葛亮的悲剧人生,作者一家之言,抛砖引玉,以望争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诸葛亮与管仲、乐毅之比较,论述了诸葛亮出师北伐不是为了统一中原,而是主观上从个人的政治命运考虑,避祸保己,以图平安,造成了诸葛亮的悲剧人生。作者一家之言,抛砖引玉,以望争鸣。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黑格尔悲剧理论的实质是具有坚定性格的人物为了片面的伦理力量而导致了悲剧性事件的发生,但是,悲剧的结局又在于永恒正义的胜利,人物就是为此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沿着亚里士多德昕开辟的主观论悲剧的路线,黑格尔更深入、更具体地讨论了悲剧主人公主体方面的缺陷,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文章认为其理论的最大弊端是自始至终用伦理力量来囊括一切。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不是根据悲剧的模式,而是根据生活的真实刻画麦克白这一悲剧形象的。麦克白虽是弑君篡位的杀人凶手,但他的毁灭却有悲剧性质。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的毁灭过程隐喻着人类灵魂的永恒困境,具有悲剧的深刻性与延续性。麦克白这一形象具有永恒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